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哀悼日,法國和英國使館終於說了這些話

4月4日,全國哀悼日。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四次全國性哀悼活動,也是首次因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啟動全國性哀悼。

在舉國哀悼的時刻,英國、荷蘭、意大利、希臘、瑞典等國駐華使館,紛紛降下半旗致哀,法國雖然沒有降旗,也以其他方式表達了哀悼。

法國:法國全體外交和領事系統駐華人員將於4月4日共同參與中國的全國哀悼日活動。我們藉此機會向中國、法國以及世界各地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全體人員表達敬意。值此,我們希望向每天不顧個人健康風險、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抗擊疫情的全體人員致敬,並重申只有國際社會團結一致,我們才能最終戰勝此次考驗。

英國:希望與中國"攜手並肩",英中兩國將繼續共克全球疫情。

中國哀悼日,法國和英國使館終於說了這些話

荷蘭:荷蘭人民與中國人民並肩同行。

瑞典:表白所有奮鬥在抗疫一線的"戰士們",為那些永遠停留在寒冬的人們哀悼。

其間,法國的態度非常關鍵。作為歐洲的"頭部"國家,法國最近的輿論場確實有些微妙。

比如,有些法國媒體的導向令人匪夷所思,其中包括主流媒體《世界報》,看到很多歐洲國家感謝中國援助,醋瓶子竟然翻了!

前些日子,在意大利疫情最嚴重的時刻,中國應意大利請求,克服國內抗疫壓力,送去醫療物資。

沒想到,這就觸動了很多人的玻璃心。甚至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對中國援助歐洲醋意十足,非常委屈:為什麼不說法國早就給意大利送去了口罩?

這一句,讓很多在法國的華人氣得只能呵呵。法國政府啊,你給意大利送去了口罩,難道通知中國了嗎?中國政府難道要負責幫你們告訴全世界:法國給意大利送去了口罩。

甚至,還有陰陽怪氣的論調:說中國借幫助他國"搞地緣政治""謀求擴大影響力""操縱他國民意",現實版的"總有刁民想害朕"的被害妄想症"。

事實就擺在那裡,援助意大利,或者援助歐洲其他國家,中國都是應所在國請求,急人所急,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上,做力所能及之事。畢竟,在大疫面前,全球命運共同體同此涼熱。

這些不和諧的聲音,可以說讓中國網友心裡非常不舒服,幫你們,還怪我咯?

好在今天,法國駐華使館充滿誠意的舉動,讓我們看到了雖然有些小爭議,但是國家角度上,中法友誼依然堅不可摧。畢竟,中法友誼淵源流長,關鍵時刻,還是和中國站在一起。

中國哀悼日,法國和英國使館終於說了這些話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英國的輿論場。

就在中國積極援助英國抗疫的時候,英國政府一邊接受援助,一邊忙著黑中國。內閣大臣邁克爾·戈夫甩出了驚天一鍋,稱中國沒有把疫情可能造成的規模,詳細告訴他們,所以英國才會爆發疫情缺乏大規模檢測。

結果沒想到,英國網友不幹了,反駁道:就像森林火災要怪瓢蟲,鵝卵石引起的全球變暖,藉口太爛了。他們把事情搞砸了,所以必須找個替罪羊,找誰?當然只能是中國。

中國哀悼日,法國和英國使館終於說了這些話

除了網友,專家也真是看不過去了,《柳葉刀》主編理查德·霍頓在視頻裡指出,英國早在1月底就知道疫情的嚴重性,卻浪費了時間。

話說英國疫情迅速擴大的真實原因,難道不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群體免疫"麼?為了追求經濟增長,把民眾的安危放在第二位。這事真的不會出現在中國。在疫情最初,全體中國人一起戴上了口罩,這個規模,成為全世界的熱聞,比中國還要發達的英國會不知道?

公道自在人心,民眾看得比誰都清楚。

現在,英國駐華使館說,希望與中國"攜手並肩",英中兩國將繼續共克全球疫情。我們還是比較欣慰。

在全球陷入疫情的時刻,跨國援助,難道會有些誤解。跨國商務,也會有些摩擦,比如荷蘭的"口罩門"。但是歷史有大勢,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對歐洲、乃至對其他國家的援助,都是實實在在的。

中國的樂於助人,是有著歷史傳統的。"四海之內皆兄弟"說的就是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在國際舞臺上,中國一直秉承這個傳統。不像有的國家,習慣性詐捐,口口聲聲向中國等一些國家提供1億美元的援助,但是我們一個子都沒見到。

這個時刻,我們看到,各國格局的不同。比如歐洲老大德國,對於中國給予歐洲一些國家的援助,德國總理默克爾就表示:"我們此刻面臨危機,不能指望一切都通過歐盟框架解決。我們對中國的援助感到欣慰。"

今天,我們看到法國和英國的表態,也感到欣慰。希望不要再讓中國,幫了忙,寒了心。

最後,我們來看看我們近鄰的表態:

俄羅斯駐華大使安德烈·傑尼索夫用中文發佈視頻說:"疫情暴發以來,中國、俄羅斯有許多人因新冠病毒而得重病,甚至病逝。今天是清明節,俄羅斯人民和中國人民一道沉痛默哀,追思新冠病毒肺炎的遇難者,向英勇犧牲的醫務人員致敬。"

在講話的最後,傑尼索夫說:"我相信,病毒必敗、生命必勝!在此,祝友好的中國人民幸福安康,百病不侵。

還是俄羅斯人會辦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