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歲月可回頭》:拿什麼拯救你,尷尬的中年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正入萬山圍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

中年人的生活,就象面對南宋詩人楊萬里筆下的大山一樣,翻過了一座,還有一座。

中年人的生活,就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前進一步很難,後退一步很險。

正如電視劇《如果歲月可回頭》中三個失意的中年男人白志勇、黃九恆、藍天愚一樣,處境尷尬。

《如果歲月可回頭》:拿什麼拯救你,尷尬的中年

劇照

人到中年的三種尷尬

01令人尷尬的年齡

到了差不多的年紀,其實差得東西還很多。

人到中年,第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精力越來越差。雖然想努力地抓住青春的尾巴,但身體真的不允許了。

劇中白黃藍組合喝酒泡吧蹦迪等放飛自我、重走青春路的嘗試,最終還是由於體力不支敗下陣來。雖然心有不甘,但必須承認確實到了“保溫杯裡泡枸杞”的年齡。

無論對青春多少留戀和不捨,最終也要去面對失去青春的落寞,然後任由歲月卻在毫不客氣地給你貼上“油膩”的標籤。

《如果歲月可回頭》:拿什麼拯救你,尷尬的中年

劇照

第二個明顯的變化,就是生活的分寸,突然變得非常難以把握。活躍便是不成熟,沉默便是假清高,時尚便是有點妖,樸素便是有點老,讓人越來越無所適從。

劇中白志勇想重談一次戀愛,卻經歷了“他愛上了她,而她卻愛上了他”的尷尬;而藍天愚則更加鬱悶,先是被下藥,後又被騙婚,既傷身體又破財。事情總是不會盡如人意,彷彿在有意與你做對。

第三個明顯的變化,就是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父母已經開始需要你來照顧,孩子的成長也成了你艱鉅的任務,不管你是否做好了準備,這一天已不期而至。

劇中離婚已不再是兩個人的事,而變成了三個家庭的事,雙方的父母要瞞、孩子也需要瞞。照顧好家人的情緒成了你義不容辭的責任,你已經過率性而活的年齡。

《如果歲月可回頭》:拿什麼拯救你,尷尬的中年

劇照

當藍天愚數著自己由於抑鬱而脫落的350多根頭髮時,就像是在細述著他中年的尷尬。

02激情退去的婚姻

遠處的是風景,近處的才是人生。

就象是大寫意的水墨畫,遠看賞心悅目,但當你身處其中時,才發現山路崎嶇、水流湍急。

人到中年,激情退去,詩意的愛情已融入到了吃喝拉撒的人生具象中,浪漫的愛人也成了充滿世俗氣的飲食男女。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婚姻陷入了爭吵,最後也走向了不同或相同的結局。

《如果歲月可回頭》:拿什麼拯救你,尷尬的中年

劇照

劇中白志勇性格跳脫不羈,追求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長時間的在外貪玩喝酒。而對於身為大學老師的藍天愚來說,衛生間和書房則成了他躲避塵世喧囂的樂園。無論怎樣,結果都是他們冷落了各自的妻子,矛盾由此產生。

他們也嘗試著用溝通來解決問題,但始終無法在家庭和自由方面達成一致、找到平衡,每個人都希望能按照自己期望的樣子和軌跡生活,溝通最終變成了辯解和爭吵。

婚姻的後來由女人的一廂情願和男人的充耳不聞組成。

這是電影《革命之路》中的一句經典臺詞,它講的既是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的境遇,也真切地反映現實婚姻中溝通的無效性。

曾經濃情密意的言語,此時變成了情緒渲洩、相互責備和傷害的工具。終於,忍無可忍的景雅提出了離婚,兩人的婚姻由此走到了盡頭。

《如果歲月可回頭》:拿什麼拯救你,尷尬的中年

劇照

而藍天愚的妻子上官慧對婚姻失望後,希望“感情上再活一輩子”,她去尋找了新的情感寄託,最終也使兩人的婚姻走到了盡頭。

北京一中院發佈的一則《涉家事糾紛專業化審判白皮書》揭露了這樣一組數據:2014年4月至2017年6月,該院以判決方式審結的443件涉及886人的離婚糾紛案件中,各年齡段的佔比情況(如下圖所示)。

《如果歲月可回頭》:拿什麼拯救你,尷尬的中年

圖片(來源網絡)

03“萬死不辭”的工作

這是網友對中年尷尬的一種調侃,意思是即使被氣死一萬次,也堅決不辭職。

中年人的工作不輕鬆,他們的世界裡已沒有“容易”二字。

到了這個年齡,可以明顯感到對新知識的學習已力不眾心、記憶力也大不如前,曾經2個小時就能掌握的內容,現在可能需要1天了,可忘記的速度卻正相反。與年輕人相比,學習力已毫無優勢而言。

想要晉升也不容易,每一次的競爭都很激烈。就像《當幸福來敲門》克里斯經歷的一樣,從眾多候選者中選出20名實習生,而20人中最後留下的只有1人。

《如果歲月可回頭》:拿什麼拯救你,尷尬的中年

《當幸福來敲門》劇照

面對上司的批評時,自尊心受到的傷害也越來越大,再也不像從前那麼坦然了。就像劇中的白志勇忍無可忍後出手洩憤,藍天愚也頂撞了系主任。

即使工作再不輕鬆,也不會輕易辭職。

因為尷尬的年齡,中年已經承受不起失業的代價。作為家庭中的主要經濟來源,孩子的課外班、老人的贍養費、車貸房貸等等,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

劇中的白志勇為什麼敢於辭職,因為他特殊的家庭環境,上面提到的問題對他來說都不存在,但現實中又有多少人能象他一樣呢?

從“無論如何都不能丟掉工作”這條中年人的金科玉律中,就可以多少看出他們的尷尬和無奈。

中年尷尬的源起

源起之一

無論是年齡、婚姻,還是工作上的尷尬,都是進入中年這個特定的階段後產生的,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美國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愛利克·埃裡克森(Erik H Erikson)認為,人的發展持續一生。 他提出人格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把心理的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

《如果歲月可回頭》:拿什麼拯救你,尷尬的中年

每一階段都有一個特殊矛盾,

矛盾的順利解決是人格健康發展的前提。

埃裡克森認為,在每一個發展階段中,解決了核心問題之後所產生的人格特質,都包括了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品質,如果各個階段都向著積極方面發展,即是完成了這階段的任務,逐漸實現了健全的人格,否則就會產生心理社會危機,出現情緒障礙,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按照埃裡克森的劃分,與中年相關的則是這個階段:

25~65歲
這是成家立業的階段,這一階段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創造社會價值,避免以自我為中心

這一問題順利得以解決,則家庭美滿、事業有成,有著和諧的社會關係,工作上有成就感,願意關心幫助他人,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否則,人就會變得頹廢、悲觀和失落,感到生活空虛,人生沒有意義,亦或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願也無力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對比《如果歲月可回頭》來看,“顛覆三人組”的組織者白志勇明顯屬於後者,正是典型的以自我為中心、不願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也因此導致了他婚姻和工作的尷尬。

源起之二

在白志勇的帶領下白黃藍三人開始重走青春路,所帶來的一系列新的尷尬。這種看似不可理喻的行為,在心理學上被定義為“退行”。

《如果歲月可回頭》:拿什麼拯救你,尷尬的中年

劇照

退行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禦機制,是指人們在受到挫折或面臨焦慮、應激等狀態時,放棄已經學到的比較成熟的適應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階段的某種行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來應付當前情景,來降低自己的焦慮。很顯然,退行不是解決尷尬的良方。

中年如何避免尷尬

既然知道了尷尬的起因,那就可以對症施策了,答案也許就在巴比倫猶太學者希勒爾的這段話裡。

我不為己,誰人為我?

如只為己,我為何物?

若非此時,又待何時?

01走出自我,關愛他人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曾公佈了一份關於美國頂尖大學錄取標準的報告,主題是“讓關愛他人之心在年輕人心中普及”。這篇被稱為“扭轉美國一流本科錄取潮流”的報告定義了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80所美國名校的招生標準改革。這篇報告的核心要義就是強調:關愛他人應在個人成就之上。

如果一個人僅僅想到自己,那麼他一生裡,傷心的事情一定比快樂的事情來得多。

《如果歲月可回頭》中,如果白志勇可以從牌桌上、酒桌上抽出身來,多陪景雅去看看演唱會、音樂會,如果藍天愚能從衛生間裡、書房中走出來,給上官慧一個擁抱,陪她聊聊天,可能就不會走到離婚的地步了。

《如果歲月可回頭》:拿什麼拯救你,尷尬的中年

劇照

再看當下的疫情,那些讓人感動的醫務工作者,不顧個人安危奔赴抗疫第一線,他們通往的並不是星辰大海,而是重重危機的生死一線。這些逆行的英雄讓人欽佩,他們傳遞的正是關愛的精神和力量。

“人”字是相互支撐的結構,愛就是粘結劑。無論是對家人的小愛,還是對社會的大愛,總是能在溫暖和感動他人的同時,讓我們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02創造價值,實現自我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需求。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說明,人最大的快樂來自於工作。

《如果歲月可回頭》中,我們可以想見,工作中的黃九恆是非常快樂的,廚藝精湛讓人稱道、收徒傳藝受人尊敬;而工作中的藍天愚也是快樂的,為人師表,傳道授業解惑。他們都是在為社會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實現了自我價值。

《如果歲月可回頭》:拿什麼拯救你,尷尬的中年

劇照

反觀白志勇,他也曾快樂過,大公司的部門經理曾是他的驕傲,但辭職以後,無所事事的他雖然玩出了“花式作妖”,但除了尷尬,他並沒有從中得到多少快樂,反而是喧囂過後,終究逃不過內心的空虛寂寞。

熱播劇《安家》中徐文昌帶領的團隊,在為他人的家庭帶來幸福的同時,也讓自己感到了深深的快樂。正是這種快樂感染了觀眾,讓不少人動了轉行的念頭。

《如果歲月可回頭》:拿什麼拯救你,尷尬的中年

《安家》劇照

現實生活中,從袁隆平、鍾南山、陳道明等人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工作的快樂讓他們的精神狀態明顯比同年齡段的人要好了很多。

03珍惜當下,熱愛生活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通過工作創造社會價值、關愛他人避免以自我為中心可以讓中年生活更有意義、也更快樂,但困境和尷尬卻不能完全避免。

中年是生命的必經之路,中年人的困境也是生命的組成部分,與其徒勞無功地逃離困境或飲鴆止渴去彌補空虛,倒不如正視困境、正視缺陷,然後自然而然地去經歷它。

孔子說四十不惑。中年人就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懂得釋懷、放下和寬容了。

《如果歲月可回頭》中,黃九恆的做法值得肯定,當他糾結於妻子的無心之過,遠赴異國工作時,失眠就一直困擾著他,而當他內心真正放下時,一切都重歸美好。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放下了就是天堂,心存執念就是地獄。

美國電影《布拉德的中年危機》就講述了一位中年男老布,儘管家庭美滿、工作不錯,但他卻總羨慕他人的生活,並由此給他帶來的深深挫敗感。

《如果歲月可回頭》:拿什麼拯救你,尷尬的中年

《布拉德的中年危機》劇照

《當下的力量》一書中寫道:

越是聚焦在過去和未來,就會越錯失當下世上最寶貴的事物。

為什麼當下是最寶貴的事物?

因為它是唯一,也是所有你能擁有的。

結語:《如果歲月可回頭》,且不論歲月無法回頭,即便可以回頭,那也不如當下。因為在回頭的歲月裡,還會遇到新的尷尬。與其如此,不如關愛他人、創造價值、珍惜當下,在翻過一座座山的過程中,好好留意和欣賞一下山中的風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