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河南大災荒,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為何隱瞞災情,拒不上報

2012年,馮小剛導演的電影《一九四二》上映,沉重的電影題材,再加上一眾老戲骨的傾力出演,讓七十年前河南那場史無前例的大災荒重新引起了關注。

當然,引發關注的還有這次災荒的核心親歷者——時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李培基。

1942年河南大災荒,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為何隱瞞災情,拒不上報

在電影中,李培基是由李雪健飾演的,可以說是把一個老態龍鍾又無能為力的官員演活了。但即便如此,仍是不夠完美的,因為歷史上的李培基與電影中相去甚遠。

要知道,李培基是軍人出身,早年在袁世凱編練新軍之際就已經混跡于軍隊,後來又考入了東北陸軍講武堂,與大名鼎鼎的商震成為同窗兼密友。

辛亥革命爆發後,全國各地積極響應,其中就有李培基和商震聯手組織的革命活動。在遭到保皇派的鎮壓後,二人又潛入大連一帶,建立起來一支關外民軍,後來去了山東,橫掃山東半島。至此,二人也算是在中國近代歷史舞臺上打出了名堂。

可想而知,像李培基這樣戎馬半生,骨子裡流淌著軍人血液的漢子,跟李雪健所表現的那種老態龍鍾自然是不相符的。據李培基的後人回憶,即便是年近古稀,李培基依舊是“精神幹練,身子骨結實得很,剃著寸頭,一副典型舊軍人的派頭”。

1942年河南大災荒,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為何隱瞞災情,拒不上報

接下來,再把話題拉回到1942年那場災荒上。

1942年1月,李培基當選河南省政府主席,上任不久,河南的災情就發展到了難以收拾的局面。在電影中,李培基為了挽救災情奔走呼號,還以身作則,節約糧食,儼然一副救萬民於水火的大義形象。但事實上,李培基的所作所為,可遠遠沒有想象中那麼好。

何出此言呢?因為即便是河南災情已經上升到了難以控制的局面,百萬流民餓殍遍野,李培基仍然是選擇隱瞞災情,拒不上報,最後還是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親自跑到重慶申報了災情。

結果呢?因為缺少李培基這一政府部門的佐證,導致蔣鼎文的申報無效,甚至還被蔣介石痛斥了一頓。也正是因為如此,河南省軍政雙方的矛盾在此後愈演愈烈,導致了後來豫湘桂戰役的大慘敗。

那麼,李培基對河南的災情心知肚明,為什麼還要一力隱瞞,甚至不惜和蔣鼎文撕破臉皮呢?其實無外乎三個原因。

1942年河南大災荒,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為何隱瞞災情,拒不上報

一者,他不敢上報。說到底,河南大饑荒的爆發根源,在於1938年國民黨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自此百萬良田一片狼藉,而四百多公里的黃泛區也大大增加了災民數量。而這,正是1942年那場大災的前奏。

這樣來看的話,黃河饑荒誰才是始作俑者?很明顯,正是蔣介石!這樣一來,李培基哪還有膽量去上報災情?

二者,李培基對災情的錯誤估計。在李培基看來,眼前的災情尚屬一時之患,等到糧食秋收必能緩解。然而,天不遂人願,河南再度遭遇大旱和蝗災的接連打擊,李培基心存的幻想徹底破滅,而此時僅有的少數糧食還要用以軍隊供需,李培基是徹底沒了招兒。

三者,是為了保住頭上的那頂烏紗帽。當時正值全國抗戰最為艱苦的時候,這個時候跑到委員長那裡去叫苦,這不是證明自己無能了嗎?要是在這個關鍵時候拖了後腿,那你的仕途還想要嗎?

所以,河南雖然餓死了足足有500多萬人,而李培基卻只報了1602人,讓救災工作出現了嚴重的誤判。

把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想一想,就能明白李培基為什麼會選擇知情不報了,然而,只是可憐了河南那百萬饑民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