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麼多年《水滸傳》,才知道原來林沖和張飛是一路人

看了這麼多年《水滸傳》,才知道原來林沖和張飛是一路人


文 | 趙玉柱


小時候看《水滸傳》電視劇,林沖真是夠窩囊,就像周星馳電影《武狀元蘇乞兒》中的洪日慶所說,“失去了尊嚴,自信,還有心愛的女人”。可我們看電視圖的就是熱鬧,誰能打我們就捧誰。武功是硬指標,負面新聞並不妨礙他的人氣嗖嗖上躥。這一點,電視劇功不可沒。


慢慢長大,開始走進《水滸傳》的文字世界。這個時候發現看電視和讀原著完全是兩種不同的經歷。電視更直觀,很容易影響人,但也更容易誤導人。


據說樣板戲《白毛女》熱播的時候,扮演黃世仁的陳強一度面臨生死考驗——臺下群情激憤,高喊著要槍斃扮演黃世仁的演員。這不奇怪。尼爾·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一書中寫道:“電視不能把人的注意力集中思想上來,因為思想是抽象的、有距離的、複雜的和有秩序的,而電視總是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人物身上,因為人物是具體的、生動的和完整的。”當你在電視機前坐下的時候,你已經喪失了判斷力。


就拿林沖來說,三個版本的電視劇,都把他塑造成一個三綹鬍鬚的謙謙君子。俗話說:“面由心生。”這樣一改動,的確使林沖的形象與性格更相符,表裡如一。但是,這不僅背叛了原著,也可能違背了作者的本意。


書中,林沖“生的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八尺長短身材”,《三國演義》中的張飛“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如果繼續套用“面由心生”的觀點,林沖和張飛應該是一路人才對。


看了這麼多年《水滸傳》,才知道原來林沖和張飛是一路人

看了這麼多年《水滸傳》,才知道原來林沖和張飛是一路人


在《三國演義》中,張飛聲若巨雷,性如烈火,曾經怒鞭督郵,也衝動得要燒隆中高臥的諸葛亮的草廬。這才是真正的“路見不平一聲吼”。可《水滸傳》中的林沖卻處處忍讓,事事隱忍,最終落了個家破人亡。


作者為什麼把“豹頭環眼,燕頷虎鬚”的林沖寫得這麼懦弱?


不排除這種可能性,他要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的性格會隨著經歷的改變而改變。張飛是屠戶出身,說得高尚一點,“仗義每多屠狗輩”;說得現實一點,“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所以他義氣深重,殺伐果斷。而林沖出身教頭世家,官階不見得高,卻是名符其實的“官二代”。有身份,有地位,就難免瞻前顧後。


金庸小說《連城訣》中,名震江湖的“南四奇”之一、響噹噹的鷹爪鐵槍門門主花鐵幹,在生死考驗面前,他惜命甚於惜名,向邪教領袖血刀老祖投降了。林沖恰恰跟他相反,他惜名甚於惜命。他們都缺乏“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氣概,害怕失去,註定無法擁有全部。


看了這麼多年《水滸傳》,才知道原來林沖和張飛是一路人


其實,被視覺欺騙的對象不止林沖,李逵也是其中之一。


觀眾應該早就注意到了,電視屏幕中的張飛和李逵基本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是不是導演認為他們兩人性格比較接近?如果是,直接後果是我們又一次被視覺欺騙了。


原著中的張飛和李逵的差距太大了。張飛莽撞,卻有謀略,尤其到了職業生涯後期,幾次短兵相接的戰役打得有聲有色,所謂的河北名將張郃壓根兒看不懂他的棋譜。


而李逵呢?書中只說他是“一條黑凜凜大漢”,外貌既無類同,性格僅僅表面相似。從一出場,他就一直在執著地犯錯誤,犯錯誤,犯錯誤……賭場上,他耍賴,“便就地下擄了銀子,又搶了別人賭的十來兩銀子,都摟在布衫兜裡”,連在二樓吃酒宋江都驚動了;去水產市場買菜,卻砸了人家攤場,結果又和老闆大打出手,既佔了便宜,又吃了虧——實際上是吃了一肚子水;為救一個人——江州法場救宋江,殺了幾百幾千人當墊背的,“當下去十字街口,不問軍官百姓,殺得屍橫遍地,血流成渠,推倒顛翻的,不計其數。……直殺到江邊上來,身上血濺滿身,兀自在江邊殺人”。真真一個天殺星!不光殺人,還酷愛吃人,書中被他吃過、有名有姓的是李鬼和黃文炳,沒名沒姓的不知有多少。


看了這麼多年《水滸傳》,才知道原來林沖和張飛是一路人


李逵最讓人髮指的殺戮行為是斧劈滄州知府四歲的兒子。那時,美髯公朱仝私放插翅虎雷橫,被髮配到滄州,知府對他青眼有加,像對家人一樣毫不避諱,四歲的小衙內特別喜歡他,經常讓他帶著玩。宋江為賺朱仝上山,和吳江定下毒計,讓李逵殺死小衙內,斷朱仝的後路。李逵倒是執行得徹底,直接把小衙內的腦袋一劈為二。


“斧劈小衙內”事件至少說明兩個問題,一是梁山好漢能不能擔當起“好漢”這兩個字尚且存疑,遑論“替天行道”?二是李逵純粹沒腦子,他的智力層次還停留茹毛飲血的原始時期。自從江州賭場被宋江十兩銀子收服以後,時時處處被人當槍使。電視鏡頭一晃而過,下一個精彩瞬間及時奉上。不讀文字,這些細節很難體會。


在《娛樂至死》一書中,尼爾·波茲曼延續了《童年的消逝》一書的觀點,“電視是不分等級的課程,它不會在任何時候因為任何原因拒絕觀眾。換句話說,電視通過摒棄教育中的順序和連貫性而徹底否定了它們和思想之間的存在任何關係。”顯然,成長就是以付出熱鬧為代價的。如果繼續熱鬧下去,也許有一天,“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看了這麼多年《水滸傳》,才知道原來林沖和張飛是一路人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