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頭等大事,實現標準化。12項標準5個步驟助推企業高效管理

前幾日,朋友約我去他的工廠參觀。

按照慣例,先看生產現場,這是我最喜歡乾的一件事。沿著車間的綠色通道走了一圈,和所有工廠的車間一樣,機器轟鳴聲、加工敲打聲交織在一起,一片忙碌的景象,朋友的臉上也是一副滿意的表情。我很能理解,很多企業領導或管理者,看到這種熱火朝天的工作場面,就掩飾不住內心的高興,不僅僅代表著企業效益好,更預示著員工士氣高昂,經營管理水平不言而喻。

工廠頭等大事,實現標準化。12項標準5個步驟助推企業高效管理

參觀完,回到他的辦公室,朋友拿出了他平時都捨不得喝的好茶倒上,問我工廠怎麼樣?我自然是針對好的方面美美讚賞一番,並表達了當今外部環境下企業管理者的不易。朋友聽完哈哈大笑,雙手作揖表示感謝。

隨後,朋友開始一臉嚴肅的說:“現在市場大環境不好,老闆今年給我的任務非常艱鉅,今年要完成…等一些列指標。我打算在下半年對生產系統集中整治,能不能就剛才的印象,挑挑毛病,給給建議?”由於關係很好,我也就不客套了,一口茶嚥下去,我說:“如果是這樣,你今年還真有些壓力。”

工廠頭等大事,實現標準化。12項標準5個步驟助推企業高效管理

朋友的眼神更加期待了,我接著說:“從現場情況基本能判定,在現有水平下,今年想要在效率、成本等方面實現較大提升基本不可能。”

朋友不解,連忙問道:“憑什麼判斷?”

我說:“我一般看生產現場,就看標準化程度。標準化程度低,就代表著效率低、成本高、管理能力低下。更重要的是,短期提升的能力非常有限。”

朋友說:“車間每個人看起來都很忙,也沒有看到多大的問題啊。”

我說:“看生產現場,不能只看閒與忙。有時候,真的是瞎忙、假裝忙、或者不得已的應付忙。你看看雖然車間一片熱火朝天,但嚴重缺乏秩序。我們做生產管理,最重要的是井井有條的生產秩序,秩序就代表著效率。就跟我們坐公交車一樣,大家排隊上車總要比一哄而上爭先恐後更安全高效”

朋友聽完感覺似乎很有道理,就要求我多講講標準化,我就邊總結變講給他聽。

工廠頭等大事,實現標準化。12項標準5個步驟助推企業高效管理

01

什麼是標準化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幾千年前孟子就提出這樣的呼喚。雖然本意是要求當政者實施仁政的鼓吹與吶喊,但深刻反應了標準對中國歷史發展、社會進步所發揮的根本性作用。“規矩”就是一種“標準”。

石器工具的標準化是猿人與其他動物的顯著區別;工具、計量器具、貨幣的標準化推動了社會分工;公元前300多年前,“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反應了文字、道路及道德與行為的標準化;1911年美國泰勒提出的“標準作業方法”和“標準時間”推動了以大工業為基礎的近代標準化;二次大戰期間,美國應用標準化的基本原理“簡化”發動的全國性生產簡化運動,為戰爭的勝利打下堅實基礎。

1996年我國頒佈的國家標準(GB3935.1-96)中規定的定義是:為在一定範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複使用的規則的活動。

工廠頭等大事,實現標準化。12項標準5個步驟助推企業高效管理

02

為什麼現場要看標準化

我們知道,工廠的運營就是通過生產加工、過程管理以及一系列支撐服務,實現產品增值,滿足客戶需求。我們總是希望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產出,而投入與產出的發生地點都在生產現場。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陳春花說過:“過去一百年的組織管理,都沒有遇到我們今天面臨的調整,效率不再來源於分工,而是來源於協同,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改變。”

協同什麼?為什麼要協同?因為大家分工做事的時候,如果使用同樣的工具,遵守同樣的規則,發生同樣的行為,才能產生一致的結果,這預示著首先要建立標準。

再深入一步,如果大家對工具、對規則、對行為稍加研究和改進,讓他們運行的更有效率,成本更低,然後制定一個大家共同遵守的基準,並嚴格的執行,那所有的事都會得到一致的好結果,這就是標準化。

所以,標準化,就是連接分工與協同的紐帶,是提升效率與縮減成本的利器,是“協同”的核心所在。

再回到生產現場,我們看作業過程,看設施工具,看人們來來往往的工作行為,通過蛛絲馬跡的觀察分析,就能看到質量,看到成本,看到效率,看到企業的未來。

工廠頭等大事,實現標準化。12項標準5個步驟助推企業高效管理

03

工廠需要哪些標準化

從企業的角度講,標準化可以分為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工作標準。並且,這3項標準,都可以在生產現場進行細分,並得到相應的體現。拿朋友的工廠來舉例:

1)當我看到很多作業人員的操作步驟不盡相同時,缺乏方法標準。

2)當我看到不同的人員檢驗同類產品詳細程度不同時,缺乏作業標準。

3)當我看到一個人的工作內容總是在變化時,缺乏職責標準。

4)當我看到現場發生異常但作業人員忙亂應對時,缺乏流程標準。

5)當我看到很多崗位的人員隨意更換位置時,缺乏人員標準。

6)當我看到產品加工的時間有長有短時,缺乏節拍標準。

7)當我看到各個車間的器具桌椅不盡相同時,缺乏設施標準。

8)當我看到多個批次的物料表面與規格差距時,缺乏資源標準。

9)當我看到每個車間的標線標識五花八門時,缺乏定置標準。

10)當我看到部分工序檢驗工具和表單並不統一時,缺乏測量標準。

11)當我看到車間粉塵油汙嚴重噪音難以忍受時,缺乏環境標準。

12)當生產工人反應沒有統一的激勵與考核制度時,缺乏管理標準。

生產系統的要素很多,需要標準化的地方也很多。優秀的企業會在計劃、物流、設備、工藝、安全等各方面建立起細緻的標準,層層分解,並訓練員工執行。而對於大多數普通企業而言,以上12條標準化的內容,就是我們進入規範化管理的門檻。是建立工廠秩序、打造高效運營的關鍵所在。

工廠頭等大事,實現標準化。12項標準5個步驟助推企業高效管理

04

工廠如何做好標準化

肯德基作為世界500強之一,自1987年來到中國,至今已在1000多個城市和鄉鎮開設了5300餘家連鎖餐廳,遍及中國大陸所有的省、市和自治區。

肯德基的成功有目共睹,30年來,就是靠著其標準化的商業模式,如管理標準化、員工培訓標準化、供應鏈標準化、食品安全標準化等,做到今天世界第二大速食連鎖企業。相信每一位在肯德基消費過的朋友,都會被其統一化的門店設施,標準化的點餐服務行為所折服。這就是標準化的力量所在。

工廠頭等大事,實現標準化。12項標準5個步驟助推企業高效管理

那麼,工廠如何做好標準化呢?主要從以下5個方面來考慮:

1)定立目標

目標和標準化有什麼關係呢?因為有目標,才知道方向,才能確定標準要制定到什麼程度。一旦企業制定整體目標,就要通過層層分解,為每一個崗位確定各個階段的小目標。

2)完善規則

什麼是規則。規則就是制度、流程、方法、標準,就是人們做事的依據和要求,也是標準化的關鍵內容。比如,一條流程就是做事的依據,依據流程來做事。而一個工藝參數,就是做事的要求,要求必須做到什麼程度。

一個企業,從功能上來劃分,可以分為業務職能、管理職能、輔助職能。我們要通過規則的設計、規則的優化,讓體現最佳秩序、最高效的做事流程和方法覆蓋三大職能的全過程。以此保證,每個職能領域,每一個人,每一天,做每一件事,都能找到明確的步驟依據,知曉明確的做事要求。並且,這些依據和要求要儘可能的量化、精確化。

工廠頭等大事,實現標準化。12項標準5個步驟助推企業高效管理

3)掌握標準

企業制定了標準,距離期待的結果還差一個執行力。而執行力首先來自於人們對各項標準的熟知和掌握程度。知道了才能做到,做到才算執行力。

掌握標準的途徑很多,可以通過崗位培訓、師帶徒、目視化管理、標杆示範等多種形式來實現。

4)統一模板

華為公司花費20年300多億打造出的管理體系,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被視為企業管理的標杆,其秘訣之一就是推動模板化。就是把所有的標準工作做成標準的模板,新員工進來,看懂模板,按模板來做,就能很快掌握要領。

我們的管理部門,要善於引導各類已經優化的、已經證實行之有效的工作模板化、信息化。比如,把複雜的工作流程變成簡單可行、統一格式的表單,便於執行。把繁瑣的生產過程,變為順序統一的關鍵動作,來保證效率。把雜亂的工作總結內容,做成統一的彙報模板,來表達有效的信息,等等。統一模板,就是把最佳的秩序,最優化的流程與標準固化進了統一的媒介當中,讓人們掌握媒介的使用方法即可,如此就能把複雜的管理簡單化、標準化。

工廠頭等大事,實現標準化。12項標準5個步驟助推企業高效管理

5)激勵考核

有了目標,有了做事標準,就要有監督、評價和激勵考核,這是一個基本的管理閉環。人們能不能時時刻刻遵守標準,首先要去評價。評價標準的合理性,評價員工的行為方式,不論哪個有問題都要糾正,讓標準和人們的行為都回歸到合理的基準線上。激勵與考核能促使人們按照正確的指示,統一而規範的、正確的做事,最終實現工作目標。

總結:

林林總總,不知不覺,給朋友講了很多我對標準化管理的基本認識。朋友先了解了標準化的基本概念,我又大概講述了為什麼我能夠從他們的生產現場來判斷他們的水平和能力。接著又從具體的生產管理層面,總結了常見的12種標準化的內容,也相信是他最為關心的切入點。最後,我從系統管理邏輯的層面,分析了標準化的大致實施思路。朋友聽完後,甚為感激,對混亂的生產管理局面,因為標準化管理的學習,思路一下子變得清晰了。

(完)

——————

黃志偉:《華為管理法》

陳春花:《管理的常識》

胡海波:《標準化管理》

以及部分網絡資料等。

如果您喜歡管理與優化相關知識,點擊右上角“關注”,可時常看到我的一些實踐性總結與知識分享。希望對您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