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與時間賽跑 當代的重大考驗 美國面臨著“蘇伊士時刻”


抗擊疫情與時間賽跑 當代的重大考驗 美國面臨著“蘇伊士時刻”

抵達紐約的美軍“安慰”號醫療艦

截止4月4日,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顯示,全美累計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病例突破30萬大關,感染後不治超過8,100人。

而作為美國兩個主要的新冠熱點地區,紐約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死亡人數都出現了最大躍升。僅紐約州至3日的病亡人數,就相當於美國2001年9月11日襲擊中造成的生命損失。為拯救生命,紐約正在“與時間賽跑”。預計致命的新冠病毒感染潮將使全美國的醫院不堪重負,即使在相對富裕的城市地區比方說紐約,也是如此。

紐約市市長白思豪3日說,紐約是這次大流行的中心,僅有幾天時間用來準備應對最嚴重的新冠病毒爆發。到3日為止,在美國7,403起與新冠相關的死亡中,紐約市佔了四分之一。

白思豪在3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警告,紐約正處於“與時間的非同尋常的競賽”中,並且提醒公眾,紐約急需增補醫療人員,物資和醫院病床。他再次呼籲聯邦政府動用美國軍隊,“我們正在與一個正在殺死數以千計美國人的敵人打交道,許多不必死的人正在死去……你不能說,每個州靠自己,每個城市靠自己。那不是美國。”

另一個爆發熱點是路易斯安那州。那裡的報告指出,死於高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冠狀病毒的人數,從2日中午的310上升到3日中午的370。這標誌著這個州的新冠死亡人數24小時以來的最大增幅。

因新冠病毒而導致的感染和死亡人數最多的紐約州,累計死亡人數與9·11事件的死亡人數相當。當年有近3,000人死亡,其中大部分在曼哈頓世貿中心因受到恐怖襲擊而喪生。

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稱,到3日早上,紐約州的24小時死亡人數為562人,自疫情爆發後,死亡總數已增至2935人。他說:“就個人而言,整天都跟這個打交道非常難過,然後整夜熬夜,看著那些數字出現……而且知道你現在就在指揮這艘船。”

路易斯安那州最大的城市新奧爾良市,與紐約市和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市,都是美國本次健康危機的重災區,該危機迫使美國許多勞動力留在家裡,以避免感染的蔓延。

在新奧爾良,據信2月下旬的狂歡節慶祝活動傳播了病毒,當時社交疏遠令還沒有實施。那裡爆發的疫情已證明比美國其他地方要致命得多,人均死亡率是紐約兩倍。但當地醫生和公共衛生官員相信,新奧爾良的肥胖症及相關疾病的嚴重程度可能是問題的一部分。

路易斯安那州州長約翰·愛德華茲呼籲居民遵守規定,要求他們留在家裡並避免參加社交聚會,因為全州的感染人數已超過10,000。他在新聞發佈會上說:“您的確在幫忙,但是對於那些沒有認真對待這場危機的人,我要你們做得更好。”

抗擊疫情與時間賽跑 當代的重大考驗 美國面臨著“蘇伊士時刻”

特朗普建議美國人在公開場合戴口罩

而為控制病毒的傳播,特朗普政府將建議所有美國人在公共場合戴上口罩。這一指導方針的轉變凸顯出外界對新冠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病毒的擔憂。

特朗普總統3日在白宮記者會上引述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新版指導意見,提議美國民眾在公共場所“自願佩戴口罩”,但他本人“選擇不戴口罩”。

4月3日,特朗普還簽署一項新法案,禁止N95 口罩、外科手套、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向國外出口。

特朗普在一份聲明中稱,這項以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為依據的命令,“是我們藉著防止亟需的個人防護裝備在於己不利的情況下出口,持續奮戰以防範囤貨、哄抬價格、牟取暴利的又一步。”當天,他還在白宮簡報會中透露,國土安全部及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將合作執行這項指令,“防止N95防護口罩、外科口罩、手套及其他個人防護裝備出口。”特朗普說:“我們國內立刻就需要用到這些東西,我們必須要有(這些東西)。”

此前,特朗普曾於2日晚間批評美國3M公司向加拿大出口口罩,並動用《國防生產法》,要求該公司優先處理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的N95型口罩訂單。

針對特朗普政府禁止口罩等防疫物資出口的政策,加拿大政府當即予以駁斥。美國製造商則稱,阻止口罩出口反而可能減少美國國內的口罩供應量。

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3日說,美國阻止向加拿大出口口罩等醫療物資是個錯誤,而且很多加拿大衛生專業人士每天都跨境去美國的底特律上班。

對於行政當局的行動,3M公司3日在也聲明中響應稱,公司會根據《國防生產法》優先處理美國政府的N95口罩訂單。3M還增加了公司在海外生產的口罩的進口,聲明說,“比如本星期的早些時候,我們取得中國的同意,向美國出口了一千萬個3M公司在中國生產的N95口罩。”

3M公司並對美國政府停止向加拿大出口口罩的要求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停止向加拿大與拉美地區出口口罩會產生巨大的人道影響,因為我們是這些地區的一個重要的口罩供應商。此外,全部停止出口在美國生產的口罩,可能會引起其他國家進行報復。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可供美國使用的口罩的實際數量反而會減少。”

3M公司聲稱,“將繼續為美國的醫護工作者把口罩的生產提高到最高水平,就像本次危機開始後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一樣。”

目前,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僅建議生病的人戴口罩,部分原因是為了確保對醫護人員的口罩供應。衛生專家還認為,口罩在防止公眾感染新型病毒方面沒有效果。

但隨著新冠病毒在美國各地繼續蔓延,以及韓國和日本等國通過口罩幫助減緩了病毒傳播,特朗普政府在普通群眾是否應該在公共場合戴口罩的立場有所轉變。美國疾控中心將建議所有人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以防止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傳播病毒。

紐約市市長白思豪2日提出紐約人出門時要戴上口罩,即使是自制的口罩也行。紐約市是美國遭到新冠疫情打擊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白思豪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說:“我們建議紐約人在外出和接近他人時戴上口罩。可以是圍巾,可以是你在家裡做的東西,也可以是大手帕。”

洛杉磯市市長埃裡克·加希提1日亦敦促市民在必要外出時戴上自制的非醫用口罩,甚至是使用手帕。

美國疾控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本週早些時候則在一次電臺採訪中稱,新的數據表明,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病毒的幾率很高,並證實該機構正在審議關於哪些人群應該佩戴口罩的準則。

雷德菲爾德說,關於戴口罩的準則“正在進行嚴格的重新評估,以確定是否對感染者或者無症狀感染者有潛在的額外價值”。不過美國公共衛生官員仍然強調,N95和外科口罩應該留給急需防護裝備的醫護人員。

抗擊疫情與時間賽跑 當代的重大考驗 美國面臨著“蘇伊士時刻”

特朗普4月4日出席白宮記者會

與此同時,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擴大《國防生產法》的使用範圍,授權聯邦機構從3M 公司獲取抗擊新冠疫情所必要的口罩之前,美國已經有50多家大型企業自願轉產生產醫療用品。但大部分企業說,他們這麼做是回應特朗普總統的求助請求,並不是迫於《國防生產法》的壓力。

稍早時候,特朗普以總統備忘錄的形式發佈動用《國防生產法》的命令,如將製造呼吸機的材料直接供應給六家公司: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希爾·羅姆(Hill-Rom)控股公司、美敦力公司(Medtronic Public Limited Co.,)、瑞思邁(ResMed)公司、皇家飛利浦NV (Royal Philips N.V)和維亞爾醫療(Vyaire Medical Inc)等公司。

備忘錄還指示國土安全部代理部長查德·沃爾夫、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亞歷克斯·阿扎爾,“利用該法案提供的所有權力來為這些公司獲得材料提供方便。”

在3月27日,特朗普總統第一次動用《國防生產法》,下令通用汽車公司生產治療新冠重症患者所需要的呼吸機。不過他後來又說,既然通用公司同意生產,他考慮撤回命令。

在被總統指責前,通用汽車其實就已在與醫療設備公司Ventec Life Systems聯繫,在其位於美國印第安納州科科莫地區的工廠生產重症呼吸機,首批產品最早將於4月交付使用。

除上述企業外,大約50多家美國大型企業早已加入全國性的抗擊新冠病毒的戰爭。許多公司改變先前的生產重心,甚至改變裝配線,以便向第一線的醫生、醫院、急救人員及其他人員提供所需的物資。大部分企業聲明,他們是在響應特朗普總統的求助請求,並不是因為政府或是國防生產法的威脅而行動。

這些企業中不僅包括福特(Ford)、特斯拉(Tesla)、菲亞特克萊斯勒(Fiat Chrysler)、豐田(Toyota)等車企;也包括布魯克斯兄弟(Brook Brothers)、拉夫勞倫(Ralph Lauren)安德馬(Under Armour ),Jockey國際等服裝品牌。

早在3月24日,福特高管就宣佈,福特汽車計劃與製造企業3M和通用電氣醫療集團(GE Healthcare)合作,共同生產呼吸機和個人防護設備。他們擬在未來100天內生產5萬臺呼吸機,以後每月生產3萬臺。

聯合技術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總裁格雷格·海耶斯3月30日在白宮的簡報會上說,“我們時刻準備好以任何我們可以的方式提供幫助。我們不需要《國防生產法》要求我們行動。我們聯合技術和雷神(Raytheon)的所有員工正注焦這場戰爭,打贏它。”

聯合技術主要為全球航空航天和建築業提供高科技產品及服務。海耶斯說,未來四個星期,聯合技術準備生產大約1萬個保護面罩以及其它設備。

抗擊疫情與時間賽跑 當代的重大考驗 美國面臨著“蘇伊士時刻”

受疫情衝擊,紐約華爾街已空無一人。

《國防生產法》是1950年代為回應朝鮮戰爭而制定的。根據這個法案,美國總統有權在緊急狀態時以國家安全和其它理由,要求私營企業擴大關鍵材料或產品的生產規模,並可控制這些產品的經銷。《國防生產法》最新版本是2009年9月30日生效的。

《國防生產法》從制定之初到現在被啟用了50多次,尤其是在朝鮮戰爭和整個冷戰期間。美國最近一次動用《國防生產法》是在2017年波多黎各的颶風之後。當時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尋求優先考慮食品、瓶裝水、預製房屋與電力系統恢復的合同。美國國防部也曾多次啟用《國防生產法》用於增加軍事生產。

《國防生產法》包含三個主要內容:優先事項和分配。總統可以要求公司必須接受並優先考慮與政府簽訂國防所需的服務和材料合同,並對其進行優先排序。

擴大生產能力和供應。總統有權為工業生產關鍵材料提供激勵措施。

通用條款則廣泛建立了政府與私營企業達成協議的權力,制止威脅國家安全的外國公司併購,並創建了由行業高管組成的自願團體,可被要求向政府提供服務。

特朗普總統3月18日說,他將啟動《國防生產法》來擴大口罩等防護裝備的生產。另外,他還任命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為聯邦政府的《國防生產法》政策協調員,讓納瓦羅可以直接督促呼吸機的生產。

但是,此後他一直沒有采取真正的行動,致使國會兩黨議員以及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前副總統喬·拜登等很多人指責總統抗擊新冠病毒的力度不夠。

此間,也有人認為,啟動《國防生產法》並不能有效應對新冠疫情。4月2日,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國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托馬斯·斯波爾在一個有關“國防生產法和新冠疫情的研討會”上說,啟用《國防生產法》來抗擊疫情並不一定能達到“最快和最有效”的結果。相反,市場的力量才會有更好的效果。

斯波爾說:“過去兩個星期以來,我們看見幾十家美國企業,像福特和豐田與醫療製造商合作,生產呼吸機,我們看見霍尼韋爾、3M、我的枕頭、Jockey 和Hanes等公司願意生產口罩:N95和其他醫用口罩。我的看法是,在華盛頓,沒有哪種集中的努力可以像現在這樣更好地讓美國的企業在全球動員以來,一起應對這場危機。”

北美製造業出版商加德納商業傳媒(Gardner Business Media Inc)主席裡克·克萊恩3月31日在《華爾街日報》發表評論文章說,美國的製造商們已經在抗議疫情,不需要華盛頓告訴他們需要生產呼吸機。

抗擊疫情與時間賽跑 當代的重大考驗 美國面臨著“蘇伊士時刻”

各國都在全球市場緊張採購醫療物資

他提醒到,在特朗普總統3月18日援引《國防生產法》之前,美國企業界便已經在不知疲倦地在應對自願短缺的問題。美國的大大小小的企業都在努力生產呼吸機、N95 口罩、試劑及其它救命的物資,並不需要政府的力量。克萊恩還說:“政府的干預甚至可能適得其反。議員和新聞記者無法理解制造複雜醫療器械所需要的資源和需要解決的後勤問題。生產呼吸機等救生醫療技術的供應鏈中的每個環節都必須遵循經過仔細認證的流程。這並不像告訴製造商馬上生產那麼簡單。他們需要了解這些標準以及幫助完成這些標準的質量經理和製造工程師。”

而且,全球供應鏈也可能使得美國企業的生產力受限。美企當前面臨的一個難題是,不少醫療設備組件的開發必須從零開始,因為它們通常來自海外來源,因此無法在危機爆發時期快速獲得。這也是導致《國防生產法》不太可能在短期內解決美國醫療物資短缺問題的原因。

對美國製造商而言,供應鏈是全球性的、複雜的。加上現在又面臨貿易限制、旅行限制、海港封鎖和人員減少等各種問題。隨著材料及組件被轉移到優先工廠,數十年來建立的採購關係將變得緊張。供應滿足需求或許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而在美國嚴重的疫情危機之下,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也就是特朗普總統民調支持率升至任期最高。

據《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上週末公佈的一項聯合民調顯示,特朗普總統近期的支持率為48%,反對率為46%,這是他首次在該民調中呈現出支持率超過反對率。除此之外,蓋洛普、福克斯新聞、蒙莫斯大學的最新民調也都說明,特朗普總統當下的支持率達到了他上任以來的最高點。

自3月以來,特朗普總統加大了抗擊疫情的力度,雖然美國國內不斷有人批評他最初淡化疫情並且沒有及時應對,但他的抗疫表現顯然得到了一些選民群體的讚譽。此外,政治專家認為,特朗普支持率的上升主要得益於危機之下的“聚旗效應”(rally 'round the flag effect)。

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管理研究生院主任勞拉·布朗說:“總統的支持率受益於所謂的’聚集在旗幟周圍’效應,這是很常見的。”換句話說,在危機時刻,美國人指望總統本人和總統之職來幫助他們解決他們的擔憂、減輕他們的恐懼。所以這並不令人驚訝。

在美國曆史上,“聚旗效應”曾多次發生,最典型的就是在2001年911事件爆發後,小布什總統的支持率一度飆升至90%。在這次新冠危機中,除特朗普總統外,美國很多地方官員的支持率也都出現了上升,比如經常與也是來自紐約的特朗普總統互懟的民主黨人紐約州州長科莫的支持率就達到87%。相比而言,特朗普總統支持率的上升幅度並不算大。

究其原因,布朗解釋說:“我們生活在美國的一個充斥著黨派兩極化的時代。這意味著很多黨派人士已經對這位總統和他的工作以及他作為總統的所作所為有了根深蒂固的看法,他們堅持自己的看法不改變。”

抗擊疫情與時間賽跑 當代的重大考驗 美國面臨著“蘇伊士時刻”

4月2日,舊金山軌道交通停運的列車。

很明顯,大多數共和黨人繼續支持特朗普總統,絕大多數民主黨人繼續反對這位總統,而獨立選民則存在分歧。這場蔓延全美的疫情尚未能彌合美國的黨派分裂,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特朗普總統支持率的上升。但最新的民調還是顯示出特朗普總統在民主黨選民和獨立選民中的支持率有了小幅增長。而布朗認為:“我們不能僅僅因為他的支持率上升了,就把這理解為那些民主黨人可能會在11月的選舉中投票給特朗普總統。這是非常不可能的。在90%的情況下,大多數黨派人士還是會投票給本黨的提名人。”

這場突然來襲的疫情還使得兩位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拜登和伯尼·桑德斯在競選上處於劣勢。雖然眼下絕大多數民調依然預示拜登在11月的大選中取得勝利的幾率大於特朗普總統,但相較於疫情爆發之前,兩人的差距在顯著縮小。而未來競選態勢會如何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特朗普總統對疫情的應對是否得力。

特拉華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戴維·瑞德羅斯科說:“總統會如何應對這場危機會成為接下來有關選舉的全部考量。所以我們目前無法預測結果。”

隨著疫情發展,美國民眾對於總統的評價也會發生變化。危機緩和之後的重新評估比如今緊急狀態下的應激反應更能影響最終的大選結果。“我們可能會在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以及我們作為一個國家如何恢復正常運轉方面看到一些變化。那個時候,你將看到美國人會重新評估和重新考量總統和白宮在帶領我們度過這場危機方面做得怎麼樣。”

因而,很清楚的一點是,在今年夏天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全國黨代表大會上,將會有一個重新的評估。在某種程度上,那些評估將對11月的選舉產生更大的影響,而不是現在的即時感受。”

“聚旗效應”所帶來的支持率上升若沒有切實的成績做支撐便無法持久,進而會帶來反噬作用,這是特朗普總統在政治上面臨的挑戰,也是對所有民選官員的鞭策。

抗擊疫情與時間賽跑 當代的重大考驗 美國面臨著“蘇伊士時刻”

美國外交專家警告,美國領導地位正面臨著“蘇伊士時刻”。

在國內疫情持續加重的背景下,更多的美國資深外交專家擔心的是,在這場席捲世界的重大災難面前,美國的表現乏善可陳,沒有發揮它一貫在全球危機時刻所扮演的應有角色。

前美國助理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和布魯金斯學會學者拉什·多希最近在《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說,美國過去七十多年在全球的領導地位不僅僅是建立在財富和權力上,而且同樣重要的是,“它也建立在來自美國的國內治理、全球公共產品的提供、召集和協調全球應對危機的能力和意願上的合法性上。”

這兩位作者說,這次的國際大流行病“正在考驗美國領導力的所有這三個組成要素”。在他們看來,到目前為止,華盛頓沒有通過這個檢測,“除了那些最狹隘的黨派人士外,現在所有人都清楚,華盛頓最初的反應是拙劣的。從白宮、國土安全部到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等關鍵部門的失策削弱了人們對美國治理能力和素質的信心。”

坎貝爾和多希認為,對疫情造成的地緣影響的考慮應當次於健康和人身安全問題,但是這些影響,從長遠來看,可能證明是同樣的重大,特別是當它涉及到美國的全球地位的時候。而它可能會重塑國際格局。

他們把美國眼前的情況與英國的衰落進行了明確的比較。英國1956年佔領蘇伊士運河的行動失利,暴露了英國實力的衰落,標誌著英國作為全球大國統治的結束。“今天,美國的政策制定者應該認識到,如果美國不迎接這一刻的挑戰,這次的冠狀病毒大流行病可能標誌著另一個「蘇伊士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