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詩人不同的邊塞詩

我們常常會想,邊塞到底是什麼?那裡是否有很多英雄豪傑,那裡是否硝煙瀰漫?

慢慢地我們發現,邊塞詩人用他們的簡短的七言絕句或者五言律詩記錄著那個時代的點點滴滴。

兩位詩人不同的邊塞詩


他們在邊塞最危險的地方記錄著經典文化。至此,我們才能在幸福和平年代讀著他們詩句中的各種景象,彷佛置身其中,體驗著他們的悲歡離合。

我們是所有人中最幸福的,我們在快樂中成長,我們在和平年代長大,讀著古人的詩,我們領略著自然風光,體會著他們的時代背景,給予我們的文化,我們不要忘記,也不能忘記。

兩位詩人不同的邊塞詩


古詩詞是我們的文化脈絡。古人給我們實實在在的創造了精神財富。

每一首詩可能題材不同,但他們守護邊疆,守護家鄉,守護國家的心情都一樣。

下面這首詩是一首特別風趣,洋溢著幸福生活趣味的邊塞詩:

營州歌

高適

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

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作者介紹:高適,今河北省景縣人,唐朝時期的邊塞詩人。他和岑參、王昌齡、王之渙是唐朝四大邊塞詩人。

邊塞就是地區與地區的邊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邊境上隔絕內外的屏障,泛指守敵的危險地方。

兩位詩人不同的邊塞詩


營州的含義是:今遼寧省境內。

厭的含義是:滿足,這裡是喜愛的意思。

狐裘的含義是:狐皮袍子。

蒙茸的含義是:紛亂披垂的樣子。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營州一帶的少年習慣原野生活。身穿狐袍,打獵城外。少年個個性格豪爽,千杯美酒也不會醉倒。小小年紀,就能駕馭駿馬。

兩位詩人不同的邊塞詩


意境:這是一首富有風趣,洋溢著濃郁生活情趣的邊塞詩,筆墨粗放,準確而簡練地描寫了邊塞生活。

一想到涼州詞人們一定會知道黃河,想到黃河一定會知道甘肅的黃土高原,但下面這首詩既寫到了甘肅的高山峻嶺,也寫到了大自然中春風柳樹。

兩位詩人不同的邊塞詩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孤城的含義是:指涼州一帶的邊城。

仞的含義是:古代八尺為一仞。

楊柳的含義是:即《折楊柳》,古曲名。

春風的含義是:在這首詩中暗指皇帝恩澤。

玉門關:在今甘肅省境內。

兩位詩人不同的邊塞詩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在黃河邊放眼向遠處望去,彷彿黃河水飛上悠悠白雲間又翻騰而下。孤城一座聳立崇山峻嶺。羌笛聲聲,傳來悲怨的《折楊柳》。柔柔春風,怎能吹到玉門關外。

欣賞古詩含義:這首詩展現了雄奇壯闊的邊塞景象,又寫出了戍邊戰士的悲涼心境。表達了詩人憂慮戌邊的家國情懷,悲涼又氣壯山河。

兩位詩人不同的邊塞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