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閣流丹,下臨無地"——唐朝建築知多少

鳥語花香,虎嘯猿啼,這塵世間萬物皆有自己獨有的語言,我卻獨鍾愛唐朝建築粉牆瓦黛傳遞出的低吟淺唱之聲,在我的心中,這才是最動聽的聲音。

我最初領略到唐朝建築的無窮魅力的時候,是在一節初中語文中。我一直不喜歡聽語文課,覺得老師像老夫子似的迂腐死板,可是在這堂課老師竟將這唐朝建築講活了。“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老夫子”抑揚頓挫地朗讀著課文,又感嘆道,“唉!歲月失語,惟石能言啊!”

後來,一直到我步入大學,心中一直都有深深的唐朝建築情節,也是因為唐朝建築,我愛上了唐朝的文化。畢竟建築就是文化的一種體現,每一個地方的建築,都將根系深深地紮在了當朝的歷史脈絡之中。可是有人說:“我們有五千年的歷史,卻少有五十年的建築。”誠如斯言,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經濟發展的快車道,城市在快速建設之中,而城市原有的歷史古韻也在一點一點地消失著。我們可能觀賞不到古代的青花瓷器,可能想象不到古代的市井生活,可是我們可以實實在在地看到、觸摸到古代的建築,這是一段真真切切的歷史,也應當是我們需要保護的東西。

大明宮遺址

不知在哪裡我曾經聽過一句話覺得說得很好,話是這樣說的:“缺了非物質文化的滋養,建築即使再雄偉也缺少了一根脊樑骨;但是有了鄉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再過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為人們的精神家園。”現在,我就想帶著你們一起領略唐朝建築的無窮魅力。

唐朝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在中國封建制度統治下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國家的安定統一達到了空前的高度,經濟的發展在繼承前人財富基礎上也達到了鼎盛的狀態。正是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整個國家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繁榮有序。所以在這一時期,上到達官貴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有了對於精神和文化享受更高的追求,而對於中國的建築發展史而言,唐朝的建築無 論是從文化內涵還是工藝格局上都進入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時期。

唐朝建築的風格非常多樣。簡而言之,唐朝建築已經不再是以滿足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為出發點,它在基本建築功能的基礎上多了對文化內涵的體現。無論是城市、街道、道觀、寺院、宮殿還是尋常的裡坊、市肆等,從規劃到設計,功能都區分得十分明確,造型也乾淨整潔。但是它們都受到了同一朝代美學思想的衝擊,這一時期的美學思想不可避免地反映到它們身上,所以它們有些共同的特點,接下來且聽我給大家娓娓道來。

唐朝風格建築

一、唐朝建築有風骨之美

在唐朝初期,美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揮了其中最具有生命力的東西,而這中間又以“文質彬彬,盡善盡美”為最高理想,反對梁陳時期藝術的“氣骨都盡,剛健不聞。 思革其弊,用光專業”,提倡確立一種奮發向上的剛健之美,為正在艱難創業的統治階級服務,最為集中地表現在陳子昂對“漢魏風骨”大聲疾呼的倡導中。而作為這一時期統治階級的代表——唐太宗李世民就在書法理論方面強調“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勢,惟在求其骨力,而行勢自生耳”,這也反映出當時求“風骨”而不求奢靡做作的美學思想。

唐朝的歷代統治者有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大多擅征戰,崇尚運動和有生命力的東西,正是這種積極眼光的態度使得唐朝歷代統治者對於前朝時期的消極、不濟情緒有著牴觸心理,認為宋齊梁陳時期的社會風貌過於

“氣骨不盡,剛健不聞”

唐太宗--李世民

所以,在整個唐朝無論是文化還是美學上,都儘可能地在追求一種“風骨”,這種求風骨不求奢靡的思想在當時的建築風格上就有著非常明顯的體現。讓我們以唐朝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築大明宮為例。大明宮是長安城內三座主要宮殿中規模最大的一座,被譽為“中國宮殿建築的巔峰之作”

。而根據發掘的唐大明宮遺址和現存史料來看,大明宮內的宮殿以軸線南端的外朝最為宏偉,其中正殿含元殿利用龍首山為殿基,現今殘存的遺址還有十多米高。殿寬11間,其前的龍尾道就達75 米。左右兩側稍前出,建有“翔鸞”、“棲鳳”兩閣,尺形廊與含元殿相連。

而大明宮另一組華麗的宮殿——麟德殿是唐朝皇帝宴請群臣、觀看雜技舞樂和作佛事的地點。此殿位於大明宮西北部的高地上,由前、中、後三座殿閣組成,面寬也是11間,進深達17間,面積約為明清故宮太和殿的3倍。這個巨大的建築群,以屹立於磚臺上的殿閣與向前引申和逐步降低的龍尾道相配合,表現出了一個封建大帝國鼎盛時期雄渾的建築風格。大明宮巨大的建築群,用屹立於磚臺上的殿閣與向前引申和逐步降低的龍尾道相配合,很好地表現出了一個封建大帝國鼎盛時期雄渾的建築風格,也充分表達出了當時所崇尚的“以勢壯美”的美學思想。

大明宮--麟德殿

二、唐朝建築有多元之美

就算是唐朝這個頂級盛世,也無法避免王朝衰敗的命運。在“開元盛世”“貞觀之治”以後,唐朝從繁榮開始逐步走向衰退,使得當時的社會出現了一批鬱郁不得志的文人,這些文人既傳承了正統儒家的思想,同時又對現實環境的壓迫,鬱郁不得志產生了思考,各種積極、消極、獨善其身的情緒交互碰撞,使得當時的社會思想也衍生了各種不同的狀態。在一大批有著反抗精神的文人中,誕生了一種極有反抗精神的美學思想,這種思想強調“物不得其平則鳴”,提倡獨創精神,對傳統的中規中矩的美學思想進行了挑戰,認為“怪、驚、懼”等較為誇張的美也應該存在並對其進行了積極的推崇。而這種具有反叛性質的思想對唐朝的美學思想產生了影響,雖然這種思想對於唐朝建築的整體風格影響不大,但是的確在當時使得建築風格有了不一樣的改變。

唐代風格建築

三、唐朝建築有靈動之美

唐朝的建築,無論是從建造的工藝還是從材料的使用上來看,都已經非常純熟。不過唐朝建築有一個重要的風格,就是它所使用的材料非常簡單,但是在結構造型和空間的處理手法上有歎為觀止的效果,這就使得唐朝建築異常華美卻又不失大氣。在唐朝的建築中工人很少用絢麗的彩畫來進行裝飾,相反他們更加註重建築自身的原始形態和力量感的傳承,風格穩健、雄渾有力,充分體現出了求風骨但不追求奢靡的文化特色,華美秀麗卻又不露矯揉造作。

就讓我們以佛教建築的代表佛光寺為例,佛光寺是五臺山的十大寺之一,其建築工藝的精良使其不僅存在年代長遠,更是在後世極少被修葺和改動。佛光寺中大殿採用的內外槽的佈局結構,在結構上以列柱和柱上的闌額構成了內外兩側的柱架,再在柱上用斗拱、明乳袱、明袱和柱頭枋等將這兩圈柱架緊密聯繫起來支持內外槽天花,形成了內外不同的兩個空間,而更為巧妙的是在天花以上還有一套承重結構。內槽結構則較複雜,在柱上用連續四跳的斗拱承託明楸,明楸不直接與天花相連,而在袱上以斗拱形成透空的小空問,加之明袱的跨度較大.

所以在視覺上地面至明袱底的高度比實際高度要大,再加以天花與柱交接處向內收,更是增加了內槽的高度感,因此使內外槽形成完全不同的兩個空間。這種空間結構的處理手法是非常巧妙的,除了工藝的純熟,佛光寺建築的另一個特點就是為了實現這種空間結構的差異感,整個建築並沒有過多地採用不必要的構件,而是通過材料自身的結構劃分來達到這一效果。

五臺山--佛光寺

結語

你們對唐朝建築的認識有沒有更上一層樓呢?時光荏苒,時鐘指針指向了21世紀初葉,讓我們再次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個問題。當今中國的變化就在我們身邊悄然地發生著,那麼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離歷史就越來越遠了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新時代建築鳥巢之中就有中國古代建築的影子,令人稱奇。

我們這一代人作為新時代的建築師,更應該去關注建築風格並存的現象,而這需要我們去關注歷史。因為創新正是基於對歷史的充分了解,站在當前的位置思考建築的發展,思考我們怎麼才能夠做到兼收幷蓄。


參考文獻:

· 《隋文書文學傳序》

· 《論書》 · 《王勃集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