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智麗“叛國”始末[@裸嘢李 轉]

何智麗“叛國”始末[@裸嘢李 轉]

以下圖文源自網絡

何智麗“叛國”始末[@裸嘢李 轉]


小山智麗原名何智麗,原為中國上海運動員,國家隊隊員,右手橫握球拍兩面拉弧圈打法,1987年曾是世界排名第一。

1987年,在第39屆世乒賽半決賽上何智麗被要求輸給管建華,以增加奪金幾率。她卻以3:0戰勝管建華並最終奪得冠軍。組織十分震怒並決定處罰,後經上級協調免於處罰,但次年被取消參奧資格。導致了她1989年退出乒壇,遷居日本,加入日本籍,改名為小山智麗。

1994年10月13日晚,小山智麗一個人在一天之內憑藉三種不同的比賽方式接連挫敗前奧運會冠軍中國臺灣的陳靜、中國的喬紅和世界冠軍中國的鄧亞萍,奪得乒乓球女子單打冠軍。這是一塊相當於奧運會金牌一樣的亞運會金牌。

當時是在廣島郊區的亞運會乒乓球項目上,小山智麗在決賽時全程大喊著喲西以3∶1戰勝中國乒乓球運動員鄧亞萍,奪得亞運乒乓球女單金牌。

無數中國人坐在電視機前目睹了這一時刻,目睹了曾是炎黃子孫的小山智麗,站在領獎臺上,面對在日本國歌聲中冉冉升起的日本國旗而百感交集。

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為什麼會為外國獲得獎牌,其中的原因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理解。

小山奪冠前日本的宣傳中仍然把她首先作為中國球員介紹,反覆播放其在領獎臺上背靠五星紅旗的照片。小山奪冠的第二天,翻開日本各大報紙,反應都相當冷靜,大都引述她自己奪冠後的表露;但國內各傳媒的反應卻相當強烈,許多報紙為此發表述評,內容以責罵小山智麗為主,很多人對她的“喲西”表示很難接受,一家京報甚至發起一次題為“小山智麗的挑戰”大討論。

如今,很多人將小山智麗視為反抗體制的英雄,這也是不同時代之下的轉變吧。

中國乒壇上的第一次讓球,發生在1961年。

時逢第二十六屆世乒賽在北京舉行。進入男子單打前四名的,清一色是中國大將:莊則棟,李富榮,張燮林,徐寅生。應該說,男單金牌已“鐵定”屬於中國,至於誰是世界冠軍,照程序比賽就行了。

就在半決賽即將舉行的前一天晚上11時,北京華僑飯店,一個重要的會議正在進行中。中國組委會成員全體出席,主持會議的是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體委主任賀龍元帥。

賀老總酷愛打籃球,早在延安時期他就組織“戰鬥籃球隊”,以體育運動的形式開展大練兵。正因為如此,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後,他成為首任國家體委主任。會議一開始,賀老總語出驚人:“這一次男單,誰來當冠軍?”按照賀老總的意思,冠軍要在這個會議上產生!一點也不錯,賀龍說:“我們叫誰當,誰就當了。”

於是,組委會的委員們、教練們就“誰來當冠軍”展開協商。

最後,還是賀老總一錘定音。據當時出席會議的上海隊教練回憶,賀龍提議:“是不是讓莊則棟當冠軍?”賀龍的理由是:“讓小莊當冠軍有兩個理由,一是他在團體賽當中立了功,二是他代表首都。”就這樣,會議確定了男單冠軍為莊則棟。

為了確保莊則棟當男單冠軍,當晚的會議確定:賀龍親自找徐寅生談話,上海隊教練找張燮林做工作,而把打通李富榮思想的工作交給了中國乒乓球隊教練傅其芳。徐寅生和張燮林都是聰明人。賀老總對徐寅生一說“這一次,黨和人民委屈你了……”徐寅生馬上表示願意讓球。張燮林同樣表示“服從組織決定”。只有李富榮雖然口頭上接受了,但畢竟透露出一股不悅的情緒。

半決賽開始了。按照事先的計劃,徐寅生“順利地”輸給了莊則棟,而張燮林則“順利地”敗給了李富榮。

決賽開始了。多少雙眼睛緊盯著在墨綠色長方桌上飛舞的銀球。除了極少數掌握高度機密的人士之外,誰都未曾想到,冠軍在比賽前已經確定!

然而,計劃進行得並不順利。中國的反讓球英雄,差一點不是26年後的何智麗,而是當年的李富榮!

李富榮上場後,居然以21∶16拿下了第一局。那時候實行的是三局兩勝制,倘若李富榮再贏莊則棟一局,那麼世界冠軍就不是“計劃”中的莊則棟,而是李富榮。

教練傅其芳焦急萬分,乘換場時提醒李富榮必須讓球。這時,李富榮反問傅其芳:“沒有規定我要以0∶2輸給小莊,打成1∶2為什麼不可以?!”

最後,李富榮連輸兩局,按照“計劃”讓球給了莊則棟。莊則棟成為當屆的世界冠軍!

由此可見,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初特殊背景下的讓球,從一開始就與“國家利益”無關。緊接著,在1963年、1965年舉行的第二十七屆、第二十八屆世乒賽上,進入男子單打決賽的都是莊則棟和李富榮。李富榮又兩次奉命讓球給莊則棟,原因同樣與“國家利益”無關,而是要按照“計劃”生產出一個“三連冠”!

讓球,在當時是絕對保密的,就連莊則棟也只知道李富榮的後兩次讓球,並不知道那第一次讓球。正因為這樣,筆者在採訪莊則棟時,他說,“李富榮讓過我兩次”。

事實上,如果“真槍實彈”,莊則棟未必不能“三連冠”,而讓球反而使他的三座冠軍獎盃蒙上了不光彩的陰影。莊則棟贏得並不高興,他高舉單打冠軍獎盃時,總是說“我代表集體來領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