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的單身女性都自己買房?女人的安全感,永遠都要自己給


57%的單身女性都自己買房?女人的安全感,永遠都要自己給

作者|李澤芳


曾經看過這麼一段話:“女人到底想要什麼?答案還不簡單嗎?無論她看起來想要什麼,她想要的終歸只有兩樣東西:很多的愛和很多的安全感。”

安全感,一直是女人孜孜不倦,甚至傾其一生想要獲得的。

正如小說《女王喬安》中所說的,“缺乏安全感,是這個世界最普遍的婦科病。”

1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羅子君在一次逛街時,正巧撞見陳俊生正在給一個年輕漂亮的小姑娘挑選首飾。陳俊生趕緊解釋,姑娘是公司新來的實習生,可羅子君起了疑心。

她打電話給閨蜜唐晶,讓她幫忙查陳俊生公司新來的實習生資料,要不然晚飯都吃不下。

看唐晶那兒還沒有消息,羅子君更是打了幾十個電話,催唐晶趕緊幫她查小姑娘的資料。

但就是這樣千防萬防,陳俊生最後還是出軌了,羅子君只有離開這段已死的婚姻,最後在自己的努力下,成長為一個職場女性後,才最終獲得了內心的安寧。

每個女人都想要安全感,都用各種方法想要得到安全感。可無論我們多麼努力,無論我們擁有多少,到頭來還是覺得沒有安全感。

安全感,就像懸在女人頭頂上的劍,刺痛我們的神經,成為我們判斷身邊男人的標準,甚至成為我們所有情緒的來源。

他秒回我信息,我有安全感,相反則沒有;他有房有車,我和他結婚有安全感,即使他是個渣男;他每天接我上下班,我有安全感;他把錢全交給我保管,我有安全感……

當我們把安全感建立在別人身上時,會發現,你會隨時都神經緊張,一點風吹草動就搞到自己心神不寧,完全失去了自己。

其實,沒有人可以無條件地給予你想要的安全感,你的人生只有你自己可以揹負。安全感也只有你自己可以給。


57%的單身女性都自己買房?女人的安全感,永遠都要自己給


2

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我經歷過形形色色的離婚夫妻。

那些在有了孩子之後就成為全職太太的女性,在離婚時也往往處於弱勢。

這個弱勢不是說她們不能夠爭取到屬於自己的財產,而是在處理離婚這種人生中重大的複雜事項時,沒有清晰和冷靜的頭腦,只知道和男人就婚姻中的付出撕逼。

其實,都走到離婚這一步了,付出多少還重要嗎?如果不是法定理由,即使是法官再同情你也不可能讓你多分財產的啊。

後來,見得多了,我漸漸想明白一件事,不論是讓前夫動惻隱之心,還是讓法官在判決時偏向她,拿過去說事,是她們僅有的能拿來做籌碼的東西。

幾年的婚姻生活已經完全讓她們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依傍。當丈夫不再充當她們的依靠時,安全感馬上就灰飛煙滅了。

對於很多女人來說,婚姻是一個筐,是一個城堡,以為走進去了,就可以鬆口氣了。其實這種認識是建立在樸素的依賴思想之上,那就是對方是可信任的,婚姻是可信任的,有了孩子,一切都成定局,一切都逃不過老孃的手掌心。

這種樸素的自信往往會讓自己暈了頭。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靠得越久,自己就越不會走路,從身體上到精神上,都會慢慢變成殘疾,失去行動能力。

57%的單身女性都自己買房?女人的安全感,永遠都要自己給


3

2019年11月5日,由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58同城汽車研究院聯合調研發布了《2019年單身人群居行報告》,通過對平臺用戶進行大數據分析發現,58.7%單身人群傾向於先買房再買車。與去年相比,認為無所謂的人群佔比上升明顯,單身人群對於先有房還是先有車的關注度降低。


“有房有車”也不再是選擇另一半的剛需條件。選擇人生伴侶時,性格是否合得來是單身人群最看重的條件,學歷學識、職業工作、甚至收入及家庭、顏值即正義等都在“有房有車”之前。

這份報告一度衝上熱搜,伴隨這份報告的,還有另外一個數據:單身女性的買房率已經和男性持平,甚至一度有趕超之勢。

這說明一個事實:越來越多的女性意識到,“當一個女人,財務能自立,情感能獨立,身體很健康時,才是擁有了最終極的安全感。”

安全感能讓你在遇到一個不是那麼滿意的對象時,不用非得將自己嫁給他,而只用尋找那個最適合你的;

57%的單身女性都自己買房?女人的安全感,永遠都要自己給

安全感能讓你在和男人甜蜜時,沒有那麼強烈的需求,不用在他不回你信息時坐立不安,不用各種方式測試他對你愛的多深。

安全感能讓男人觸碰你的底線時,不必委屈求全,有勇氣說一句:我能慣著你,也能換了你。

最開始,安全感是別人給的,到後來,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保護傘。

當你兜裡有錢,庫裡有車,家裡有房時,才能真正前方有路,眼裡有光,獲得終極的安全感。

57%的單身女性都自己買房?女人的安全感,永遠都要自己給

本文首發於頭條:律師芳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