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正確的【相處方式】,到底該怎麼做呢?


——父母和孩子正確的【相處方式】,到底該怎麼做呢?

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書目《增廣賢文》裡面有句話說過:“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用苛求和責怪別人的心來要求、反省自己,用寬恕、體諒自己的心去寬容體諒別人”。原諒自己的同時,也要學會換位思考的去寬容他人的感受即換位思考。

近日,心理學家喬志宏建議,疫情期間孩子無法返校,長期在家上網課,孩子和父母的相處都應做出調整:家長們不要對孩子抱過高期待,要換位思考,保證情緒穩定。

細想一下,也不無道理。突如其來的網課,給了家長和孩子一個“突襲”,導致他們還沒反應過來,就順利的接受了網課。從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情況來看,並不是十分樂觀。

——父母和孩子正確的【相處方式】,到底該怎麼做呢?

有此可見,家長和孩子相處時間長了,不但感情沒有增進,反而產生了“厭煩”。這個信號很危險,作為家長,不得不引起重視。那麼究竟如何和孩子正確相處呢?

換位思考,學會包容

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光應該是很美好的。雖然短暫的相處確實美好,但是時間長了,難免就會出現“厭煩”,甚至影響和孩子親子關係。

特別是在疫情期間的親子相處,孩子第一次上網課,遇到學習上的困難,難免會出現心理煩躁、急躁的情況出現。當心裡發生變化,不積極的變化,對學習而言,就會產生極大影響。更何況是網課,遇到的問題會出乎我們意料。

——父母和孩子正確的【相處方式】,到底該怎麼做呢?

此時此刻,作為家長,就要發揮其及時幫助孩子調整心態。幫助、引導孩子就是考驗家長溝通方法的時候。很多家長可能都會急於指責孩子的錯誤之處,越是這樣,反而更會激起孩子的不好情緒“爆發”。

孩子此時需要父母的真心關愛與包容。家長在幫助、引導孩子往積極心態調整的時候,一定要換位思考。不要一味的用大人思維去說教孩子,站在孩子的思維上,用大人理智的思考方法,去引導孩子調整情緒。只有理解孩子此刻煩躁、急躁的內心,才能真正做到換位思考,用包容的心態去引導孩子積極心態!

——父母和孩子正確的【相處方式】,到底該怎麼做呢?

關心關愛,大愛無聲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位老禪師,發現他的弟子經常深夜外出,他卻假裝不知道。並且還關心的對弟子說天涼注意添衣,給了弟子一次自省的機會。

其實我們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犯錯時,就不問青紅照白,對著孩子就是一頓“說教”。作為家長,真應該學習一下那位“裝傻”的老禪師,大愛無聲,寬容的背後,是無聲的教育。

對孩子多一份關心、多一份關愛、多一份寬容,只有這樣其樂融融的相處,才能促進親子關係,還能拉進彼此距離。當孩子遇到困難犯錯時,先傾聽孩子的內心,再幫助分析問題原因,最後再以引導方式,解決孩子面對的困難。

——父母和孩子正確的【相處方式】,到底該怎麼做呢?

大愛無聲的背後是需要家長對自己有長期的自我反思與終身學習的態度,只有這樣不斷的“修練”自己,才能提升自己的“內功”,才能真正有效和孩子相處融洽。

親子互動,鼓勵表揚

父母和孩子相處,需要通過互動來增進情感的融合,達到融洽的狀態。親子互動,是一個家庭和諧與和睦的基本保障。孩子本身就是家裡“開心果”,如果父母能正確的處理和孩子間的親子關係,更能有效促進家庭和睦與幸福。

疫情期間,孩子網課學習,單調、枯燥,父母需要主動調整好和孩子的互動方式。通過一起做家務,一起看有益的、勵志的電影,敞開心扉的聊天,來進行互動交流。

——父母和孩子正確的【相處方式】,到底該怎麼做呢?

在和孩子互動過程中,定要用讚許、鼓勵的語言來認可孩子的觀點,利於孩子促進學習的動力和激發思維邏輯能力。讚揚孩子的同時也表達了父母關注孩子的言行舉止,更能消除因長時間相處而帶來的心裡“隔閡”。

智慧教育,幽默溝通

美國著名的總統艾森豪威爾,在他小時候,他的母親經常教育他——人生如打牌,既然發牌權不在你手裡,那麼你能做的就是把手裡的牌繼續打下去,並努力打好!除此以外,你沒有別的選擇!後來,艾森豪威爾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盟軍總司令,戰後的美國總統。

艾森豪威爾他的一生波瀾起伏,但面對困境,他從未抱怨,而是始終踐行著母親的智慧教誨。

——父母和孩子正確的【相處方式】,到底該怎麼做呢?

孩子和父母相處,父母給予孩子的教育方式,應該學習艾森豪威爾的母親,用智慧的方式來激發孩子的“源動力”。而不是乾癟的說教式教育。

幽默是一種人生態度,幽默也是一種樂觀心態。父母和孩子在相處時,也要學會用智慧的、幽默風趣的教育來和孩子共同溝通與交流。一味的“一本正經”,會隨著相處時間的移動,變得越來越無趣,甚至生疏關係。

——父母和孩子正確的【相處方式】,到底該怎麼做呢?

父母和孩子正確的相處,可通過包容的換位思考、貼切的關心關愛、真誠的讚揚鼓勵、智慧的幽默教育來消除因長時間相處而導致的“相看兩生厭”的不好情緒產生。方法的靈活,更有利父母和孩子融洽、愉快的默契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