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未結婚的剩男剩女們,是否這輩子就這麼玩完了呢?

現代社會晚結婚的人很多,是因為大家青春年少的時候比較理想化,總想找個情投意合的人過一輩子,但社會太殘酷,而很多人又不想苟合於現實,所以才不知不覺中成了大齡青年。那麼晚結婚的人是不是就註定了這輩子玩完了呢?當然不是的。

比如漢高祖劉邦,結婚時候就已經30好幾了,在古代已經算半個老頭了,但劉邦的輝煌恰恰是在他40歲以後開始的。公元前209年,身為泗水亭長的劉邦帶領蕭何、樊噲、盧綰、周勃、夏侯嬰等一幫弟兄在沛縣發動起義,之後進關中、會諸侯、滅項羽、剿叛賊,一統天下,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中最厲害的皇帝。

還未結婚的剩男剩女們,是否這輩子就這麼玩完了呢?

又如唐代武則天的母親楊氏(579-670年),是在武則天父親的原配相里氏逝世後,由李淵作主以近40歲的年事(有人說是44歲)嫁到武家的,育了有三女,長女嫁給了賀蘭越石,三女則嫁給了郭姓,早歿,次女即是武則天了。這麼高的年齡結婚,生養的孩子居然個個大富大貴,可見這位楊夫人真是命比金貴啊!

還未結婚的剩男剩女們,是否這輩子就這麼玩完了呢?

再如宋代的讀書人很多都是晚婚,一是國家扶持道教,且程朱理學盛行,而道教和理學教育都提倡禁慾,稍有文化的讀書人,無論男女都不急著早結婚;二是兩宋時期科舉比較發達,很多讀書的男性都想著在功成名就之後再結婚,男的不著急,就讓很多有文化修養的女性成了大齡剩女;所以宋代晚婚的文化人有很多。

還未結婚的剩男剩女們,是否這輩子就這麼玩完了呢?

就算是到了近代,由於很多有志青年都在為了國家和社會尋找出路,所以結婚晚的人就更多了,甚至有很多名人都是被時局所迫二婚、三婚,比如孟小冬、冰心、陳淑芬、蕭紅等,甚至還出現了張愛玲、丁玲這樣的不婚族。而民國時候晚婚的大齡男士就更多了,甚至國共兩黨的大領導都是晚婚、二婚、三婚。

還未結婚的剩男剩女們,是否這輩子就這麼玩完了呢?

因此歷史上有很多有所建樹的人都是晚結婚的,這並沒有影響他們一生所取得的成就,晚結婚的人只要努力奮鬥,也照樣在後半生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所以還未結婚的大齡青年們,一定不要灰心啊!

這裡舉這麼多例子並不是要提倡晚婚,也不是贊成二婚、三婚,只是為了說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數和時代侷限,何時結婚要看自己能否在合適的時機努力把握住,如果在青年時期沒有把握好,那就只有到中年甚至老年去考慮婚姻問題了。

還未結婚的剩男剩女們,是否這輩子就這麼玩完了呢?

但無論如何晚婚絕對不是一個正常人一廂情願的結果,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換個思路說即使這輩子都沒有把握好一次結婚的時機,那麼只要做到無悔,也就此生無憾了。畢竟婚姻只是生活的一個方面,人生還有更多有價值的東西等著我們去追求。

還未結婚的剩男剩女們,是否這輩子就這麼玩完了呢?

從星相學和明理學來講,人的婚姻機會在一生中是有低谷和高峰期的,如果不出意外,這個人必定會在婚姻機會的高峰期結婚,甚至在機會很少的低谷期也能成婚,要是由於自身原因一次機會也沒有把握好,那麼此人也就基本上會孤獨一生了。

而從哲學來說,人這一生只不過是靈魂運行曲線存在於此的一條時空線段,此生過後你的靈魂將會進入另一個時空線段,不求人生完美,只要人生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