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廣泛開展“走紅色之路 做紅色傳人”紅色研學活動

紅網時刻株洲4月4日訊(通訊員 株宣)又是一年春草綠,又到一年清明時。4月4日,株洲市組織廣大學生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紅色研學活動,引導青少年銘記革命歷史、崇尚革命英雄、繼承革命事業。

株洲市广泛开展“走红色之路 做红色传人”红色研学活动

楊得志紅軍小學學生在楊得志同志故居開展緬懷先烈活動。

在位於淥口區南洲鎮湘淥村的楊得志同志故居,來自楊得志紅軍小學的40名少先隊員在紀念碑前莊嚴肅立,齊聲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歌畢,全體低頭默哀3分鐘,表達對革命先烈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懷念。默哀畢,少先隊員代表抬起兩座花籃,邁步登上基座臺階,將花籃擺放在紀念碑前,其他少先隊員緊跟其後,逐一向烈士紀念碑獻上寄託哀思的黃菊花。

“他們用鮮血和生命開拓道路,我們才擁有幸福安定的生活。”少先隊員範逸晨說,學校經常組織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每一次來楊得志故居,都是一次心靈洗禮,勉勵自己要努力學習,長大成長為建設祖國的有用之才。

株洲市广泛开展“走红色之路 做红色传人”红色研学活动

茶陵學子在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認真聆聽紅色歷史講解。

在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30餘名茶陵縣第二中學的高三學子,認真聆聽講解員講解譚思聰的英雄事蹟,近距離觀看陳列物品。在茶陵縣烈士陵園裡,學生們瞻仰烈士紀念碑,清掃陵園。“瞭解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蹟,更感受到如今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應該要把革命先烈艱苦奮鬥的精神傳承下去,不忘本,不忘根。”學生曾康怡說。

在全國第一家紅軍標語專題博物館——炎陵紅軍標語博物館,炎陵縣城南小學的50餘名學生通過聽講解、看標語以及場景復原等展示,瞭解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湘贛革命根據地鬥爭時期背後的那段沒有硝煙的戰爭——“標語戰”。

株洲市广泛开展“走红色之路 做红色传人”红色研学活动

在醴陵革命烈士紀念館,學生們聽講解員講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

在醴陵仙山公園左權將軍紀念碑前坪,醴陵40餘名師生向左權將軍紀念碑敬獻花籃、三鞠躬、默哀、宣誓。當日上午,學生們還參觀了醴陵革命烈士紀念館,看著革命先烈用過的物品,聽講解員講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學生們紛紛表示,要學習革命烈士的精神,以後為祖國建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株洲市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擁有保護較好的革命遺址170處之多,在這片紅色熱土,誕生了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實施了第一次連隊建黨,開展了第一次插牌分田等,在中國革命史上和黨的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株洲的先輩們通過革命鬥爭的洗禮,湧現了李立三、左權、譚震林、耿飈、楊得志、宋時輪等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共和國開國將領。

近年來,株洲持續挖掘紅色資源富礦,並靈活運用現代、先進的方式予以呈現,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被列為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思想教育基地,成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和重溫入黨誓詞的重要陣地,是全國紅色旅遊30條精品路線第8條中的重要景點。炎陵紅軍標語博物館通過沉浸式體驗、實景復原等方式增加觀眾互動,實現由“靜態展覽”向“活態傳承”轉化。

為了進一步使紅色愛國主義教育成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精神源泉和價值支撐,株洲市今年決定利用革命博物館、紀念館、故居、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組織全市大中小學生全面開展“看紅色景區、聽紅色故事、讀紅色書籍、唱紅色歌曲、傳紅色基因、做紅色傳人”紅色研學旅行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走紅色之路、做紅色傳人、讀紅色書籍、憶紅色歷史、徵紅色圖文,從小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當好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實踐者,確保黨的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株洲市產業項目建設年,株洲將堅決響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號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的革命精神、為民情懷和優良作風,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以實幹實績實效告慰革命先輩。下一階段,該市還將繼續組織各級黨員幹部到紅色景區景點開展多種形式的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感悟初心、牢記使命。同時,發佈倡議書,鼓勵全市廣大群眾到紅色景區景點致敬革命先烈、鼓舞奮鬥激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