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五十六年前的核試驗祕密——我軍兩次空投原子彈試驗紀實

56年前的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為此,我們推出我軍兩次空投原子彈試驗的文章,以紀念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為抵制西方大國核訛詐,為世界和平作出的貢獻。

在人類戰略導彈問世以前,空投是把原子彈用於實戰的惟一方式。

人類第一次把原子彈用於實戰是空投方式實現的:1945年8月6日,在日本廣島上空的萬米高空,一架美製B一29轟炸機投下了一枚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它在相生橋上空660米的高度爆炸,造成20萬人傷亡。

陳輝:五十六年前的核試驗秘密——我軍兩次空投原子彈試驗紀實

劫後餘生的廣島:1946年3月,原子彈爆炸後八個月,廣島仍是廢墟一片。

8月9日清晨,美軍在日本的另一座城市長崎使用B一29轟炸機投下了一枚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因天氣不好,彈著點偏離目標2000米,但傷亡人數仍達10萬人之多。

陳輝:五十六年前的核試驗秘密——我軍兩次空投原子彈試驗紀實

1945年8月9日,美軍在長崎投下原子彈的瞬間。

從此,世界在原子彈烏雲的籠罩之下,中國在美國核訛詐的威脅之下。

陳輝:五十六年前的核試驗秘密——我軍兩次空投原子彈試驗紀實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爆炸成功,雖然震驚世界,但當時採用的是“地爆”方式,還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核威懾、核反擊能力。因此,使用飛機投擲原子彈,實現“空爆”,被提上我國核試驗的議事日程。

陳輝:五十六年前的核試驗秘密——我軍兩次空投原子彈試驗紀實

1965年5月14日和1972年1月7日,我國先後進行兩次機載原子彈“空爆”試驗,均獲得成功,但“空爆”試驗並非一帆風順,當年驚心動魄的險情,今天回味起來,仍讓後人驚歎不已。

原子彈必須投入百米的靶心內

1965年春節剛過,距我國第一次原子彈爆炸成功不到4個月,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向空軍下達了空投原子彈的試驗任務。空軍黨委把原子彈“空爆”任務交給了航空兵獨立4團,機組成員由6人組成,在朝鮮戰爭中參加轟炸大和島的二等功臣、副團長李源一擔任第一飛行員,於福海擔任第一領航員;劉景新擔任第二飛行員,張公祥擔任第二領航員;孫興福擔任通信員,韓惠安擔任射擊員。

陳輝:五十六年前的核試驗秘密——我軍兩次空投原子彈試驗紀實

空軍黨委當時提出了“必須以最大的幹勁、最高的標準、最嚴的要求完成試驗任務”的口號。2月18日,獨立4團“空爆”試驗機組人員全部進入我國西北某機場,用水泥訓練炸彈和梯恩梯炸藥的模擬冷爆彈代替原子彈進行空投訓練。

當時我國進行“空爆”試驗採用光學瞄準投彈,沒有經驗借鑑,也沒有資料可查,空投原子彈精度比空投航彈的精度提高了一倍。平時投航空炸彈距靶心200米以內,就可以打5分評優秀,但投原子彈必須距靶心100米以內,因為試驗區的靶標周圍,每隔一定距離都修建和放置了房屋、橋樑、火車、兵器、動物等效應物,以檢驗衝擊波、光輻射、放射性沾染的殺傷力、破壞力,距離投遠了,科學數據就不準確了。

陳輝:五十六年前的核試驗秘密——我軍兩次空投原子彈試驗紀實

為了達到“百米”目標,機組成員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勤學苦練。從萬米高空看去,原子彈靶標小如硬幣,天上差之毫釐,地下失之千里,但機組成員迎難而上,總結經驗,摸索規律,第一個月訓練結束的最後一次空投水泥訓練彈,試驗彈投在了距靶心35米的地方,大家欣喜若狂。

試驗指揮部指定的空投標準是“首先連續3次把第一顆彈都投在300米內,進而保證投入200米圈中,最後突擊100米大關”。“35米”的出現,實現了試驗指揮部的目標,大家盼望著原子彈投擲的命令儘快下達。

臨戰前試投偏離靶心2000米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臨戰前的試投偏離了靶心2000米,差點炸了效應物。

戈壁灘上的氣候變幻無常,在實彈投擲前的一次訓練中正遇上惡劣天氣,氣流把飛機衝的上下左右搖擺,靶標在瞄準鏡中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有時靶標忽然閃現在眼前,忽然又無影無蹤。於福海的眼睛被瞄準鏡不知撞了多少次,還是很難把靶標牢牢套在瞄準鏡的十字標線上,結果兩顆彈全部投偏。一顆落在離靶心2000多米的地方,另一顆差點炸到靶標外鐵道兵修建的一座效應用的橋樑。

陳輝:五十六年前的核試驗秘密——我軍兩次空投原子彈試驗紀實

空投試驗成績的回落,使原子彈空投的時間只能後移。甚至有人主張把試驗機組撤下來,把預備機組頂上去,大家的思想壓力很大。

團黨委經過研究,堅定地表示不撤換正式機組,排除內外部的壓力,把軍心穩定下來。蘭州軍區空軍的副司令袁學凱、副政委劉鎮親自來機組安慰大家,幫助查找原因。後來直接負責指“空爆”試驗的張愛萍副總參謀長也來到機組,傳達周總理和軍委首長對機組的指示和問候。

臨別時,張愛萍對機組成員說:

【“精神一定不要緊張,能投到100米以內最好,投到200米以內也行,就是投到靶標外面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在效應方面取得的數據要少一點罷了。投到哪裡算哪裡,重要的是我們從中獲得經驗,為今後的核試驗打下基礎。”】

陳輝:五十六年前的核試驗秘密——我軍兩次空投原子彈試驗紀實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張愛萍在試驗場。

張愛萍副總長的講話,為機組成員卸下了思想包袱,李源一當時感慨地說:“張副總長‘投到哪裡算哪裡’的話,有辯證法,有用兵之道!”

放下思想包袱的機組成員,全力以赴地尋找教訓,他們從天候、氣流,從飛行高度、速度、姿態,從自動駕駛儀,從標圖板上的標線,從瞄準具上的陀螺儀,一個一個環節地分析,發揮集體智慧共同攻關。後來發現,投彈偏差除氣象原因外,主要問題出在蘇制杜—16型轟炸機的自動駕駛儀上,轟炸機進入航路後,飛行員打開自動駕駛儀,把飛機交給第一領航員,這時飛上一兩分鐘,飛機就出現3度左右的偏航,一般投彈還可以應付,投原子彈的精確度就不能適應了。那時我國只有杜—16轟炸機,沒有別的轟炸機可以取代。

原因找到後,機組和地勤人員齊心協力尋找解決辦法,經反覆試驗,最後用一截降落傘上的橡皮筋克服了自動駕駛儀轉動力的偏差,土辦法解決了高科技的大問題。

4月中旬,試驗機組向指揮部立下軍令狀:“保證投到200米以內,力爭投到100米以內。”4月28日,指揮部決定投擲一顆與原子彈外形、重量一樣的冷爆彈。能否進入實彈投擲,成敗在此一舉,機組成員,滿懷信心駕駛轟炸機衝上藍天,到達目標區後,大家進行了科學分工,有的負責高度,有的負責速度,控制飛機的顛簸和擺動,保證於福海的瞄準不受干擾,靶標被於福海死死地鎖定,他果斷地按動了發射鈕,冷爆彈向靶標準確地落去。後來,根據雷達測定,冷爆彈的空中爆炸點距靶心96米。

冷爆彈的投擲成功,標誌著可以進入原子彈的實彈投擲。

原子彈空爆離靶心只有40米

1965年4月14日,指揮部終於下達了投放原子彈的命令。

轟炸機載著一枚乳白色的球型原子彈一飛沖天,在茫茫雲海中穿行,經過幾十分鐘的飛行進入了試驗區,靶標外圍是個方形的白框,裡面套著一個直徑200米的白圈,圈中畫著白色的“十”字,格外醒目。

陳輝:五十六年前的核試驗秘密——我軍兩次空投原子彈試驗紀實

為了確保原子彈投擲萬無一失,指揮部事先確定了轟炸機要3次進入靶標區的投彈程序。第一次進入,進行搜索目標,概略瞄準。李源一打開自動駕駛儀,把飛機交給於福海,叮囑他說:“我和劉景新一定把高度速度保持好,你放心大膽地瞄準!”於福海接過飛機操縱,進行瞄準,迅速求出了投彈諸元,報告:“航向270度,偏流負2度,中間風修正80米,投彈角34.8度,沒有發現靶標有偏離的趨勢。”於福海報告後,機組人員互相報告各自情況。李源一:“速度好,偏流對,飛機平穩。”劉景新:“航向和高度都很準確。”張公祥:“原子彈溫度正常,設備良好。於福海計算的投彈角和我計算的完全一樣。”第二次進入十分順利。最後一次進入了。一切正常。通信員孫興富發出了“投彈請示”,地面指揮員、空軍副司令成鈞批准投彈。爆炸時間定在10時整。爆炸前7分鐘,於福海報告:“打開投彈總開關!”爆炸前3分鐘,於福海報告:“接通原子彈電源!”爆炸前1分20秒,於福海報告:“打開自動投彈器!”

於福海最後報告:“打開彈艙!”

9時59分10秒,於福海操縱瞄準具使觀測角和投彈角準確重合,電路交通,原子彈脫鉤而出,轟炸機減輕了重量,突然向上竄了一下。於福海向外一看,乳白色的原子彈在陽光下亮閃閃地直向靶標落去,他又在瞄準具中觀察了10秒鐘,十字標線仍然死死壓著靶標,絲毫沒有偏移。“怎麼樣?”李源一發問。“沒問題,肯定可以投進去!”於福海很有把握地回答。“立即關上遮光罩,全速前進!”李源一高興地發出命令。

轟炸機加大油門,增速到950公里/小時,爭取遠離原子彈爆炸中心,獲得最大安全係數。轟炸機座艙中玻璃上的遮光罩剛剛拉閉,一陣耀眼強光閃來,持續了四五秒鐘。光焰剛過,於福海忍不住,搖開了遮光罩飛快地向靶標看了一眼:靶標上空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火球,彷彿是太陽落在了腳下。

陳輝:五十六年前的核試驗秘密——我軍兩次空投原子彈試驗紀實

隔了片刻,大家都忍不住了,都往下望去:靶標不見了,機翼下是一片洶湧壯闊的火海,烏黑的濃煙從火海中不斷翻滾而出,越聚越多,飛速升騰著。轟炸機離原子彈爆炸中心大約19公里,衝擊波趕來,飛機強烈地抖動著,持續了六七秒鐘。

後來,根據地面雷達測定,原子彈爆炸時,距靶心只有40米!坐鎮指揮所的成鈞副司令通過電臺向機組人員興奮地說:“周總理剛剛和指揮部通過電話,總理說‘你們工作很好,祝你們安全返航,回去很好總結經驗。’”“明白!明白!”機組人員激動無比。轟炸機返航時從試驗區側面掠過,眼前,核爆炸特有的蘑菇雲已經形成,宛若一條黑褐色的巨龍直衝九霄,大家一言不發,靜靜地欣賞著那壯觀的奇景,直至把蘑菇雲遠遠地甩在身後。

陳輝:五十六年前的核試驗秘密——我軍兩次空投原子彈試驗紀實

原子彈空爆成功後,空軍黨委給機組榮立了集體一等功,李源一和於福海榮立一等功,其他4人榮立二等功。原子彈“空爆”成功,標誌著中國徹底打破了西方大國的核壟斷,使原子彈具備實戰能力,具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核威懾。

空投原子彈面臨的“三大難題”

首次“空爆”原子彈成功後,我國又進行了小型原子彈的研製,1972年成功地進行了機載上仰甩投原子彈試驗,但這次空投原子彈歷經5年時間,投擲過程驚心動魄,在人類核試驗史上堪稱奇蹟。

陳輝:五十六年前的核試驗秘密——我軍兩次空投原子彈試驗紀實

曾打算作為空投原子彈的米格—15比斯型飛機

空軍航空兵某師師長宋佔元參加了當年空投小型原子彈的組織指揮,他敘述了當時空投小型原子彈所面臨的機型選擇和三大難題。1967年11月9日,空軍黨委給我們下達了任務,讓我組織研究用飛機投擲小型原子彈的可能性。

在投彈飛機選擇上是使用米格—15比斯好,還是強—5飛機好?採用內掛好?還是外掛好?帶著空軍黨委的信任和囑託,我回到師裡立即組織了一個班子進行論證,通過對兩種機型大量的數據計算、研究、論證和比較,我們認為,比斯飛機機身較低,外掛彈體距地面留空高度很小,而且發動機推力不夠,載核彈後,很難飛起來;強—5飛機雖處在試飛階段,但推力大,負載力大,具備了載核彈的基本要求。最後我們選擇了強—5飛機。

陳輝:五十六年前的核試驗秘密——我軍兩次空投原子彈試驗紀實

原子彈載機強—5

投彈飛機確定後,又遇到了新的難題:一是強—5飛機原炸彈掛鉤承受力不夠,必須提高負載能力;二是彈大艙小,只能採取一半彈體在艙內,一半彈體在艙外的半露式掛彈,必須對原彈艙進行改造;三是為防止投擲時彈、機相撞,需要加裝一個安全、保險的推脫裝置。正在宋佔元和試驗小組苦思冥想時,傳來了一個有價值的信息:我軍在越南戰場上繳獲的美F—4飛機的半露式掛彈,並裝有推脫裝置,可以借鑑。

宋佔元派出師裡的機械、軍械和設計人員到飛機制造廠,參照美軍的F—4飛機對強—5飛機進行了改裝,經過試驗3個難題迎刃而解。

陳輝:五十六年前的核試驗秘密——我軍兩次空投原子彈試驗紀實

我國首次空投原子彈的載機圖

1967年底,強—5飛機通過了定型鑑定,很快6架用於空投小型原子彈的強—5甲飛機改裝成功,剩下的問題就是試投了。

為了保證投彈後載機與爆心有足夠的安全距離和未來實戰的要求,宋佔元和試驗小組進行了各種高度、速度、投擲角度的論證:採用俯衝投彈雖然較準確,但安全距離沒有保證;採取水平投彈,飛機可安全脫離險境,但誤差較大,而且戰時突防困難。最後經過反覆論證,確定採取低空進入,上仰投擲的方法,這樣既能安全脫離爆炸區,戰時又便於低空突擊。

陳輝:五十六年前的核試驗秘密——我軍兩次空投原子彈試驗紀實

投擲方案確定後,進行了試投,第一步使用50公斤的訓練彈,著重解決投得準的問題;第二步攜帶與小型原子彈一樣重量、外型、大小的模擬彈進行試投,終於取得了圓滿的效果。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

空投失敗的原子彈被帶回機場

1971年我國合格的小型原子彈生產出來。當年9月8日,宋佔元受領空投任務。10月30日正式空投。

當時蘭州軍區空軍司令員楊煥民擔任試驗領導小組總指揮,宋佔元擔任塔臺指揮員,航空師某團團長楊國祥擔任飛行員。

下午1時飛機起飛前,楊司令握著楊國祥的手說:“老楊,祝你成功!”楊國祥駕駛小型原子彈載機一次開車成功,直衝藍天。飛機準時到達空爆試驗場上空,楊國祥開始進行投彈準備。小型原子彈在飛機上共有5道保險裝置:原子彈裝上飛機,解除第一道保險;掛號掛鉤,解除第二道保險;打開加溫開關,解除第三道保險;打開系統開關,解除第四道開關;按下投彈按鈕,解除最後一道保險,核彈脫離飛機。然而,打開第五道保險時,意外的情況發生了:原子彈在彈艙內紋絲未動。

楊國祥一邊向指揮所報告,一邊使用應急方法,但仍未見效。

緊接著,楊國祥第三次進入試驗上空,使用超應急方法投彈,仍沒有成功。此時,飛機的剩餘油量已不允許第四次進入。楊國祥面臨著兩種選擇:棄機跳傘;帶彈著陸。楊國祥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選擇了帶彈著陸。他按照地面指揮員的指令,迅速將核彈鎖死,載著原子彈返航。

陳輝:五十六年前的核試驗秘密——我軍兩次空投原子彈試驗紀實

航空師某團團長楊國祥

戰鬥機載著原子彈著陸,在世界上聞所未聞,這是一顆足以摧毀一座中等城市核彈,著陸時一旦發生意外,整個試驗基地將毀於一旦,後果使人不寒而慄。

宋佔元回憶說:“當我得知飛機要帶彈著陸時,心都快要跳出來了,腦子閃電式的進行著思考:為什麼沒有投下去?問題出在哪裡?落地時會不會造成爆炸?一想可能爆炸,我再也不敢想下去了。

“這時楊司令打來電話,傳達了周總理的指示:要相信飛行員的處置能力,一定要保證飛機安全著陸,基地人員馬上鑽地道。“原來,周總理和葉劍英副主席都進入了中央指揮所,直接掌握試驗的進展情況。接著,機場警報器的叫聲刺破長空,所有人員包括家屬小孩迅速有組織地進入地下工事。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犧牲,我讓一名參謀和我留在塔臺,其他戰勤人員全部轉入地下。“根據飛行時間計算,飛機已經接近有效聯絡距離。我拿起話筒:‘楊國祥,我在塔臺上,機場天氣很好,你要沉著、冷靜,再檢查一下掛鉤是否確實鎖死,一定要保證一次落地成功。’“‘明白!’楊國祥簡明、堅定地回答。“飛機臨空了。我令其直接加入四轉彎著陸,並叮囑:‘注意檢查襟翼、起落架!’‘注意調整速度!’‘收油門!’‘帶一點!’“‘好!’飛機終於平穩地接地後安全停穩,我如釋重負。”戰鬥機載原子彈成功返航,創造了人類空投核試驗的奇蹟。

戈壁灘上終於升起了蘑菇雲

飛機成功載彈返航後,核試驗人員迅速圍上來,裝上保險、切斷電源,用機械方法取下原子彈,由7機部的研究人員拉走了。

在現場試驗指揮小組的領導下,某航空師查找了空投失敗原因。事後查明,原子彈沒有投下去的原因是推脫裝置的薄膜破裂,造成線路短路,使燃爆彈不能工作。雖然有正常、應急、超應急三條線路,彈最終都彙集在一條線上通向推脫裝置。因此,當上遊的線路出了故障,儘管飛行員操作程序完全正確,也啟動了下游的三條線路,仍無濟於事。

後來,有關廠家派人來試驗基地將線路進行了改裝,使三條線路都可以單獨引燃燃爆彈,直接把原子彈投下去。一切準備就緒後,指揮部向中央彙報情況,並代表試驗領導小組再次請戰。很快,北京傳來了周總理的指示:“繼續試驗。”

1972年1月7日,第二次空投試驗開始。下午13時,楊國祥駕機飛上藍天,穿越厚厚的雲層向空爆試驗場飛去。

陳輝:五十六年前的核試驗秘密——我軍兩次空投原子彈試驗紀實

快到空投區時,楊國祥發現有大片濃雲緩緩向靶場壓來。必須趕在雲層到來之前,一次空投成功。楊國祥按照預定方案,沉著地駕駛著戰機熟練地完成每一個空投動作,當他按下最後一個按鈕後,明顯感到彈體脫離飛機,迅速戴好防護鏡,關閉艙防護罩。

陳輝:五十六年前的核試驗秘密——我軍兩次空投原子彈試驗紀實

30秒後,眼前一道強烈的閃光出現,緊接著是震天的巨響,戈壁灘上又一次升起了蘑菇雲。經過5年的風風雨雨,我國自行研製的小型原子彈空投試驗終於獲得成功。

【陳輝,新華社原北京軍區支社社長,高級記者,大校軍銜,獲新華社“十佳記者”榮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