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日等國卡脖子的科技一覽!】

1.光刻機。製造芯片的機器,其精度決定了芯片的上限。中國生產的最好的光刻機,加工精度是12納米。目前,荷蘭已經做到7納米。

2.芯片。低速的光芯片和電芯片已實現國產,但高速的仍全部依賴進口。國外最先進芯片量產精度為7納米,我國只有12納米,差距兩代。

3.操作系統。3家美國公司壟斷手機和個人電腦的操作系統。2017年安卓系統市場佔有率達85.9%,蘋果IOS為14%。其他系統僅有0.1%。

4.短艙。飛機上安放發動機的艙室,是航空推進系統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我國在這一重要領域尚屬空白。

5.觸覺傳感器。工業機器人核心部件。一片巴掌大小的日本陣列式傳感器售價10萬元,而國內產品一般100元一個,而且質量差距非常大。

6.真空蒸鍍機。OLED面板製程的“心臟”。日本Canon Tokki獨佔高端市場,掌握著該產業的咽喉。

7.手機的射頻器件。通信全靠它,中國造不了高端的手機射頻器件。2018年,射頻芯片市場150億美元;高端市場基本沒有國貨,被Skyworks、Qorvo和博通3家壟斷。

8.iCLIP技術。新興的實驗技術,是研發創新藥的最關鍵的技術之一,國內實驗室極少有成熟經驗。

9.重型燃氣輪機。廣泛應用於艦船、火車和大型電站。目前國內重燃仍基本依賴引進。國際上大的重燃廠家與中國合作都附帶苛刻條件:設計技術不轉讓,核心的熱端部件製造技術也不轉讓,僅以許可證方式許可本土製造非核心部件。

10.激光雷達。自動駕駛汽車的必備組件,決定著自動駕駛行業的進化水平,國貨幾乎沒有話語權。

11.電容和電阻。中國是最大的基礎電子元件市場,但最好的消費級電容和電阻,來自日本。電容市場一年200多億美元,電阻也有百億美元量級。中國的產品多屬於中低端。

12.核心工業軟件。中國的核心工業軟件領域,基本還是“無人區”。國外EDA三大巨頭公司Cadence、Synopsys及Mentor的天下,發展自主工業操作系統+自主工業軟件體系,刻不容緩。

13.核心算法。中國已經連續5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機器人應用市場,但高端機器人仍然依賴於進口。由於沒有掌握核心算法,國產工業機器人穩定性、故障率、易用性等關鍵指標遠不如ABB、安川、庫卡的產品。

14.銑刀。中國鋪設的高鐵軌道長度已佔世界高鐵總里程的一半以上,而鋼軌養護問題也愈加讓業內專家憂心——有著高鐵“筋骨”之稱的鋼軌。被稱為鋼軌‘急救車’的銑磨車,最核心部件銑刀仍需從國外進口。

15.高端軸承鋼。無論飛機、汽車、高鐵,還是高精密機床、儀器儀表,凡是旋轉的部分,都需要軸承。雖然我國的制軸工藝已經接近世界頂尖水平,但材質——高端軸承用鋼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16.航空軟件。自上世紀80年代後,世界航空業就邁入數字化設計的新階段,設計一架飛機至少需要十幾種專業軟件,全是歐美國家產品。國內設計單位不僅要投入巨資購買軟件,而且頭戴鋼圈,一旦被念“緊箍咒”,整個航空產業將陷入癱瘓。

17.主軸承。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心臟”之稱。國產掘進機整機制造能力已接近世界最先進水平,但最關鍵的主軸承全部依賴進口。

18.高端焊接電源。海里的設備一旦出現開裂等故障,需要用有工業製造“縫紉機”之稱的焊接裝備修補,深海焊接的實現靠水下機器人。但我國水下機器人焊接技術一直難以提升,原因是高端焊接電源技術受制於人。

19.高端隔膜。國產鋰離子電池目前“跳”得還不夠穩。電池四大核心材料中,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都已實現了國產化,唯獨隔膜仍是短板。高端隔膜目前依然大量依賴進口。

20.超精密拋光工藝。在現代製造業中很重要,應用的領域:集成電路製造、醫療器械、汽車配件、數碼配件、精密模具、航空航天。美日牢牢把握了全球市場的主動權,其材料構成和製作工藝一直是個謎。

21.光刻膠。中國雖然已成為世界半導體生產大國,但面板產業整體產業鏈仍較為落後。目前LCD用光刻膠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被美日等國卡脖子的科技一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