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確定性,目光長遠,保持耐心

無知帶來不確定性

應試教育很有意思,同樣一個知識,會用不同的試題反覆測驗。

有時候是問“1+1=?"。
有時候又換成”2-1=?“。
還可能是”1+?=2“。

老師常說學生們要懂得舉一反三。

這“三”就是表象。這些各種不同的表象就是所謂不確定性。

這“一”就是知識,沒掌握知識之前,只能看到各種表象。

知識很重要。可是獲得知識的過程其實並不容易。

教育階段很簡單。老師直接給出“一”。學生只要勤奮努力,基本就能掌握“一”。

走出校門之後,很難有人直接教授“一”。

我們看到的只能是各種表象。

有人說“房價會漲”,必然會有一群人說“房價會跌”。究竟是漲還是跌,判斷不了。

對自己真正有用的知識必須是經過自己深度思考,全面實踐。

知識要和目標對焦

現實世界,知識太多有時候也是負擔。

談論任何事情,都必須明確特定場景特定範圍。這樣知識才能有用。

但是,這樣成本往往比較高。

於是乎,大家更喜歡拍腦袋,梭哈。常常比羅裡吧嗦地調研有用。

講邏輯的人,到最後往往也是靠拍腦袋。

只不過講邏輯的人執行力也高。哪怕拍錯了,也常常能靠執行補救。

成年人的大量競爭,往往最後都靠熬夜解決。

這是有科學根據的。比如,歐陽鋒逆練九陰真經。

哪怕是看似有瑕疵的知識,只要自己深入研究,勤學苦練,往往也能找到特定應用場景。

重要的不是知識有多正確。而是知識要和目標逐漸對焦。

保持耐心

理解這一點,再看很多事情就明白了。

一個事情做成,開始80%的付出可能都是在積蓄知識。

到了最後20%,方向對了,知識才突然爆發。

那麼能不能跳過前面80%的階段,可以,但很難。

在前面80%的過程中不要氣餒,大家也都能理解。

最最重要的耐心其實是在後面20%階段。到摘果子的時候,不要驕傲,也不要灑脫,該收穫的就認真收效。

農作物四季耕耘,秋收一次。荒廢一次秋收,自己就很可能鬧饑荒了。

尾聲

我們每個人所知有限,面對大量未知的世界,不確定不知道是常態。

時光大多數時候是蹉跎的。

有的人主動蹉跎,有的人被動蹉跎。

不論生活順利或憋屈,每天,我都停下來想想:

我的長遠目標是什麼?

我要學什麼做什麼,才能靠近目標?

然後保持耐心幹下去!

面對不確定性,目光長遠,保持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