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總統”因禍得福?

欠缺領導力,沒有同理心。美國總統特朗普危機應變能力的差劣,在冠病疫情下展露無遺。

但進入3月,疫情迅速發展不但給了特朗普借“戰時總統”的身份將功贖罪華麗轉身的機會,也扭轉了選舉形勢,把民主黨對手給邊緣化了。

特朗普如今試圖以救世主的身份,救疫情、救美國、救選情,也救自己。

“戰時總統”因禍得福?

特朗普每天在白宮新聞簡報室舉行的疫情記者會,讓他在競選中更佔優勢。(彭博社)

3月18日,在宣佈啟動《國防生產法案》後,特朗普給自己戴上了戰時總統的帽子。

據說是高人指點:當戰時總統勝選蟬聯的機會很高。

啟動國防生產法案,首要目的是集中生產資源,補充美國防疫的供應鏈,減少死亡人數。

除此之外,政府訂單還可以創造就業崗位。根據最壞的估計,美國失業率可能達到20%,這麼一來特朗普競選連任的希望將化為泡影。

對於一向以經濟增長和股市為榮的特朗普,這似乎是首要工作。按其邏輯,如果能在11月選舉前讓經濟回暖,失業率回落,他就會當選連任。

在歷史上,當美國處於戰爭狀態時,選民不願更換總統,這是一個傳統。

現在,白宮上下都開足馬力,配合營造特朗普戰時總統的形象。他的競選團隊也希望利用戰時總統的新戰略,最快在下週推出一系列廣告。

因此,接下來所有重大決策的利好,都必須是特朗普親自過問下取得的成績,一切榮耀都歸於他。也就是說,此次疫情重創之下,如果特朗普能做出一些漂亮的動作,他的支持率有望在“聚旗效應”下上升。

疫情加劇迫使美國兩黨取消各種大中型造勢會和登門拜票,競選模式也得重新設計。

儘管特朗普不能再舉行喧鬧的群眾大會,但他正在享受他最熟悉的媒體光——白宮每天的電視簡報會,獨佔鎂光燈聚焦。

自從3月13日起,特朗普取代了副總統彭斯,親自主持白宮新冠疫情記者會。他很享受這樣的曝光率,並對簡報會收視率不輸真人秀沾沾自喜。

“戰時總統”因禍得福?

特朗普(中)親自主持疫情記者會,並收視率不輸真人秀沾沾自喜。圖為4月4日的白宮記者會(路透社)


疫情危機給了他一個占主導地位的全國平臺。但據美聯社報道,特朗普在簡報會上的表現,活脫是個“作秀總統”。每到下午5時過後,特朗普就會上場,基本上會講上一個小時,最長的一次是23日,他從6時開始講到8時還喋喋不休。然而,物極必反,除了親白宮的福克斯新聞臺之外,美國四大有線電視臺已全部切斷記者會直播,原因是記者會不再為公共健康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華盛頓郵報》記者評論說,特朗普的記者會成了他每天吸引觀眾的舞臺,在人們迫切需要生死攸關的信息時,疫情簡報提供的卻是抨擊媒體,誇大其詞的信息。

保守派新聞網站“The Bukwark”社評稱他是個“刻薄小器的總統”(The Petty President),缺乏同理心和言語粗暴,是“危機關頭最要不得的人選”。

科莫言之有物穩定人心 與特朗普形成強烈對比

與特朗普成強烈對比的是民主黨人、疫情重災區紐約州州長科莫。紐約州3月初通報州內首例確診疫情後,科莫隨即超前部署,行使行政權調動國民衛隊、增加病床、要求州民留在室內,甚至推出政府自制的洗手液。

每天上午11時,他都會召開例行簡報會,他不廢話,有同理心、有透明度,為廣大民眾更新疫情,穩定人心。

“戰時總統”因禍得福?

紐約州長科莫與特朗普形成強烈對比,二人也就疫情隔空多次交鋒(法新社)

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教授夏皮洛告訴法新社:“他的表現真有總統級風範。”

最重要的是,由於他言之有物,各家電視臺都繼續直播他的記者會,這也成為我每晚必看的電纜電視新聞單元。聽他列舉實例數落特朗普如何無能和缺乏同理心,尤其痛快。推特上週甚至出現“#科莫當總統”的主題標籤,可惜為時已晚。  

民主黨線上辦競選活動 專家:效力大打折扣

另一邊廂,民主黨倖存的參選人正絞盡腦汁刷存在感。法新社以“隱身人”來形容被邊緣化的前副總統拜登。

拜登和參議員桑德斯都在積極嘗試通過網絡直播來跟選民互動。

拜登就在自家的地下室裡搭建了一個臨時的演播室,通過網絡直播向民眾講話。

桑德斯則在家裡舉辦網絡直播的“爐邊談話”,回答民眾的留言。但一些競選專家認為,將競選活動從線下搬到線上,效力大打折扣。

“戰時總統”因禍得福?

民主黨的拜登(左)與桑德斯(右)將競選活動搬到線上。圖為二人3月15日電視辯論前碰肘致敬。(路透社)

特拉華大學政治學教授瑞德羅斯科說:“使用網絡競選所面臨的挑戰是難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喬治華盛頓大學媒體教授塞斯諾說:“網上競選從傳統意義來說無法幫助到他們。因為參選人最重要的是凸顯一種勢頭,大量的人潮、越來越多不斷增長的人群、興奮的人群,因為這樣的人群可以自我壯大聲勢。沒有人群就達不到這種效果。”

特朗普雖沒舉行任何線上競選活動,但在疫情危機下,身為總統的他獲得了更高的關注度,他每天在白宮新聞簡報室舉行的疫情記者會,讓他在競選中更佔優勢。

塞斯諾說:“在國家面臨危機的時候,他試圖強調他戰時總統的角色,來將焦點集中在自己身上。他擁有天字第一號講壇。所以他佔據優勢,這種優勢不會消失。”

瑞德羅斯科則說:“民主黨面對的一個明顯劣勢,就是當你在客廳或者壁爐前競選的時候,你很難挑動起選民的興奮和熱情,而興奮度對任何競選而言是很重要的。”

看樣子天時地利人和都站在特朗普這邊。但也有專家指出,相對於前幾任戰時總統,特朗普在聚旗效應下取得的支持率上升並不顯著,存在不確定性,不會持續太久。

“戰時總統”因禍得福?

分析認為相對於前幾任戰時總統,特朗普支持率上升並不顯著。(彭博社)

最新民調顯示,拜登的選情並未因曝光率減少而受影響,如果特朗普再不好好利用戰時總統的優勢做出好成績,既無法振興經濟又無法把死亡人數控制在他所說的10萬人以內,那隻能怪他誇誇其談死性不改,捉到鹿不會脫角。

疫情下的“聚旗效應”

歐美國家的冠病病例持續增加,疫情之下多國首腦的支持率都呈現上升之勢。

根據美國“晨間諮詢公司”最新調查,自世界衛生組織3月11日宣佈疫情為大流行之後,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和意大利首腦的支持度都在攀升,升幅不一。

尤其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和英國首相約翰遜一開始的抗疫工作做得很爛,但近日他們的支持率一度創下任期內的最高紀錄。

原因何在?

連向來被批為對平民百姓缺乏同理心、態度傲慢輕蔑而支持率一度跌剩23%的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因疫情擴散,在16日晚發表戰爭狀態演說之後,支持率兩年來首次突破50%,比前個月上漲了13個百分點。

美國政治學者穆勒在1970年代提出的政治概念“聚旗效應”(Rally ‘round the flag effect)可以解釋,即每逢危機或戰爭,美國總統的凝聚力都會提高,支持率隨之上升。

分析:“聚旗效應”未必持久

蓋洛普的數據顯示,反恐戰爭打響後,小布什總統的支持率從51%飆升至90%、發動海灣戰爭的老布什總統的支持率也從64%升至82%、珍珠港事件使羅斯福總統的支持率從72%升至84%,並拿下第四個任期、古巴導彈危機時,肯尼迪總統的支持率從61%升至74%。

《紐約時報》分析,重大國家危機之下,總統都容易收穫激增的支持率,但效應未必持久。1979年伊朗扣押美國人質時,卡特總統的支持率幾乎翻倍,不過隨著人質危機持續一年多,卡特的支持率迅速下降,最終連任失敗。老布什則因經濟搞不好而無法連任。

3月24日公佈的蓋洛普數據顯示,從3月初至下旬,特朗普的支持率從44%升至49%,達到任期內最高。

但必須指出的是,聚旗效應在特朗普身上的作用不及前幾任美國總統。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研究員劉衛東表示,特朗普的支持率只是小幅上升,存在不確定性,不會持續太久。

民主黨參選人拜登說:“特朗普的支持率上升是典型的美國人反應。”言下之意,不足為懼。

事實上,在最新民調中,特朗普的支持率不及拜登。福克斯新聞網3月30日報道,拜登的支持率仍領先特朗普九個百分點。同樣,英國首相約翰遜最早拋出的半調子群體免疫策略受質疑,但他的支持率在3月中旬達到上臺以來最高的52%。

“戰時總統”因禍得福?

感染冠病的英國首相約翰遜此前的“群體免疫”策略受質疑,但近期支持率依然上揚。(路透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所副所長田德文認為,約翰遜支持率升高體現了聚旗效應。約翰遜一開始不採取強制性的封鎖手段,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無奈之舉,存在體制方面的原因,之後約翰遜本人感染病毒,選民產生同情心和同理心,這也為他贏得一些支持。

關於形成聚旗效應的原因有一種說法是危急時刻,美國人把總統視為民族團結的焦點,反映了面對危機時團結在領導人背後的心態。但民意歸民意,英美抗疫做得如何,學者心中有數。

日裔美國學者福山就提出獨到的見解,他說:“看來許多民主國家的領導人出於各種各樣的壓力,而在淡化疫情的危險,不論是為了避免傷害經濟,還是保護他們個人的利益。”

福山直指民主制度的弊端,即民主制度可以惡化成“民粹主義”,政客為保民望,爭取當選連任,投民眾之所好,人民短視不想承受痛苦,不想封城,政客不會去做。領袖行動猶豫,不以救命為先,又想保經濟,又要無痛,結果政策延誤,死得人多。

正因如此,特朗普在過去兩個月一直沒做好防疫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