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印證了那句話,正義有時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進入了尾聲,法西斯德國已經投降,日本還在負隅頑抗,為了逼迫日本快點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一顆原子彈,一週後,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而運送這批原子彈原料和設備的是一個叫“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的巡洋艦,他們在完成這次任務後,於1945年7月31日,在返回菲律賓基地的途中,遭到日本潛艇的伏擊,被日本潛艇發射的魚雷擊沉,全艦1196名官兵中有大約300名士兵隨艦沉沒,其餘的人在海面上漂泊了4個晝夜。

由於沒有被及時發現和救援,倖存者們不得不在接下來的數天裡與風暴、缺水、飢餓、極大的晝夜溫差、極度疲勞以及成群的鯊魚鬥爭,許多僥倖從沉船中倖存下來的水兵最終成為了鯊魚的食物, 最終,“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全艦1199名官兵中,僅有321人被救起。這場災難作為可怕的海上悲劇,載入了美國海軍史冊,艦長麥克沃伊被送上軍事法庭。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印證了那句話,正義有時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這場悲劇發生後,倖存下來的“印第安納波利斯號”艦長麥克沃伊受到了媒體與公眾的指責,儘管軍方沒有處罰他,他還是承受了巨大的輿論壓力,在1968年選擇用手槍結束了生命,半個世紀後才被平反。

電影《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就是改編自二戰時期這次真實事件,上映時間是 2016年。本片以亨特·斯科特尋訪真相的過程為主線,再現那場悲劇。而曾執導過黑人女僕故事片《幫助》泰特·泰勒擔任本片的導演。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是美國海軍在二戰期間建造的一艘重型巡洋艦,排水量9900多噸,1932年11月15日服役,擔任美國海軍第五艦隊的旗艦,也是二戰期間被日本潛艇擊沉的最後一艘大型軍艦。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印證了那句話,正義有時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1945年的7月26日,“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奉上級命令,把用於製造原子彈的原料和設備送到位於太平洋的提尼安島,完成任務以後,“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奉命駛往位於2000公里外的菲律賓萊特島,然而這次它卻沒能到達目的地。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是一艘重型巡洋艦,它的火力尚可,但是為了保持航速,它的裝甲比較薄,也就是說,它的防護力比較弱,同時,巡洋艦它不執行反潛任務,所以它不會像驅逐艦那樣配備反潛用的聲納和深水炸彈,如果遇上敵人的潛艇,那麼“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就變成了瞎子。不僅僅是巡洋艦本身的問題,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印第安納波利斯號”也不應該獨自前行,基於上述原因,艦長麥克沃伊提出要求驅逐艦護航,但是得到的答覆是所有的驅逐艦都有任務,你必須獨自前往,這就為後面的悲劇發生埋下了伏筆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印證了那句話,正義有時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當“印第安納波利斯號” 巡洋艦駛入菲律賓海域,遭到日本潛艇襲擊後,發出了3次求救信號,至少有三個美軍通信站收到了“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的求救信號,然而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三個通訊站都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前兩個通信站,一個是位於出發地的提尼安島,另一個是位於目的地菲律賓的萊特島,他們都認為這是對方管轄的範圍內的事情,在相互推諉之中,“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的求救信號被拋在腦後,第三個通信站收到信息以後更是讓人匪夷所思,他們認為這是日本發出的一個虛假信息,目的是要襲擊前來救援的盟軍船隻。事實上,除了這幾個通訊站,美國位於太平洋隊總部的珍珠港也收到了一個密碼電報,說日本潛艇在菲律賓海域擊沉了一艘盟軍大型軍艦,很顯然,這是日本潛艇發出的信號,但是他們武斷地認為這是日本向上級誇大戰功罷了,不必理會。

翫忽職守,互相推諉,傲慢自大,種種因素的參雜,“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發出的求救信號被徹底的忽視了,而落入海中的士兵們對這些卻一無所知,他們還滿懷希望地等待著救援船隻的到來,相信自己很快就會從水中脫險。然而,飢餓、寒冷、脫水、鯊魚的襲擊,使得每天都有大量士兵的生命被吞噬,到了8月2日,一架例行巡邏的水上飛機路過這裡,偶然發現了他們,就把這裡的情況報告給了基地,上級派來了一艘驅逐艦把落入水中的士兵救了上來。至此,這艘擁有1199名士兵的軍艦,只打撈上來了312人,將近3/4的人葬身大海。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印證了那句話,正義有時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戰爭結束之後,“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戰艦被擊沉的消息鋪天蓋地,輿論譁然,面對國民的質疑和聲討,美國軍方覺得必須有人為此事負責,而麥克沃伊艦長似乎就是那個最恰當的人,於是艦長麥克沃伊就被送上軍事法庭,被指控應該為軍艦的沉沒負責,因為他沒有讓軍艦採用Z字形標準航線航行,因此導致“印第安納波利斯號”被日軍潛艇擊沉,構成翫忽職守,軍事法庭判決對麥克沃伊有關指控成立,而那些真正犯有翫忽職守的軍官卻成功地逃脫了法律的審判,儘管軍事法庭沒有對麥克沃伊作出嚴厲懲罰,但是麥克沃伊的軍事生涯不得不在1949年提前結束。


外界對他的指責從來沒有停止過,本該享受戰後平靜生活的麥克沃伊,不斷受到“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陣亡士兵家屬的騷擾,大量的信件和電話都是用惡毒的語言指責麥克沃伊,所有的不幸都是麥克沃伊艦長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麥克沃伊艦長倖存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麥克沃伊一直活在屈辱和悔恨當中,終於麥克沃伊無法承受下去,他的精神徹底崩潰了,在1968年11月6日,在家中自盡。

到了2000年10月,美國通過決議,稱對麥克沃伊的指控從道義上是不成立的,對他的定罪屬於審理不公,導致他不公正受到恥辱,並且毀了他的軍旅生涯,雖然過去了幾十年,但這個遲到的公正還是到來了。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印證了那句話,正義有時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回顧一下影片中幾個關鍵節點,我們發現艦長並沒有大的明顯的過錯,既然沒有大的過錯,為什麼會出現著名的巡洋艦被擊沉,大量的士兵死亡的現象呢?誰應該為這起事件負責呢?又如何向死去官兵和他們的家屬交代呢?從影片結尾一個士兵的話中我們似乎可以找到答案,他說我們的艦長沒有過錯,他只不過是替罪羊,真正應該負責的是島上的那些具有官僚作風的上級軍官。

法國著名哲學家吉拉爾就一針見血的指出:西方社會曾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即為了防止整個社會危機的爆發,而利用替罪羊的機制讓所謂的民粹主義情緒得以緩解,讓隱藏更深的非理性行為繼續實施。

替罪羊理論解釋說由挫折引起侵犯行為並非總是指向於挫折製造者,有時也指向於其他人或其他事物。當一個人由於某種原因而不能對侵犯者或挫折製造者還擊時,往往找一個替代者發洩。挫折或煩惱的來源不明,也可能會蓄意尋找一個對象把自己的不幸歸咎於他而加以攻擊。替罪羊往往是一個弱者。這種目標轉移在於尋找一個替代者以滿足自已的防衛侵犯,消除挫折或煩惱。人們應盡力克服這種不良的心理因素。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印證了那句話,正義有時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回顧巡洋艦被擊沉事件的整個過程,我們會有不少疑問:

1) 運送原子彈原料時,因為該巡洋艦沒有反潛能力,艦長几次向上級要求派遣驅逐艦護航,為什麼沒有得到批准?

2) 巡洋艦遭到日軍潛艇魚雷攻擊後,在艦艇沉沒前12分鐘內發出了3次求救信號,3個通信站基地為什麼都沒有任何回應。

3) 巡洋艦被擊沉,水兵泡在水裡 5天,作為接收方的基地沒有見到艦艇到來,理應詢問究竟,基地為什麼沒有做出任何反應。

4) 日軍潛艇一共發射了6枚魚雷,由於及時發現做了機動變軌,躲過了4枚魚雷的攻擊,無奈沒有躲過最後2枚的攻擊,不幸沉沒。艦長和艦員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說艦長沒有采用Z字航行為藉口,是否有點牽強。在戰後審判艦長時作為證人的日本潛艇艇長喬本在作證時說,當時潛艇與巡洋艦的距離非常近,無論是否做出Z字航行都無法逃出被擊沉的命運。

5) 在菲律賓那一片水域已經發現了有日本潛艇活動,併發生過擊沉艦艇的事例,這些情況上級指揮部門為什麼不通知艦長?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印證了那句話,正義有時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事情過去了半個世紀,在1996年,由於倖存艦員們的努力,換來了艦長的清白,宣佈艦長無罪,所有的冤屈得以昭雪,艦長麥克沃伊總算可以安息了。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能夠看到人性的醜惡,那些海軍軍官為了逃避責任,不惜讓無辜之人置於死地,我們也能看見人性的光輝,這正印證了那句老話,“正義有時會遲到,但是它不會缺席”。

然而由於指揮機關的疏忽大意、官僚主義、不作為,那些長眠在海底的“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戰艦上的水兵,又該向誰討回公道呢?

其實戰爭本身就會造成很多冤魂,本就不可能計較什麼公道,能活下來就已經很不錯了,能活下來的人只能慶幸自己的運氣了。

戰爭打破所有的美好,帶給我們毀滅和傷痛,當世界沒有了戰爭,世界才是美麗的,讓我們珍愛和平,遠離戰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