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如何加強蛋雞的飼養管理?以下5點,你瞭解嗎?

值冬春換季氣溫不穩,應激增加,且疾病多發,養殖戶更應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飼料利用率和料蛋比,從而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收益。

春季如何加強蛋雞的飼養管理?以下5點,你瞭解嗎?


1 適宜的溫度

雞舍保持適宜的溫度,是產蛋率保持平穩和提高飼料利用率所必須的。初春時,氣溫較低,應根據當地具體情況逐漸地將防寒設施撤去,儘量使產蛋雞舍氣溫維持在10~15℃以上。據悉,15℃以下,溫度每降1℃,產蛋率將下降1.5%,20℃時產蛋率,26℃以上蛋殼變薄,30℃以上破蛋率明顯增加,育成及產蛋雞的日溫差應控制在6℃之內。

同時也要兼顧通風換氣。在每天中午氣溫高時打開門窗,以排出有害氣體。雞舍相對溼度應保持在60%~70%,舍內二氧化碳含量不能高於0.3%,氨氣濃度不能低於15~20μl/L。

2 合理的光照

春季開產階段,光照要增加,密閉式雞舍一般早、晚各開、關燈1次,比較理想的是採用早晨補充光照,紅燈光照效果更佳。產蛋雞應每天早5點開燈,晚9點關燈,使光照時間穩定於16個小時。光照時間要逐漸增加,可在原來8h/d的基礎上,每週增加1h,連續2星期以後,再每週增加0.5h,多不超過17h,以後保持穩定。開放式雞舍全靠自然光照,不足16h的部分可用人工光照補充,光照強度以10Lx為宜。燈泡應每1~2周擦拭一遍,以保持足夠照度。設置可調變壓器,同時安裝光照時間控制器,減輕對雞群的應激。

3 飼料的需要

春季換季後,要提高飼料中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比例,根據具體情況增加飼料中鹽的含量,控制能量飼料。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能量飼料多會使雞體重增加,雞的產蛋率會降低。要減少玉米等穀物在雞飼料中的含量比例,降低代謝能,以提高雞的產蛋率。

蛋雞開產後,對蛋白質的需要會相應增加,可在飼料中多添加魚粉、豆餅等。當雞產蛋率達50%時,其蛋白質含量應到達15.5%。以後雞產蛋率每提高10%,其飼料中中的可消化蛋白質含量應提高0.5%,但多不可超過16.5%,否則易引發痛風症。

雞飼料中缺鈣,會增加雞產軟殼蛋、無殼蛋的比例,甚至還會造成蛋雞啄食雞蛋,因此,可將礦物質的含量提高至4%,磷含量由冬季的0.5%提高到0.6%。並適當添加一些礦物質飼料如貝殼粉或礦物質飼料添加劑。假如此時發現雞出現食慾不振、啄羽、偷食雞蛋等現象,要適量將雞飼料中鹽的含量,但切忌加量過多,以免引發雞群腹瀉。

此外還需要適量補充維生素,可適當補充青綠菜葉。

4 減少應激

春季氣溫變化幅度較大,忽冷忽熱,雞群經過一個冬天,機體開產本身應激等使雞群處於亞健康狀態,容易誘發各種疾病。生產管理程序要規範,開燈、喂料、撿蛋、清糞等工作要定時,給水要充足。

注意更換飼料引發的應激。春季氣溫升高,空氣潮溼,飼料中的原料玉米、豆粕等易發生黴變使雞體腸粘膜的通透性增加,造成蛋雞腹瀉。隨著產蛋量的增加,蛋雞日糧中的石粉添加量也會增加,此時應注意石粉添加量過多或增加過快,導致蛋雞的血鈣過高,腎臟負擔加重,引起腎腫,終引起腹瀉。有時為增強食慾,防止啄羽、啄肛等現象發生,在雞飼料中添加了過多的食鹽,使雞飲水過度,也常會出現強烈腹瀉。另外,魚粉的添加量過大或添加的魚粉本身含鹽多,也容易導致飼料中的食鹽含量過高,引起蛋雞腹瀉。日糧中豆粕的添加比例增加,刺激腸道,加快代謝,雞糞便發黃變稀,飼料轉化率降低,蛋白含量過高易對蛋雞的肝、腎功能造成應激,導致尿酸鹽大量沉積,發生痛風症。

在蛋雞日糧中可添加土黴素或抗應激藥物,如維生素 C、碳酸氫鈉,以減少應激,注意在使用這兩種抗應激藥物時,維生素C與碳酸氫鈉(小蘇打)不能同時使用。

5 搞好衛生,加強防疫

初春時疾病少,抓住病源淨化時機,之後,隨著氣溫升高,蚊蠅等昆蟲、微生物也開始滋生繁殖,此時的氣候特點利於疾病傳播,搞好環境衛生和加強防疫應列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點。雞場門口設置消毒池,儘量做到每天消毒水的更換,整個雞場內外和雞舍內徹底清掃,定期消毒。對每個蛋雞舍做好記錄,將病、弱、殘等不產蛋雞挑出淘汰,增加撿蛋次數,每天記錄料蛋比,根據情況更換日糧,還要做好新城疫的抗體檢測工作,春天增加除糞頻率和消毒次數,可以進行預防性免疫。

如果你有更多的養殖問題,可以關注,私信小陳,小陳老師在線給養殖朋友解答養殖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