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清明節,全國哀悼日,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哀思?

悲痛清明節,全國哀悼日,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哀思?

2020的清明節,註定是中國人永遠無法忘卻的一個日子。

為了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表達深切哀悼,國家決定在清明節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

一時間,國旗下半旗,防空警報拉響,汽車火車鳴笛,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

山河失色,江水嗚咽,全國同悲,滿目灰白,一如我們沉痛的心情。

哀悼,哀思。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當災難過去,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哀與思?

悲痛清明節,全國哀悼日,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哀思?

哀忠勇先烈,思幸福生活

清明,本就是掃墓祭祀、緬懷祖先的春祭節日,我們不能忘卻的,還是我們的先烈。

從羸弱中國被世界列強欺負蹂躪的那一刻起,無數仁人志士挺身而出,開始為喚醒中國意志而努力。

在白色年代最恐怖的日子裡,生命成了飄忽不定的浮萍,但依然有人前仆後繼,為追求真理而鬥爭。

那種視死如歸,那種從容就義,那種鐵肩道義,叫理想信念,叫家國情懷。

我們已無法再次體驗那個時代的殘酷與悲涼,只能從影視劇中窺得一二。

看《潛伏》,看《暗算》,看《風箏》,看《三大戰役》,看《外交風雲》……我驚詫,究竟得多強大的信念作支撐,才能讓那些先烈不惜犧牲身家性命,只為一個國家前途未卜的黎明?

這些先驅先烈,是國家民族的真正脊樑,鐵膽英雄!

而今,中國早已太平,人民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子民都幸福無比,而在這幸福生活背後,我們可否做得更多?

比如,留學海外,能永懷一顆赤子之心,學成歸來,對國家的發展獻言獻策、貢獻力量,而不是指指點點,吃飯罵娘?

比如,長居異國,偶爾回來探親,也別以發達國家的標準要求祖國母親,與其在那兒挑三揀四,不如想想自己能盡什麼綿薄之力。

比如,我們每一個生活在中國的平凡之人,都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而別出現那麼多的鄭州郭某鵬?

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添磚加瓦還是釜底抽薪,是默默奉獻還是坐享其成,全在一念之間。

悲痛清明節,全國哀悼日,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哀思?

哀英雄同胞,思擔當責任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聽不見炮響的特殊戰鬥中,白衣戰士成為了戰場主角。

瀰漫著陰森病毒氣息的險境中,他們白衣執甲,上演最美逆行。

口罩勒出的深痕,看不見眼睛的護目鏡,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來不及擦去的淚水,無數個心碎又感動的畫面,定格記憶深處,永遠動容。

而在這場史無前例的疫情中,許多人也不幸將寶貴生命永遠留在了那個特殊的戰場。

劉智明、李文亮、張抗美、肖俊、柳帆、夏思思、黃文軍、梅仲明……他們離去的背影,永遠定格在了2020年的春天。

還有那些加班加點的公安幹警、基層社區工作者,在疫情剛發生、最嚴峻的時刻,他們承擔了最平凡的任務,卻不幸倒在了戰場上。

對我們而言,他們可能只是一個平凡的名字,但他們也是父親母親,是兄弟姐妹,是我們血脈相連的英雄。

以後,我們得對身邊人好點,因為和你擦肩而過的,可能是從死神手裡搶救過生命的白衣戰士,可能是深夜站崗值班維護秩序的公安交警,可能是拎著大包小包隔離人家生活用品的居委阿姨,也可能是冒著生命危險給你送來最需物品的快遞小哥。

別再成為醫霸醫鬧,別再動輒恃強凌弱,微笑配合門口抗疫的工作人員,給氣喘吁吁的快遞小哥來個五星好評,舉手之勞,滿世芳香。

尊敬英雄、崇拜英雄、爭做英雄,國家才能有浩然正氣,民族才能生生不息。

相比這些國之基石,忘了那些油頭粉面的奶油小生、整容網紅,淡化那些瘋狂吸金的超級大腕、娛樂明星,才是對英雄、對國家最好的致敬。

悲痛清明節,全國哀悼日,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哀思?

哀苦難中國,思多變世界

中國風風雨雨走過了五千年,一身傷疤。但幸好人民歷久彌堅,中國文明才一直向前。

中國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強盛過,但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危機四伏過。

西方人骨子裡的傲慢,和中國人天然的善良形成鮮明對比。

比如你把口罩給了他,他反而說你的質量不合格。

你滿世界的援助幫助,他反而覺得你是藉機擴大影響力。

更別說那些兩面三刀派,今天請求你不計前嫌幫一把,明天就換副嘴臉來個以怨報德。

還有我們膠著對手的圍追堵截、針鋒相對,在中國崛起的道路上,終究要狹路相逢。

世界風雲的變幻,由不得我們選擇。

70年的安逸生活,已經消磨了我們太多的危機意識。如果波瀾不驚的生活要被打破,我們能否適應?

當災難再一次來臨,喝不到朋友快遞的礦泉水,住不到五星級酒店套房,吃不上日本料理法國菜,甚至都洗不上一個熱水澡,我們能熬嗎?我們的抗壓指數能承受多少?

“忘戰必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未雨綢繆,總歸不是一件壞事。

這次肺炎疫情,可以當成一次大練兵,你對自己的表現打多少分?你覺得還能給國家提什麼樣的良策?

悲痛清明節,全國哀悼日,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哀思?

緬懷與哀思,可以烙印在心裡,也可以付諸去行動。

黑格爾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我希望,我們不被言中。

如果,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能陰差陽錯地成為中國崛起的一個轉折點,那,我們也對得起那麼多英雄和同胞的在天之靈了。


悲痛清明節,全國哀悼日,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哀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