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的“大殺器”,“流量演員+大ip”遭質疑,影視劇迎來第二春

伴隨著電視劇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政策傾向於觀眾,不久前廣電總局升級“限集令”,提倡電視劇、網絡劇拍攝製作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這一份聲明,絕對是廣電總局改革電視劇行業的“大殺器”,電視劇行業或將迎來第二春。

廣電的“大殺器”,“流量演員+大ip”遭質疑,影視劇迎來第二春

據瞭解,韓國演員的片酬佔比在影視劇總預算的20%到30%之間,好萊塢演員的片酬佔比也就只有30%,而國內演員的片酬佔比則高達影視劇總預算的60%以上。如此天價的“片酬”,使得投資方不堪重負,只要投資的影視劇在收視率上撲街,那將賠的血本無歸。

廣電的“大殺器”,“流量演員+大ip”遭質疑,影視劇迎來第二春

天價片酬下的影視劇

在這“哀鴻遍野”的影視劇行業,好了演員,壞了投資方。眾多投資方紛紛訴苦,投資的影視劇收不回成本,原因就是演員片酬佔據了大部分的預算,導致影視劇的粗製濫造,各種注水,觀眾不愛看,自然會虧本。

廣電的“大殺器”,“流量演員+大ip”遭質疑,影視劇迎來第二春

演員佔據了影視劇的大部分成本,那麼只能從其它地方縮減成本。攝製組裡的導、演、攝、錄、美、服、化、道各個部門,以及後期製作這些環節都可以成為投資額度的調節器。當這些成本得以控制之後,電視劇的集數就成為了重要的盈利手段。

“以集報價”的行規下,電視劇的劇集越多,意味著獲得的利潤就越多,故而前幾年很多電視劇都是設定在50-70集左右。同樣一個劇本,也許並不能拉扯到這多的劇情,可為了盈利,導演絞盡腦汁地跟觀眾兜圈子,不斷地埋下線索,導致電視劇注水嚴重。

根據媒體公開資料顯示,三年前國內一線明星的價位大約在700萬到8000萬之間,明星的薪酬堪稱國內一些頂尖人才的薪酬。就拿2017年國產劇史上最高投資的紀錄的《擇天記》為例。

廣電的“大殺器”,“流量演員+大ip”遭質疑,影視劇迎來第二春

《擇天記》由流量明星鹿晗、古力娜扎主演,該劇一共56集,投資4.5億,平均每集818萬元。這應該是很高的製作水準了,可惜的是該劇上映之後,口碑和投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豆瓣評分僅4.1分,更是被原著粉噴得體無完膚。

廣電的“大殺器”,“流量演員+大ip”遭質疑,影視劇迎來第二春

不僅是《擇天記》,還有《鬥破蒼穹》等大型流量ip劇,口碑都不如意。而“流量演員+大ip”的電視劇模式,也開始遭到觀眾的質疑。

很顯然,請流量明星主演,花費的將是天價的片酬,在製作上自然不盡人意,口碑差也是無可厚非的。

廣電的“大殺器”,“流量演員+大ip”遭質疑,影視劇迎來第二春

“限薪令”的出臺

為了遏制演員片酬降低影視劇質量的現狀,2017年9月份“限薪令”應運而出,該份聲明中表示:

每部電視劇網絡劇(含網絡電影)全部演員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

而2018年更是進一步加強了“限薪令”的範圍,不僅涉及到演員還涉及的綜藝節目的嘉賓。加強版的“限薪令”中提到:

每個節目全部嘉賓總片酬不得超過節目總成本的 40%,主要嘉賓片酬不得超過嘉賓總片酬的70%。

廣電的“大殺器”,“流量演員+大ip”遭質疑,影視劇迎來第二春

“限薪令”的出臺,讓大眾拍手叫好,大大的限制了演員的撈錢速度,當然會有些演員對此感到不滿。前段時間,某演員向劇組索要8750萬的片酬,劇組以“限薪令”為由拒絕了他的要求,此事件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後來這個演員以“罷演”叫板“限薪令”,引發熱議。

廣電的“大殺器”,“流量演員+大ip”遭質疑,影視劇迎來第二春

當然,演員和投資方的合同在先,“限薪令”的出臺在後,也有很多人對這個演員感到同情。不過話說回來,“限薪令”的出臺,大大地提升了影視劇的製作質量,很多影視劇因製作精良而受到觀眾的喜愛。

“限薪令”衍生出“限集令”

雖然“限薪令”限制了演員的片酬,給劇組在影視劇的製作上爭取到了大部分的製作經費,不過這依舊改變不了影視劇為了獲利,而不斷注水的現狀,這個時候

“限薪令”便衍生出“限集令”。

“限集令”對於專注做內容的影視公司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而對於一些靠“注水”盈利的影視公司卻如同晴天霹靂。不久前,廣電總局出臺2020年第10號令,提倡電視劇網絡劇拍攝製作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

廣電的“大殺器”,“流量演員+大ip”遭質疑,影視劇迎來第二春

當“限薪令”和“限集令”合二為一的時候,便是廣電總局的“大殺器”,不僅限制了娛樂圈中藝人的片酬,還杜絕了“注水”劇的產生。

“大殺器”下,影視劇的百花齊放

現階段、即將播放的熱劇中,有以下幾部:

吳倩、張新成主演的《冰糖燉雪梨》,40集 張譯、趙子琪主演的《重生》,28集 鄭業成、趙露思主演的《三千鴉殺》,30集 徐正溪、王玉雯主演的《九州天空城2》,34集 潘粵明、張雨綺主演的《龍嶺迷窟》,18集 周迅、惠英紅、趙雅芝主演的《不完美的她》,22集 以及即將播出的郭京飛主演的《我是餘歡水》,12集

縱觀這些電視劇,最高的才40集,最低的已經低至12集,當然也有40集往上的電視劇。事實證明,“限集令”已經逐漸起了效果,電視劇在不斷地精簡,也在不斷的提升製作質量,真正的給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廣電的“大殺器”,“流量演員+大ip”遭質疑,影視劇迎來第二春

曾經“流量演員+大IP”的模式,讓影視劇爆發了第一春,基本上一些熱劇都是國內的一些流量明星主演,加上對網絡小說IP的改編,即使粗製濫造也能收穫到不菲的點播量和收視率。

不過這種模式,隨著越來越多的製作精良的韓劇、美劇的衝擊,觀眾口味變得越來越有檔次,審美觀的提升,這種模式已經逐漸被觀眾給“摒棄”。觀眾不買單,大製作就變成了高風險,無疑就是對“流量演員+大IP”模式的一種打擊。

廣電的“大殺器”,“流量演員+大ip”遭質疑,影視劇迎來第二春

在“限薪令+限集令”這種“大殺器”下,影視劇的第二春也即將到來。毫無疑問的是影視行業經過“大殺器”的洗禮,觀眾能夠看到的劇目會增加很多,一些不知名的演員也將有更多出鏡的機會,使得影視劇呈現一種“百花齊放”的狀態。讓影視劇迴歸內容的本質,提升製作質量,這才是觀眾真正希望看到的影視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