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見之遇見五臺:五臺山諸寺之竹林寺

晉見之遇見五臺:五臺山諸寺之竹林寺

晉見之遇見五臺:五臺山諸寺之竹林寺

修繕中的大雄寶殿內五方佛

竹林寺,距臺懷鎮中心約6公里,位於竹林寺村西側,九龍崗之西,距龍泉寺約四公里,唐代高僧法照所創。

晉見之遇見五臺:五臺山諸寺之竹林寺

竹林寺在五臺山位置示意圖

竹林寺坐西面東,佔地面積約7萬平方米,計有殿堂樓閣、禪房僧舍等500餘間。座落在環境清幽的山間,周圍沒有其它寺宇,獨此一寺,顯得靜謐而莊嚴,與身處鬧市的中心區寺廟完全不同。

竹林寺始建於唐代,在圓仁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對竹林寺有詳細的介紹,在當時是中國僅有的兩座戒壇之一,可惜,文革的浩劫使竹林寺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寺內瓦礫遍地,大部分建築蕩然無存,只有一座明代建的八角形釋迦牟尼舍利塔保存完好。

1996年,住持妙江大和尚與竹林寺的僧眾們,在修行之餘,抽出所有時間,開始了竹林寺最大的一次整修。曾經破敗不堪的竹林寺,重現了昔日的神韻。

整個寺院在原址依山勢而建,共上下6層,分為兩大主體:上部分為中國五臺山佛學院,下部分為四眾唸佛道場。五臺山佛學院以培養護持、弘揚佛法的僧才為己任。下部分設男眾唸佛堂與女眾唸佛堂,按時組織來寺四眾唸佛及修學活動。

寺院沿中軸線依次為山門(天王殿)、文殊寶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兩側有配殿,整齊嚴謹。

晉見之遇見五臺:五臺山諸寺之竹林寺

竹林寺衛星圖

山門,也是天王殿,是昔日竹林寺的大雄寶殿整體遷移200米而成,面闊五間,中間三間開門,單簷歇山頂,左右有旁門。進入山門之後,兩側有鐘鼓二樓。院內左右兩側是觀音殿與普賢殿。北側樓房是五臺山佛學與東亞文化國際研究院。

晉見之遇見五臺:五臺山諸寺之竹林寺

山門本為修繕前竹林寺的大雄寶殿

登上高聳的臺階,平臺之上的大殿是文殊寶殿,文殊寶殿面闊五間,四出廊,殿身三間,兩層三簷,清式建築。

晉見之遇見五臺:五臺山諸寺之竹林寺

新建的文殊寶殿 王猙攝

文殊寶殿右側是著名的釋迦牟尼舍利塔,塔高25米,五層八角形,為樓閣式磚塔,正南面開門,可以登臨,塔外可上至3層,層層雕造斗拱、塔簷、倚座,椽飛清晰,瓦壠顯著。塔內可上至5層,內供釋迦牟尼、文殊、普賢、地藏等13尊造像。每層各角有風鈴18個,隨風會發出清脆的響聲,形制秀麗,是竹林寺僅存的古建築。相傳明成化年間,一農夫犁出石槨中珍藏的數百粒光芒璀璨的舍利,燕京穆氏建舍利塔收於其下。

晉見之遇見五臺:五臺山諸寺之竹林寺

文殊寶殿右側塔為竹林寺僅存的文物建築 王猙攝

文殊寶殿後面石砌窯洞數券,內部供奉佛、菩薩等,中間為拱券式門洞,門洞上書“性月恆明”,門洞內有玉石立佛一尊,立佛背後是玉石觀音立像,手持淨瓶,頭戴化佛冠,造型優美。

晉見之遇見五臺:五臺山諸寺之竹林寺

文殊寶殿後面為石砌窯洞式通道 王猙攝

晉見之遇見五臺:五臺山諸寺之竹林寺

文殊寶殿後面為石砌窯洞式通道 王猙攝

晉見之遇見五臺:五臺山諸寺之竹林寺

文殊寶殿後面為石砌窯洞式通道 王猙攝

拾階而上,又是一個較為狹窄的平臺,該院內東西有屋宇,正面同樣是拱券式門洞,門洞所在的牆山浮雕佛教故事圖。

晉見之遇見五臺:五臺山諸寺之竹林寺

兩個石拱券門洞之間為一狹窄的平臺 王猙攝

晉見之遇見五臺:五臺山諸寺之竹林寺

文殊殿後平臺之上又有一石券門洞通往大雄寶殿 王猙攝

再次沿著門洞拾階而上,是一個廣闊的平臺,院內正中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座樓在二層基座之上,仿造著名的佛光寺東大殿而建,但東大殿開五門,兩盡間為直欞窗,該殿開三門,兩稍間無門窗,盡間為直欞窗,門的作法和東大殿完全不同。殿內佛壇之上塑五方佛。

晉見之遇見五臺:五臺山諸寺之竹林寺

大雄寶殿仿造著名的佛光寺東大殿建造 王猙攝

晉見之遇見五臺:五臺山諸寺之竹林寺

大雄寶殿前的庭院較為廣闊 王猙攝

該院大雄寶殿左前方是五觀堂。二層樓房,屋頂為單簷歇山頂。左側是一三層樓房是合院,為僧舍和供掛單之用。大雄寶殿後面是藏經閣。

晉見之遇見五臺:五臺山諸寺之竹林寺

新建的樓房 王猙攝

整個建築規模宏大,層層抬升,站在高處,極目遠眺,層層屋頂,加遠山的群山白雲,好像置身於世外一般,是修行參禪的絕佳之處。

竹林寺幾經坎坷,今天,又恢復了昔日的風采,成為了一處中外文化交流的佛國聖地。

晉見之遇見五臺:五臺山諸寺之竹林寺

竹林寺歷史沿革:

《廣清涼傳》、《清涼山志》均有記載,《清涼山志》:“竹林寺,中臺南三十里,唐法照誤入化竹林,因創寺,名焉。歷代以來不廢修葺。”據記載,竹林寺是唐代時候法照所建,按照《廣清涼傳》記載,發照是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四月初六到達五臺山佛光寺,在佛光寺東北約1裡見到一化寺,佛傳中經常可以看到化寺,所謂的化寺就好像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一般,五臺山有兩座著名的寺廟記載都是依照化寺而建,一座是竹林寺,另外一座是金閣寺。按照《廣清涼傳》記載,法照建竹林寺是在大曆十二年(777)年之後,具體時間沒有寫。

對竹林寺有大量記載的是日本僧人圓仁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圓仁到到五臺山的時間是開成五年(840)農曆四月二十八日,這時候的竹林寺已經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寺廟了。按照日本佛教學者冢本善隆所撰《唐中期之淨土教》考證竹林寺的建造應該在貞元十四年、十五年(798、799),法照是淨土宗一位非常有影響的人物,被稱之為淨土四祖,那麼,竹林寺在當時應該是一座淨土宗寺廟,法照卒年不詳,如果按照冢本善隆的考證,那麼法照的卒年一定是在貞元十五年(799)之後,那麼圓仁到達五臺山竹林寺時,離法照去世不太久,所以圓仁在《行記》中一再提到法照和尚。

在圓仁到竹林寺的時候,竹林寺是一座重要的寺廟,按照圓仁《行記》開成三年十月十九日條記載,當時天下僅有兩座戒壇,竹林寺是其中一座,另外一座是洛陽終南山琉璃壇。遠方來此受戒者甚多,包括當時跟隨圓仁的兩位弟子惟正、惟曉也是在竹林寺戒壇受具足戒,正式成為僧人的。竹林寺戒壇稱之為萬聖戒壇。當時竹林寺共有六院:律院、庫院、花嚴院、法花院、閣院、佛殿院。

竹林寺的建造與輝煌,在法照時期,唐代宗時法照為國師,圓寂後敕諡號為大悟和尚。

唐武宗滅佛,竹林寺作為有名的大寺一定是不會逃過這次法難的,竹林寺應該是毀於一旦,之後的竹林寺,已經很難查詢到相關資料,幾經修廢,像五臺山眾多寺廟一樣,默默的存在。

文革之時,一天之內,除了明代塔之外,全部拆毀,到1985年,復原殿堂2座,僧舍13間,大門1座, 蟠 杆1對,維修了白塔、砌了圍牆,又恢復了竹林寺廟。

1996年,住持妙江大和尚與竹林寺的僧眾們,大興土木,開始了竹林寺最大的一次整修。曾經破敗不堪的竹林寺,重現了昔日的神韻。

晉見之遇見五臺:五臺山諸寺之竹林寺

修繕前的竹林寺

晉見之遇見五臺:五臺山諸寺之竹林寺

修繕前的竹林寺大雄寶殿,前移做了現在的山門

晉見之遇見五臺:五臺山諸寺之竹林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