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士兵安全與維持指揮鏈的衝突:透視羅斯福號艦長解職內情


保護士兵安全與維持指揮鏈的衝突:透視羅斯福號艦長解職內情

被美國海軍解職的“羅斯福”號航母艦長克羅澤爾上校

突然爆發海上疫情的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羅斯福”號(CVN-71),日前因媒體曝光了艦長佈雷特·克羅澤爾上校的緊急求救信,而成為全美馳援的新聞焦點。儘管海軍除已安排“羅斯福”號艦上全員4,000餘人進行病毒篩檢,其中2,700名水兵還將陸續在關島基地上岸並分批隔離14天;但被艦上官兵稱讚為“英雄長官”的艦長克羅澤爾,4月2日晚間卻因涉嫌把促請海軍高層快速阻止新型冠狀病毒擴散的機密信件外洩給媒體,而遭美國代理海軍部長下令“撤職嚴辦”,即刻被解除“羅斯福”號的指揮權。海軍領導人說,作出這項決定主要因為艦長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專業。

“羅斯福”號的新冠疫情事件,目前判斷是3月4-9日停靠于越南峴港展開美越軍方敦睦交流時,遭遇陸上感染。艦上起初的第一波疫情通報,是3月24日的“3人確診”。誰知船上密集接觸的封閉空間,卻讓病氣迅速擴散,不到7天,全船累積感染就暴增至“100人以上”。

確診航母上發生疫情後,甫於2019年11月才接任“羅斯福”號艦長、並首次率領航空母艦出航海外的克羅澤爾上校,隨即通報了美國海軍艦隊司令部,並獲准從菲律賓海域全速返回美軍的關島基地。但回到關島之後,軍方高層卻遲遲無法安排“羅斯福”號水兵登陸隔離。於是感知疫情失控迫在眉睫的克羅澤爾,這才會於3月30日向五角大樓發出一封非同尋常的長達四頁的求救信。

“現在並不是戰爭狀態,我們的水手沒有必要因為瘟疫而枉送性命...…”克羅澤爾在信中這樣寫到。但這封“求救信”在送往五角大樓的同時,信件檔案卻在“不明狀態下”被外洩給美國媒體,並由《舊金山紀事報》於3月31日獨家報導“全信見報”。一時間,不僅全軍震動,美國本土、乃至全球輿論也都為之譁然。

雖然“羅斯福”號的求救信,馬上得到了美國海軍的積極澄清,並說明這艘“染疫航母”的分批隔離作業之所以緩慢,是因“關島基地與民間收容空間不足”的關係。但包括艦上官兵與美國媒體,輿論大多都相信:“軍方高層就是怕事才拖延”,不然沒道理之前反應遲緩,新聞一見報後官兵卻馬上就獲准上岸。

美國海軍的航母撤離行動,自4月1日開始分批啟動,直到3日清晨為止已完成1,000人的撤離。預計本週週末之前,半數船員也就是2,700名官士兵都能登岸隔離14天;至於另一少半部隊,則將繼續留守航母擔負戰備值班,除做同步篩檢病毒外,這批執勤水兵得等到上岸部隊的檢疫結束,雙方才能實行輪替隔離。

“新來的艦長真有心,他是真的有在關心官兵的健康與感受!”根據《舊金山紀事報》的後續追蹤,克羅澤爾的求救信在“羅斯福”號上引起巨大回響。許多官兵和軍眷家屬都非常感動,甚至主動聯繫報社,代表艦上將士對艦長“賭上官運的冒險陳情”表達支持及感激。

保護士兵安全與維持指揮鏈的衝突:透視羅斯福號艦長解職內情

下令將克羅澤爾解職的代理海軍部長莫德利

然而克羅澤爾艦長個人的大膽陳情,是要付出代價的。儘管在新聞曝光的第一時間,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與國防部長都出面澄清“正在設法支援「羅斯福」號防疫”,並強調“克羅澤爾艦長的說法我們也認可與理解”;但在部隊上岸後,大感丟臉的五角大樓,卻立即要求海軍“嚴加調查洩密問題”。

“在我的命令下,美國海軍已即刻解除了克羅澤爾上校的指揮權,以及他之於「羅斯福」號的艦長職務。”4月2日傍晚,代理海軍部長托馬斯·莫德利在記者會上嚴肅指出:克羅澤爾的求救信和防疫擔憂非常合理,但讓“軍情文件外流給媒體”的作法,則明白地觸犯了軍規,顯示“這名艦長已被情緒所影響”,無法繼續勝任領導統御的指揮官任務。

莫德利表示,在求救信見報之前,海軍與“羅斯福”號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防疫溝通,但克羅澤爾並不曾對直屬長官解釋“船上遭遇的疫情狀況”;相反地,在3月30號的求救信上,克羅澤爾不僅打破逐級通報的程序、直接越級陳情—更嚴重的是,克羅澤爾還“涉嫌”把內部文件,故意“同步外洩”給外部媒體。

“他沒有逐級通報也就算了,包括身為海軍部長的我在內。我與全世界一樣,都是在報紙上才看到求救信...…這封刊登在指揮官老家報紙上的軍情求救信。”莫德利極其不滿地說。但隨後他也坦承,“軍方目前還沒有證據,並無法確認克羅澤爾上校,是不是就是外洩軍機的人。”

假如軍方暫時還不知道媒體的外流管道為何,那為何替麾下官兵求情的克羅澤爾,卻還是要被迅速拔掉指揮官職務?“因為在事件過程中,「羅斯福」號艦長的處理明顯缺失。”莫德利在解釋將艦長撤職的決定時說,克羅澤爾上校明知道事件敏感,卻不但沒有在正常的指揮系統中充分表達憂慮,還強行越級陳情;越級報告還不夠,他反而將信發給了20、30個人,這種做法不僅不專業,而且使國家安全面臨風險。“他(克羅澤爾)提出那些憂慮是絕對正確的,但問題是他沒有跟航母戰鬥群指揮官充分溝通一起制訂一項處理那些憂慮的策略。”莫德利說。

保護士兵安全與維持指揮鏈的衝突:透視羅斯福號艦長解職內情

“羅斯福”號航母

顯然,美國海軍部認為,即便尚不清楚《舊金山紀事報》的資訊來源,但克羅澤爾擺明知道自己亂髮信的舉動,無疑將會增加“機密軍情外洩”的安全風險。因此無論放消息給媒體的人是不是他,上校的行為都是“判斷偏差”,于軍人倫理或軍官操守來說,都是極其錯誤的不良示範。

“在敏感時刻,克羅澤爾的作法只是打亂軍事指揮鏈!徒增不必要的士氣恐慌!領導統御是一種神聖的信任感,你必須終身提醒自己精進冷靜。”莫德利稱,而在撤職決定之前,他已親自通知了克羅澤爾艦長。他說:“但我認為在「羅斯福」號航空母艦遭遇新型冠狀病毒的威脅面前,這名艦長的冷靜判斷能力已被壓垮。我們期待領導軍官能保持專業冷靜...…在國難當頭的防疫時刻,我們也需要他們守住專業與冷靜!”

事實上,在軍隊緊張防疫的同時,如何正常保持美軍在全球特別是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軍事行動能力及戰略威懾力量,是美國軍方最高層當下極為關心的大問題。因而,莫德利在4月2日還指責克羅澤爾艦長不理解自己的行為在戰略上所造成的嚴重後果,他說:“指揮鏈上下必須要有更為靈活和更有韌性的心態。我們要求指揮官在壓力之下具備判斷力、成熟性和鎮定的領導力,懂得他們的行動在更大的動態戰略背景下所帶來的後果。”

保護士兵安全與維持指揮鏈的衝突:透視羅斯福號艦長解職內情

一架“海鷹”直升機飛過“羅斯福”號航母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美國海軍最高文職領導的莫德利,過去也是海軍軍官學院畢業,在棄戎從商之前,他與克羅澤爾上校一樣,都是海軍SH-60“海鷹”式反潛直升機的飛官。

據說,在“羅斯福”號事件上,莫德利與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對於“越級鬧事”的克羅澤爾都公開表達不悅;反而是海軍作戰部長邁克·吉爾代上將,太平洋艦隊司令約翰·阿奎利諾上將等軍職長官,紛紛出面為克羅澤爾緩頰護航。

“克羅澤爾艦長確實寫了這封信,但也確實越級彙報,忠實傳達了他對於一線士兵安全的憂慮。鑑此,我完全不認為這有懲處的必要。”在海軍部長宣佈拔官的前夜,還不知道五角大樓決定的吉爾代上將如此回應:“作為指揮軍官,克羅澤爾艦長只是做了他份內的事。”

不過,在4月2日,代理海軍部長莫德利說,他將克羅澤爾艦長解職的決定,得到了國防部長埃斯珀和海軍作戰部長吉爾代上將的支持。

美國海軍前太平洋艦隊司令斯科特·斯威夫特上將說,他對海軍高層解除“羅斯福”號航母艦長職務表示理解。斯威夫特說:“我的確看了莫德利部長的聲明。我認為,在強調對指揮系統忠誠的重要性與同情艦長的處境之間,他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平衡點。”

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海上力量研究中心主任、前國防部海軍部副次長賽斯·克羅普西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亦說,海軍高層作出的解職決定是正確的,但他也能理解艦長髮出緊急求助信的方式。

克羅普西說:“我認為海軍作出了正確決定。與此同時,我也能理解「羅斯福」號航母艦長的行動。我認為他的行動可能是正確的。我想,在當時的情況下,他採取了必要措施。”

但美國海軍部代理部長莫德利指出,克羅澤爾上校將緊急求助信發到指揮系統之外給外界一種印象:海軍高層並沒有對“羅斯福”號航母上的病毒擴散給予足夠重視,因此艦長不得不向媒體透露實情,以挽救水兵們的生命安全。

莫德利稱,這與事實不符。他說,因為海軍的巨大努力,“航母一共4,000多名水兵當中的3,700水兵預計會在(4月3日)星期五前在關島上岸隔離並接受身體檢查。”

保護士兵安全與維持指揮鏈的衝突:透視羅斯福號艦長解職內情

停靠關島基地的“羅斯福”號航母

截止4月2日,“羅斯福”號航母已經有100多名水兵被證實感染了新冠病毒,預料感染者將多達幾百人。但是莫德利說,病毒感染者當中沒有人病情嚴重。他說,如果亞太地區安全出現危機,“羅斯福”號航母可以很快出海執行戰鬥任務。

除了本次鬧得沸沸揚揚的“羅斯福”號疫情事件,在過去3年內,美國海軍屢次傳出重大軍紀風波而灰頭土臉。如2017年太平洋艦隊的兩艘宙斯盾驅逐艦“菲茨傑拉德”號(DDG-62)與“麥凱恩”號(DDG-56),就先後在西太平洋海域發生導致多名水兵死亡的撞船事故,一時間引發了國防部對海軍將官指揮鬆弛、承平戰備訓練不足的徹查檢討;之後,在2019年又發生“海豹突擊隊軍官戰爭罪翻案事件”,引爆前任海軍部長理查德·斯潘塞遭總統特朗普“革職”的重大紀律事件。

當然,並不是所有方面都認同美國海軍對克羅澤爾艦長的處置。“艦長有錯可以檢討、可以討論,但在「羅斯福」號遭遇重大疫情事件的緊要關頭還把艦長開除?這對艦上士氣到底有什麼幫助?”而在海軍部作出決定後,美國國會參議院的軍事委員會發出了質疑,“與其檢討媒體洩密,海軍的防疫對策到底進展如何?能否面對進一步的瘟疫威脅?這才是國會與美國納稅人最在意的爭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