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金斯:宗教是一種模因,是思想的病毒,無神論者該崛起了

模因(meme)這個概念是理查德·道金斯最初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提出的。

道金斯:宗教是一種模因,是思想的病毒,無神論者該崛起了

道金斯認為,生命其實是基因 用來複制自己的工具,我們不是基因的主人,而是基因的奴隸,基因渴望複製,所以我們喜歡美貌健康的異性,有婚姻,會生孩子(動物就更簡單了)。

類比基因,道金斯提出了“模因”的概念,模因是一個信息,或者一種思想,它也渴望複製,通過在人們中間流傳來複制自己。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惡作劇恐嚇信”:把這封信抄寫一遍寄給六個人,否則你會倒黴。不想倒黴的人便只好照做,於是這封恐嚇信在人群中傳開,甚至無法停息。

道金斯:宗教是一種模因,是思想的病毒,無神論者該崛起了

宗教也是如此,“不信上帝你就會下地獄”——大家似乎害怕下地獄而信了宗教,而不是真的尊敬上帝。——(道金斯是一位堅定的無神論者,他非常痛恨宗教。)

道金斯在另一部作品《魔鬼的牧師》中,把模因比做思維的病毒——普通病毒和計算機病毒在人群間傳播,思維的病毒也一樣。

道金斯:宗教是一種模因,是思想的病毒,無神論者該崛起了

和電腦病毒一樣,成功的思維病毒往往很難讓受害人發覺它們的存在。如果你是那個受害人,你可能不但發現不了,甚至還會激烈地予以否認。

在承認自己的思想裡有不易被發現的病毒之後,你會找到哪些徵兆呢?

宗教是病毒嗎

想象一下,醫學教科書會怎樣描述一位患者(武斷地假設他是男性)的典型症狀。

1. 患者通常發現自己被一些深層次的、內在的信念驅使,認為某件事是真實的,或是正確的,或是品德高尚的;這份信念似乎無須證明或者理由,然而就是感覺完全難以抗拒,讓人信服。我們醫生把這種堅信稱作“信仰”。

道金斯:宗教是一種模因,是思想的病毒,無神論者該崛起了

2. 患者通常認為信仰之堅定、之不可動搖是積極的美德,儘管沒有真憑實據。

事實上,他們可能會覺得,證據越少,信仰就越高尚(見下文)。

道金斯:宗教是一種模因,是思想的病毒,無神論者該崛起了

一旦相信這一命題,它就會自動地削弱與之相反的命題。“缺乏證據即是美德”的觀點是讓人敬佩的幫手,在病毒程序互相幫助的圈子裡,和信仰自己聯手。

3. 信仰的患者也可能呈現的一個相關症狀,就是相信“神秘”本身是好事。

弄清楚神秘不是優點。相反,我們應該享受神秘,甚至因其無法解釋而狂歡。

——神秘不是為了尋找答案,而是產生敬畏。

“神秘乃美德”的觀點成為天主教徒的幫手,否則他們會發現自己無法忍受相信顯然是不合理的聖餐說和三位一體說。

——瘋狂就那樣存在。

道金斯:宗教是一種模因,是思想的病毒,無神論者該崛起了


科學是病毒嗎?

不是。除非所有的計算機程序都是病毒。

好的、有用的程序會廣為傳播,是因為人們對其進行評估、推薦、傳給別人。

計算機病毒的傳播僅僅是因為它們體現了編碼指令:“傳播我”。

科學思想,和所有模因一樣,會服從一種自然選擇,從表面上看起來可能和病毒類似。但這種仔細檢查科學思想的選擇性力量並非隨意或反覆無常的。它們是嚴謹、精心設計的規則,也不喜歡毫無意義的自私行為。

道金斯:宗教是一種模因,是思想的病毒,無神論者該崛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