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片”?

​他們沒有惡意?

別怕,我給你綁了一束小雛菊

“紙片”?

《少年的你》大爆後,刷微博經常被“校園暴力”事件刺到眼球,近期又一紅紅的熱搜——女童眼睛被強塞大量紙片,這則社會新聞直刺我的內心。

“女兒的眼睛裡會時不時冒出一些小紙片,一個多月的時間,小紙片竟多達幾十片。”

多多媽媽哭著說,女兒曾被兩名小男孩強行按住,另外一名男生把作業本撕成紙片揉成團塞到了她的眼睛裡。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校園暴力事件屢屢發生,更有研究表明:至少有30%的人在校園時期遭遇過霸凌。

什麼是校園暴力?

身體暴力:指用身體優勢打擊相對弱小的同學;

語言暴力:指學生經常用汙言穢語對其他學生進行侮辱攻擊;

心理暴力:指不斷用語言、行為給其他學生造成精神以及心理上的壓力。

以上通通屬於校園暴力。

校園偏僻角落裡存在的暴力,可謂不少人童年裡的噩夢,甚至是一生走不出來的牢籠。

分析顯示:

宿舍已成校園暴力高危區域;

日常細小瑣事最容易引發校園暴力;

過半的校園暴力案件涉及故意傷害;

搶劫、強姦等惡性校園暴力行為呈年輕化趨勢;

遲來的正義是正義嗎?當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在最需要安全感的年紀,承受了校園暴力,成年後他會怎麼樣?

等來道歉傷害就不存在了嗎?說過原諒真的會忘記嗎?可笑嗎?

施暴者是未成年人,那受害者就不是未成年人了嗎?

學生時代的摩擦,真的有很多就是帶有惡意的;

教會孩子獨立不懦弱,也要教給孩子尊重別人友好相處。

校園問題迫在眉睫是從根源上解決,法律法規的完善;教育部門的重視和正確引導;家庭環境和家長的教育三個方面缺一不可。

當《未成年人保護法》所保護的,不再是違法犯罪的施暴未成年人:

當學校和老師不再是一味的當調解的和事佬:

當家長真正的關心和關注孩子的成長問題,校園問題的嘆息,會少很多...

我們迫切需要一個既能保護那些被欺凌者不受惡意欺負,又能保護那些欺凌者不走上歪路,還能讓旁觀者得到正確價值觀的體系。

我一直盼望著這個體系的完善。

“紙片”?

希望不久的將來,

在豔陽高照下的校園,

即使是斑駁的角落,都充滿著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