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私還是“甩鍋”?解析不一樣的詹姆斯

一個目光敏銳、見識深刻的人,倘若又能承認自己的侷限性,那他就離完美不遠了。 ——哥德


無私還是“甩鍋”?解析不一樣的詹姆斯

歌德

古今中外,人人都崇尚英雄,因為英雄總會在關鍵時刻站出來改變他所處的命運,拯救身邊的人。

NBA也是這樣,球迷最喜歡看超級明星的表演。在喬丹職業生涯前期,被活塞壓得喘不過氣來。但經過前期的磨練,過了一段蟄伏期,他率領公牛完成了對活塞的復仇,六進總決賽六次獲得冠軍,成為那個時代的霸主。科比也有類似的經歷,在他職業生涯的前兩年,只能打替補,在對陣爵士的關鍵比賽中多次上演“三不沾”。這是多大的恥辱,遇到這樣的情況要是換做一般人,早就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對比賽沒有了信心,進而過早地隕落了。可是他沒有,他一次次地從失敗中爬起來,繼續前行,最終五次奪取總冠軍,書寫了完美又傳奇的職業生涯。

這樣的劇情似乎更符合人們對英雄的邏輯判斷:苦難——逆襲,也更符合人們對英雄的審視。

無私還是“甩鍋”?解析不一樣的詹姆斯

而今天我要說的這一位,與喬丹、科比完全不同,大眾的視野對他的評判也大相徑庭,這個人就是——勒布朗詹姆斯。喜歡他的人,會用“全能”、“無私”去讚美他,而討厭他的人則會用“甩鍋”、“ 抱團”這樣的詞語來貶低他。

我認為,這些都是不對的。評判一個人,要從他所處的環境以及他當時所取得的成就來綜合衡量。

詹姆斯一進聯盟就被人們貼上了“天之驕子”的標籤。從古至今,沒有一個運動員像詹姆斯那樣被人們寄予厚望。正是因為出道即巔峰,沒有經歷過前期的磨練,最終取得成功這樣的道路,從而被人們忽略了他的偉大。

有人說他喜歡“甩鍋”,在關鍵的時候,不敢承擔自己的責任。對於這種說法我不否認,但也不承認。確實,在他職業生涯中,有過多次在比賽的最後時刻,傳球給隊友而導致比賽失敗的經歷。


無私還是“甩鍋”?解析不一樣的詹姆斯

熱火對陣爵士

2012年3月3日,比賽還剩10秒,當時熱火隊落後爵士隊1分,並且擁有球權。面對爵士的防守,他和哈勒姆進行擋拆配合後,詹姆斯在吸引兩人包夾的情況下,將球回傳給全場4投2中的哈斯勒姆,隨著其中投彈框而出,熱火絕殺失敗,以98:99惜敗於爵士。


無私還是“甩鍋”?解析不一樣的詹姆斯

湖人對籃網

2020年,就在NBA停擺前湖人的最後一場比賽中,當時比賽時間只剩六秒,湖人落後兩分,擁有球權。隨後,詹姆斯突破到禁區,吸引了三人包夾。隨後,將球分給處於底角空位的安東尼戴維斯,隨著安東尼戴維斯的三分不中,湖人最終兩分惜敗於藍網隊。

這兩場比賽是詹姆斯典型的“甩鍋”時刻。這時,人們再將他與喬丹、科比這些“殺手”比較,於是就得出了“帥鍋”、“不敢承擔責任”這樣的結論。

我不同意這種觀點:

首先,從合理性方面分析,當一個人投籃時,被兩個人包夾,他的命中率肯定不高,這是強行出手的無奈選擇,一般情況下,命中的可能性不大。

其次,把球傳給有空位的隊友,一能提高命中率,實現逆轉比賽的可能;二則有助於增強隊友的信心,提升團隊的凝聚力。換個角度,試想一:如果此時你被對方五個人全部包夾,而你的隊友卻又全部處於空位,這時你非要強行出手,來完成最後一擊,隊友會怎麼想?

另外,喬丹和科比確實在關鍵時刻敢於挑戰、敢於承擔責任、敢於完成最後一擊,但是他們的命中率和絕殺次數呢?有數據統計,截止到目前,在NBA歷史絕殺榜中,科比以26次絕殺,領先喬丹的25次,排名第一;而詹姆斯在其職業生涯,也完成過24次絕殺,在這份榜單中排名第三,是現役球員中的最高的。


無私還是“甩鍋”?解析不一樣的詹姆斯

喬丹、科比、詹姆斯

從這份數據中,我們不難發現,兩位所謂的“超級殺手”,也僅僅比詹姆斯多了兩次而已!而詹姆斯還在延續他的職業生涯,超越這兩位,只是遲早的事。根據數據顯示,詹姆斯在職業生涯當中,到目前為止,絕殺命中率是30.3%,高居NBA歷史第一。

詹姆斯在季後賽中的數據則更加可怕。在第四節或加時賽的最後十秒內,投中即追平或制勝的關鍵命中率,詹姆斯23投12中,命中率超過50%。無論是出手數還是命中數,皆位列NBA歷史第一,即便是留下足夠多神奇的喬丹也不過15中7,命中率為46.7%而已;科比則是22中5,命中率為22.4%;就連以投射三分著名的庫裡,只有9投2中,命中率為22.2%。

這樣對比下來,我們不難發現:詹姆斯在關鍵時刻,並不是不敢投,而是選擇用更加合理的方式完成對比賽的終結。因此,這種不敢承擔責任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詹姆斯的偉大不僅僅體現在這些數據方面,更重要的是他的全面性。截至目前,詹姆斯得分已超過34000分,高居NBA歷史得分榜第三位,遠超喬丹和科比這兩位“得分機器”。助攻和籃板均超過9000個,如果能保持這樣的勢頭,到其職業生涯結束,達到40000得分、10000助攻、10000籃板的成就是極有可能的。可能有人說,喬丹得分沒有他高,是因為喬丹的職業生涯太短,只有15個賽季。科比是因為其職業生涯前兩年在球隊中當替補等之類的話。可反過來想一下,這樣的情況又能怪誰呢?詹姆斯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因為他高效的得分能力和持久的職業生涯。光這一點,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還有,詹姆斯在2018年創辦“I Promise”學校,為當地貧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費的上學機會,為自己的母校翻修體育館等等。這一系列慈善活動,也體現了一個NBA超級球星的初心。回饋社區、報答社會,不應該成為我們工作和創業的初衷嗎?


無私還是“甩鍋”?解析不一樣的詹姆斯

I promise school

那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討厭詹姆斯呢?

首先,有部分詹姆斯的球迷在給自己喜歡的球星“招黑”,他們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地批判其他的球星。對詹姆斯的讚美也有些不理智——“歷史第一人”、“超越喬丹”等一系列說法,最容易招別人的憤怒。

其次,詹姆斯取得的成就,確實已經超越了其他人,只是別人不願意承認罷了。於是就把詹姆斯的一些短處和痛點無限放大,給自己不願意承認找藉口罷了。

最後,詹姆斯的職業生涯不同於喬丹、科比那樣:有波瀾起伏的經歷,最後凌駕於寶座上,那種對於超級英雄的審視邏輯。

他究竟是無私還是“帥鍋”?如果從一個合理的角度去審視這些行為,你會發現:不是誰錯了,而是我們的邏輯錯了。正面去欣賞我們喜愛的每一個球員,他就是我們的“超級英雄”。別被自己的思維所束縛,錯過了一個又一個值得我們愛的人。

最後借用蘇群老師的一段話結尾:不管你是否喜歡他,你在見證的是,20年來最偉大的表演。要好好珍惜這段時光,不要等到他退役了再說他帶走了我們的青春。從喬丹到科比,再到詹姆斯,這些偉大的球員,總會有讓我們看得熱淚盈眶的瞬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