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如何有效緩解個人焦慮

(一)


本週直播分享,跟大家聊了焦慮這個話題,現代人常感到焦慮,這點非常普遍,而焦慮的本質其實是對未知事物的擔憂。


以前人們焦慮感少很多,因為雖然認知比較受限,但大多事物也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沒有什麼太多的未知感、無知感,其實是壓根處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狀態。


如果焦慮的人,大多是進入第二個階段,“知道自己不知道”,聽我分享的同學,基本都是處於第二階段,當然還有第三階段“不知道自己知道”,第四階段“自己自己知道”。


第一階段為無知,第四階段的人少之又少,已經看透許多,而第二階段、第三階段都非常容易讓人焦慮。


所以對於焦慮的各位而言,先慶幸自己已經度過認知的第一階段,其次注意保持適當的焦慮,這其實對於我們是有利的,但不要過於焦慮,需要我們學會自我緩解。


疫情之後如何有效緩解個人焦慮


(二)


在緩解焦慮之前,我還想多強調一句,不要刻意忽視、壓制焦慮,就像我們在《溝通表達訓練營》裡分享的,如何在溝通時更好掌控情緒,一定不是過於壓制自身的情緒。


緩解焦慮,也不是幾句話可以解決的,比如在你焦慮之時,周圍人反覆勸說冷靜、放鬆等等,基本是無效,可能還引起更大的焦慮感。


在此,我推薦給大家正念冥想裡的“三分鐘注意力法”。


無論你在哪,站著、坐著、躺著都行,在家、在公司或在戶外均可,微閉上眼睛,告訴自己接下來三分鐘要做個練習。


第一分鐘:問問自己,當下腦子裡在想什麼,心裡感受如何,我的身體有什麼感覺?無需思考,只用放鬆感受。


第二分鐘:不去想任何事,默默的數自己呼吸的次數,不用刻意呼吸,正常狀態即可,保持專注。


第三分鐘: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體上,感受周圍的環境、聲音、氣味。


這個三分鐘注意力法,其實非常簡單,但能夠讓你從原有狀態切換出來,去感受呼吸、感受聲音、感受氣味。


這時原有綁架你的情緒,已經不知不覺放到了一邊。


疫情之後如何有效緩解個人焦慮


(三)


在本週的《未來職場精英訓練營》裡,我有一講關於時間管理,其實管理時間,更是管理我們的注意力,而注意力資源,很大的程度上跟我們的身體機能息息相關。


減緩焦慮也是如此,除了調節方式,還需要注意我們自己的身體。


第一大注意事項,就是充足的睡眠,所謂充足,每個人的標準不同,一般為7-9個小時。


而有些同學由於晚上睡的晚,有睡午覺的習慣,這個習慣本身沒問題,但要注意午覺時間,午覺一般不要超過30分鐘,20分鐘左右為最佳,既緩解疲勞,又防止進入深度睡眠。


如果進入深度睡眠,但卻臨時被打斷,身體將會顯得更加疲勞,而自身狀態不好的時候,很容易影響到情緒的焦慮。


疫情之後如何有效緩解個人焦慮


另外我們需要適度的運動,如果是減緩焦慮為目的,那就需要做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運動。


如果你可以在運動時聽歌、打電話,那麼基本就不屬於需要投入注意力的運動,你可以選擇球類運動、攀巖等等,原理還是跟上面的正念冥想一致,要把自己從原有思維裡抽離出來。


運動產生的多巴胺,可以讓人興奮、開心,這能夠幫助我們度過一些焦慮。並且請記住,人的情緒和身體狀態,其實一直都是互相影響和反饋的。


一個人情緒的持續不佳,最終可能真的會患上某種身體疾病,而一些心態好的人,即使確診了癌症,也可以繼續生活許久。


正念冥想、保障睡眠和運動,相信可以一定程度幫你緩解焦慮。


作者孫凌,認證生涯規劃師,專注大學校園市場,關注創新與創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