好成績跟智商有半毛錢的關係,那情緒呢?


好成績跟智商有半毛錢的關係,那情緒呢?

好情緒好專注好成績好未來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的問題最主要的是情緒問題,學習不好大都是因為負面情緒困擾。

如果孩子經常被負面情緒困擾,那他的大腦的能量就會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去處理負面情緒,他也就無法集中精力在一件事情上,包括學習。

因此正向的情緒更能讓孩子注意力更加集中大腦更靈活,學習效率也更高。而且擁有正向情緒場的孩子往往比那些容易產生負面情緒的孩子有著更健康的身體條件和更優異的學習成績。這些孩子和朋友也相處得更好,更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更少使用暴力。

有家長說了,這不就是我們大家都想要的孩子嗎?

那我們就得好好地來挖掘一下孩子情緒的根源問題。

再來說說情緒不穩定的孩子,他們常常會因為一件小事情而發飆,動不動就發脾氣,把做作業自己的敵對甚至當成受刑。試問,一個把做作業當成自己敵人的孩子成績怎麼可能會好呢?我們來反思下孩子情緒問題的根源,其實,孩子任何一個學習目標的達成,從來都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我們說,只有不學習不進步不改變的家長,沒有任何一堂課能夠挽救不堅持學習不做出改變的家長養育孩子的現狀,也沒有任何一位老師能夠拉得動你拒絕改變的雙腳。

所以,家長們首先要做的,還是改變,父母改變一小點,孩子前進一大步。

那既然孩子的問題最主要的是情緒問題,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孩子情緒的不穩定呢?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心理營養不足!

孩子的成長就象一棵樹,不僅需要陽光雨露等生理營養,還需要心理營養。心理營養不足就會造成孩子情緒不穩定,也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深層原因。

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有七個層次的需求,我們來看看孩子在這七個層次上的需求。

好成績跟智商有半毛錢的關係,那情緒呢?

馬斯洛需求最新7層理論

第1層:生理需求,是指人們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生理營養父母們都能給到孩子。

第2層:安全需求,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來自於我相信我自己,相信自己能行。

第3層:社交需求,體現在孩子身上它就是需要和其他人建立連接,需要情感和愛的歸屬感。

第4層:尊重需求,孩子也有自尊他尊的需求,我們要引導孩子去追尋一種價值感,讓孩子瞭解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

第5層:認知需要,孩子生來就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可以理解為孩子對自身和周圍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決問題的需要。

第6層:審美需要,是指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欣賞。對孩子來講也是需要的。

第7層:自我實現,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需要自己掌控自己感覺,也希望能夠擁有選擇的權利,去追求自我的一個實現,從而獲得成就感。

除了第一層需求是生理營養可以實現的,其他6個層次的需求全部屬於心理營養層面的需求。

我們只有給到孩子充足的生理和心理營養,我們才能養育出一個健康、自信、有安全感、有價值感的孩子。

二、如果心理營養不足會出現什麼情況?

心理營養不足,通過三個外在的行為能夠看到:

1、 情緒不穩定,如因為小小的事情就發飆

2、 人際關係有障礙,如跟同學、小朋友及家人等人際關係出現問題

3、 出現偏差行為,如用言語或行為傷害自己或別人

三、誰能夠給我們心理營養?

能夠給到孩子心理營養的人,第一個一定是媽媽,第二個一定是爸爸。

有的還有在自己還小的時候選擇的其他的人。

在孩子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大部分家長往往關注孩子的生理營養,而忽視了心理營養的供給。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提出了新標準,不僅機體需要達到健康狀態,精神上的健康也同樣重要。可見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生理和心理這兩部分。孩子的心理營養跟生理營養一樣都需要我們成人細心的呵護和精心的幫助。

目前,我國10%左右的兒童有心理疾病,35%的中學生具有心理異常表現,17歲以下的兒童現有3000多萬人受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

所以我們家長在為孩子身體著想的同時,千萬別忘了給孩子的心理補充營養。兒童健康心理的養成是與他所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的,而孩子的父母又起著主導作用,也就是說父母的態度和言行對構建孩子健康的心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家長也需要讓自己的心理富有營養,這樣才能影響孩子,幫助孩子,成為孩子的心理營養的高質量供給方。

經常情緒失控的孩子更容易有注意力問題。

雖然現在講究的是民主、自由、有愛、平等的家庭教育方式,但不代表家長看到孩子的問題視而不管,特別是像“孩子經常情緒失控”這樣的問題,家長更是要重視重視再重視。因為控制不住情緒的孩子,專注力一般也不會好,也容易被老師當做“問題學生”,以致於成績也越來越差。

四、情緒的不穩定對孩子注意力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好成績跟智商有半毛錢的關係,那情緒呢?

情緒不穩定注意力缺失,成績下滑

注意力分主動注意和被動注意。

在孩子生活、學習中,以孩子上課為例,孩子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去聽講這是一個有目的的、需要孩子付出主觀意志努力的行為,這個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就是主動注意。

被動注意則主要體現在干擾方面,當孩子上課時經常被周圍的小動靜吸引,如窗外的小鳥、同桌的咳嗽等等。無論是主動注意還是被動注意,都深深地被一種因素影響著,那就是情緒!

情緒和注意力的關係密不可分。而我們說注意力也就是專注力是好成績的第一大支柱,那我現在再給出一句結論:好情緒是好成績的上方寶劍!

因為集中注意力需要一個穩定的情緒狀態。憤怒時的人是處於一個極度不穩定的情緒狀態的,比如孩子在憤怒時,玩自己最愛玩的遊戲都不能完全投入,更不要說在憤怒的時候讓孩子去解答一道數學難題。

相關的專家研究表明情緒不僅可以影響人的注意力,還影響人的記憶力和執行任務的能力。我們來看三類受情緒困擾影響的孩子:

1、 容易焦躁不安的孩子

這些孩子做事時表現為匆匆忙忙,風風火火,經常虎頭蛇尾的,尤其表現在寫作業上,一寫作業就東瞅瞅西看看,坐立不安。有的作業寫的非常快,但是龍飛鳳舞,字跡潦草。家長或有其他人這時候再批評他,他就會更加暴躁,甚至焦慮發脾氣。但如果孩子明顯心情特好的時候,寫作業的情況就會順利很多。

2、 心情容易低落的孩子

心情容易低落的孩子更喜歡將事情藏在心裡,做事情非常慢,對什麼事情似乎都沒什麼興趣,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上課的顯著表現就是盯著黑板發呆,看著好像在聽課,老師一點名提問,根本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到寫作業的時候就更是如此了,經常就是玩橡皮,玩小紙團等,他對著任何一個小東西都可以發呆半天,或者是一到寫作業的時候就想要跟媽媽或者爸爸聊天等等。

3、 成績忽高忽低的孩子

心情好的時候考的就不錯,心情急躁、煩亂,緊張的時候,成績也會一塌糊塗;這些情形表明孩子的注意力以及任務執行力都是受到自身情緒影響的。

五、情緒對注意力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影響?


好成績跟智商有半毛錢的關係,那情緒呢?

能量守恆 情緒事件佔據大腦能量

因為當我們情緒非常不穩定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讓自己情緒起伏的事件中,這使得我們自動屏蔽其他外界事物,這種情況下我們學習也難以理解其中的含義,記憶東西也會很困難。情緒焦慮的情況下如果不是主動注意我們根本無法集中精神,我們還容易經常被周圍紛亂的刺激而分散注意力,進而無法體驗到集中精神所帶來的成就感,倦怠和煩躁也會隨之而來。

你越焦躁越難以集中注意力,越不能集中注意力,越會產生挫敗感也越會加重你的焦躁,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不安和焦慮只會越來越重。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家長強逼孩子寫作業反而造成孩子拖延加重的原因之一,因為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體會不到成就感帶來的快樂,只有永無止境的焦躁。

解決這一鬧心問題的要點在於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以及我們大人看似幾乎不能稱之為優點的小優點,並及時給予積極的正向的反饋。

為什麼孩子們喜歡玩遊戲除了情節的因素外,更加吸引孩子的是各種激勵與正向的即時反饋。

六、如何給孩子補充心理營養?

既然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很大的原因在於心理營養的不足,那我們就要給到孩子充足的心理營養,有什麼方法去給孩子補充心理營養,去幫助孩子呢,如何做?

1、 改變與孩子溝通的方式:

注意多一些情感的溝通,注意要多傾聽孩子的表達

2、 注意營造輕鬆的氛圍

避免聊著聊著就變成了家庭座談會,開始教訓孩子。

3、 及時疏解孩子的情緒壓力,而不是急於指責批評

在發現孩子做作業時魂不守舍,注意力難以集中時不要急於指責批評,而應該去發現孩子情緒上的壓力,比如是因為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因而自卑,還是和小夥伴出現了矛盾,還是在學校遭遇了不公正待遇等等。我們要清楚一點,此時孩子的內心或許是無助的,孩子正需要家長的幫助與支持。因此,我們要做的首先要跟孩子保持一顆同理心,其次就是想方設法幫助孩子疏解情緒,緩解壓力,這個過程中我們如果能夠真正地理解孩子,並能幫助到孩子,那就是一種心理營養的供給。

在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過多的數落,可能對孩子形成不良的暗示,使孩子產生“反正自己怎麼也幹不好”的想法,從而不肯專心完成它。而我們如果用即時的鼓勵與肯定去支持他,相信他,只要他繼續努力,就會有進步,那麼孩子也會相信自己會進步,我們說馬斯洛需求第二層安全感在孩子身上就是我相信我自己,我相信我能行!而讓孩子有這份安全感的心理營養便是我們家長的及時的鼓勵與肯定。有了這份安全感,有了這份自信,孩子他就會願意努力、付出、前進。

我們不難發現不會進行情緒管理的孩子和會情緒管理孩子的巨大差別。

不會管理自己情緒的孩子,他甚至無法認清自己到底怎麼了,也不知道如何應對。加上家長再漠視、放任或壓制他的情緒,那情緒往往會變得更為激烈。這種狀態下,更難做到集中精力去學習或者思考問題。

而會情緒管理孩子,情緒表現會相對穩定,身心舒適,睡眠安穩,對於出現在自己身上情緒能夠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並具有獨立的處理能力。因此,他們也不容易隨波逐流,也不會因為周圍刺激的干擾分散注意力,或做出敏感反應,而是能集中精神,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中。

4、 適當放慢家庭生活步調

現在是一個講究效率的時代家長往往是工作、生活兩相忙,而步調原本較慢的孩子,被迫在快、快、快的節奏中打轉,根本無暇專心地完成一件事,久而久之孩子會出現兩種結果:

1) 情緒焦慮

孩子做什麼事情都無法專心,都時刻擔心著做不完,就會手忙腳亂,看起來很忙,實際什麼也沒做;

2) 放棄努力,放棄做

知道這件事做不完,直接就面對著它發呆而不去做;因此,家長們不妨適當觀察一下自己孩子做事的習慣,看看他有沒有掉隊,調整下家庭的生活步調。

七、如何幫助孩子修煉穩定情緒

無論是好成績的五大能力支柱,還是五大品質根基一切的教育的最佳階段是在小學階段。孩子從生來最初的正能量集聚到小學階段很多優秀的品質、好的習慣的養成將奠定孩子一生學習的基礎,也是孩子一生成功大廈的基石。

前面我給大家講了孩子由於缺失心理營養導致的一個情緒的不穩定,是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重要原因。家長們有的叫苦連天,沒有人比我更愛我的孩子,我怎麼可能不愛他,但是你給到孩子的愛是不是解決了孩子的馬斯洛幾個層次的對應需求,最重要的第二層安全感,讓孩子相信自己能行你做到了嗎?還是你在一手掌控孩子的一切?

實際上安全感在小學階段,對孩子的專注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當然成績的好壞也在於此。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我們該怎麼做,才能真正幫到我們的孩子擁有穩定的情緒狀態。

1、 要儘快幫助孩子接受適應和習慣學習

孩子在最開始上學的時候需要有個適應的階段和過程這很正常,因為孩子在原本沒有上學之前它的狀態是相對比較放鬆的也是非常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當他要去上學的時候被送到學校,他要老老實實規規矩矩的那坐在教室裡面很久。還要理解很多老師講的新知識。可能就會感到有點茫然,就會有壓力想要逃避。

此時,我們應該做哪些工作讓孩子更好的適應和習慣學習呢?


好成績跟智商有半毛錢的關係,那情緒呢?

啟發式提問


1) 啟發式提問

通過啟發式提問,給孩子做思想工作,讓孩子在思想上接受學習。正面管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解決問題的工具叫“啟發式問題”,是指用啟發式提問來跟孩子溝通(而不是命令或直接告訴)啟發式提問可以讓我們跟孩子之間的溝通變得輕鬆,孩子往往會因為要進行選擇,要回答問題而去思考哪種方式最快,哪種方式最好等等。

同時啟發式提問還能讓做父母的真正做到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經常在啟發式提問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通常不是屈從於父母的命令而是遵從了自己的內心,因此說啟發式提問很多時候能夠讓孩子恢復自我的掌控感,孩子也會有自主權迴歸的好的感受,我們說讓感受先行,教育才會變得容易。

A. 啟發式提問VS命令或者告訴的不同之處

“教育”一詞源自拉丁語,是“引出”的意思。可是,很多父母根深蒂固地習慣於“告訴”而不是“提問”,很多父母恨不得把自己畢生所學,一世所懂全部餵給孩子,於是不停地告訴孩子如何如何,怎麼做會是捷徑,但事實上孩子還不一定會買賬,甚至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我們家長在家裡可以先對自己做個測試,覺察下自己的“告訴”行為,“告訴”一次往一個捐款箱放100元錢,看看你被罰的錢能不能驚訝到你!

從生理學的角度看,當孩子被命令或者告訴時,身體可能會僵硬,而大腦分配出的指令是抗拒,而當孩子被尊重地提問時,身體是放鬆的,大腦接收到的信息是去思考並且尋找答案。因此,啟發式提問比告訴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B. 啟發式提問有什麼具體的好處呢?

啟發式提問可以讓孩子學會觀察以及判斷、獨立思考,學會探究自己的選擇帶來的後果,遠比讓孩子“知道”更重要。

啟發式提問還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培養自律。

疫情期間,孩子們都在家裡上網課,可是孩子們的狀態卻千差萬別,有的孩子自律自覺,有的孩子需要盯著,甚至需要家長全程陪同。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疫情宅家學習,自律的孩子將會更加優秀,反之,對於缺乏自律的孩子來講,或者也可以稱之為災難。

如果我們習慣性地“告訴”孩子,孩子也會習慣性地被“告訴”,長此以往,帶來的影響可能是,如果沒有人“告訴”他,他就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孩子失去了培養獨立性和自律的機會。更為可怕的是,即使成年了,也還是習慣性的被安排,工作、婚姻、生活......都在被“告訴”,從未擁有自己做主的人生。

C. 如何使用啟發式提問

在使用啟發式提問時,我們要堅持的態度是要給孩子權力,讓孩子發展自己的內心力量。

有什麼技巧呢?

a) 用“什麼、哪裡、怎樣、如何”等代替“為什麼/為什麼不”

下面給出大家一份家長啟發式提問話術自檢表,通過自檢表,大家可以學習如何跟孩子更有效地溝通,當溝通變得有效,孩子不再對抗,再內化成自己的行為,就能夠培養出孩子的好習慣、好品格。自檢表裡僅列出了一部分關於孩子一天的學習方面跟父母有交集有溝通的部分問題,我們說學習要觸類旁通,我希望我給出的這些方法,能夠打開家長們的思路,各位可以重新思考與孩子的溝通問題。


好成績跟智商有半毛錢的關係,那情緒呢?

家長啟發式提問話術自檢表

b) 問題越具體越小,越有效。

比如,你知道孩子最不喜歡洗頭今天你的頭髮有點打綹了,晚上回來洗洗頭怎樣,而不是今天你回來必須洗頭,該洗了。

c) 提問的前提是雙方都冷靜下來。

解決情緒後再溝通,要允許孩子不知道,多引導孩子去思考,讓孩子有足夠時間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

d) 讓孩子自己得出結論

啟發式提問一般分為激勵型和交談型。

激勵型的啟發式提問不需要交談,往往問的問題就足以激勵孩子合作。

好成績跟智商有半毛錢的關係,那情緒呢?

激勵型啟發式提問遵循的4W1H原則樣板表格


而交談型的啟發式提問則要求我們更多地傾聽,以及帶著對孩子世界的真正好奇提出更多的問題。

下面舉個交談型啟發式提問的案例,我來分享我和我女兒的一件事情。

我女兒有一次告訴我,她打算把錯誤的結果改成正確的,並且把紅X換成對勾。

我深吸了一口氣,說:“跟我說說,你為什麼想那麼做?”

她說:“我想更加優秀”

我遏制住說教的誘惑,問她:“你現在已經很優秀,你的同學們怎麼看待你?”

她想了想說:“他們看見我的眼神我都知道有多崇拜我。”

我接著說:“那你認為他們知道你更改卷面,你的成績變成了100分,他們會怎麼想或怎麼說?”

我可以看到她在思考(這時孩子相信你真的感到好奇而不是評判),


然後她說:“他們可能會對我失望。”

我繼續問:“你認為你對自己會是什麼感覺?”

我能看出來這個問題讓她有了更多的思考。

她停頓了一下,說:“我可能會感覺自己不誠實。”我還會失去錯題提示給我知識點沒掌握好的一個事實

很快,她又說:“我不會改了,是對是錯我要正視它,並且整理到錯題本上。”

如果不是用這種交談型啟發式提問,很多人可能會強加一個懲罰性的後果,“如果改了就會......”

而這可能會讓孩子偷偷摸摸去嘗試,並且不再跟家長討論。更重要的是,孩子失去了自己探究選擇帶來的後果,失去探索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的一個機會,也就無法讓孩子自己得出結論。

D. 使用啟發式提問要注意什麼?

a) 不要預設答案。

如果我們對孩子應該如何回答這些問題預設了答案,就無法真正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無法真正地懂孩子,就無法真正引導孩子思考,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b) 如果我們和孩子中有任何一人情緒不佳,那麼,不要提問。

等平靜下來再說,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啟發式提問要發自內心。

不論啟發式提問是激勵型還是交談型,核心技巧在於你在問這個問題時,是否發自內心地想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並讓孩子知道有更多的選擇。

啟發式提問,你學會了嗎?

就是以問問題的方式來進行,這是我們跟孩子之間常用的溝通技巧。這需要我們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他所遇到的問題,瞭解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對學習的印象,狀態和感覺是怎樣的。比如問:“你覺得我們要不要學習呢?人都不學習會怎麼樣呢?還有你今天哪位老師講的課最有意思?最喜歡哪位老師呢?學的時候覺得難不難呢?我們要試著從不同維度去問孩子問題。讓孩子瞭解到學習的重要和好處。

比如最常見也讓孩子容易感到舒服的回答話術:孩子,你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爸爸媽媽也遇到過,但是已經戰勝了困難,相信你也一樣可以。

讓孩子在思想上做好準備,知道學習中的困難是可以戰勝的。

2、 幫助孩子在情感上適應學習

我們要保持一顆同理心,面對孩子的不適應,試著讓孩子描述出不愉快,進行情緒的疏導,與孩子共情。協助孩子把壓力和苦悶說出來。如果實在沒有狀態,就告訴孩子休息一會兒,爸爸媽媽相信你這點困難對你根本不算什麼,你能行。

如果孩子討厭學習帶來的負面的感受,我們就要去幫助孩子釋懷這些負面的東西。

3、 幫助孩子在行為上習慣學習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一下要求太高。要善於發現孩子進步的地方,並且把細節描述出來。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可以在旁邊看書陪伴他,要孩子把不會的作業留在最後一起問。同時,家長要學會漸漸的離開,因為學習是孩子獨立的事情。

4、 滿足孩子對注意力的渴望

關注身體、心理及思想困惑。這就需要我們常常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來分享我們的經歷,也要學會專注的傾聽,傾聽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

5、 幫孩子養成全力以赴與全然放鬆的習慣


好成績跟智商有半毛錢的關係,那情緒呢?

馬上行動!


休息時全然放鬆,學習時,全力以赴。

在學習開始時讓孩子進行自我暗示,專注於當下,給自己定好目標。

學習結束後再自我暗示,可以休息了,事情都完成的很好。這個全然放鬆和全力以赴是為了更好的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孩子學習的態度以及內心情緒狀態是在行為之上的,讓孩子有穩定的情緒狀態,讓孩子的玩和學習保持一個平衡。

這個平衡需要我們和孩子制定好規則,我們很多人上班的時候都會想著放假,然後休息的時候心裡還惦記著工作。那這樣的話,那就休息不好。上班的時候效率不高,那我們怎麼樣才能夠效率高呢。那就是工作的時候得全力以赴,休息的時候選擇放手。

所以孩子也是一樣,如果他的玩是被允許的,那麼他就有玩盡興的時候,那如果他的玩不是被允許的,總是感覺偷著玩兒的感覺,他就會始終玩不夠,有機會就馬上去玩,他就會這樣。比如我們家長見到孩子的時候常常會提醒他,“作業做完了嗎?這次考試考的這麼差,還玩呢?基本上我們很多話都會變成一個口頭禪,去提醒孩子要去學習,但是我們很少提醒孩子去休息了,提醒孩子開始出去玩,對不對?我們可以對孩子說,累了就好好休息一下,想玩的時候就盡情的玩,當孩子的玩是被允許的,他會感到滿足,但是如果是不會允許的,他就會永遠覺得玩不夠。希望這個時間無限延長,那這就是一種心理。

6、 幫孩子提升信心和增強他的意志力

當孩子去做,她不想做或者不敢做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給孩子設定一個小目標小挑戰小要求。比如爬山是很好的一項運動。有一次,我們帶孩子去爬抱犢寨,我們的目標是一定要爬到最頂端。我隔一會兒往前看,找到一個標誌性的石頭或者樹木植物或者賣冷飲的攤點之類的作為我們的階段性目標,讓孩子和他爸爸比賽,看誰先到達目標點,孩子馬上就振作起精神來,和他比賽。為了鼓勵兒子勞動的積極性,比賽中爸爸會故意步調慢一些,讓女兒偶爾超過爸爸,孩子的成就感會不自主地產生,我也及時表揚孩子,孩子非常高興。即使目標一個一個達成,但是,累是肯定的。在達成一個一個小目標的過程中,孩子好幾次想馬上休息了,說自己再也堅持不住了。那這個時候呢,我就又給她制定時間上的一個小目標,我說再堅持五分鐘我們就休息,那孩子就看到希望了。需要注意的是堅持五分鐘後,就休息,那麼孩子就會覺得,我做到啦!最後,我們終於爬到了山頂,這個過程就很好地磨鍊了孩子的意志。我們說,教育源於生活,生活是孩子教育的大的練兵場,在練兵的過程中,我們要做的就是要不斷地增加孩子一些我做到啦這種愉悅的成功的體驗以及這種感受,那麼孩子慢慢就會增強信心。

還有我們要讓孩子長期堅持一項運動愛好。長期的堅持一項運動愛好,慢慢地孩子這種意志力自然會得到增強。

家長不要把磨鍊孩子的意志僅僅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而是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遇到困難時讓孩子自己先想想辦法,家長們延遲提供幫助,這樣孩子才能給到孩子意志力的鍛鍊,也能讓孩子獨立。

最後提醒大家疫情期間孩子都宅在家裡學習,只要一休息就會想到打遊戲,根本沒有出去運動的這種習慣。建議我們各位家長,每天花一些時間陪孩子,疫情期間,我們可以陪子做做室內運動。此外,當孩子完成他老師給他完成的作業之後,其實我並不建議各位家長再給孩子留作業。因為這樣孩子長期打疲勞戰會對學習越來越拖延,越來越被動,越來越討厭,甚至會厭學。孩子做完作業之後接下來這個時間,可以多一些家庭活動的氛圍,也可以把時間留給孩子自己去支配,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有這樣一個平衡,因為只有平衡才能夠長久!

所以希望各位的孩子都能夠在健康的平衡的自然的狀態當中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