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儲油罐都要滿了?歐佩克+考慮減產10%,但美國依舊不讓步

記者 | 潘金花

在國際油價“腰斬”、全球石油需求因疫情下降三分之一後,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將就全球減產10%進行討論,但前提是頁岩油生產大國美國也要加入。

歐佩克和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將在下週一(4月6日)召開歐佩克+會議,以期達成公平減產協議,穩定石油市場。俄羅斯總統普京3日表示,只要包括美國在內的主要產油國一同協調,全球減產1000萬桶/日是有可能的。

1000萬桶原油約佔全球市場10%的份額。普京稱,俄羅斯正與沙特保持密切聯繫,他最近也與美國總統進行了交談,雙方都對當前石油市場局勢表示擔心,並對採取共同行動保障石油市場長期穩定感興趣。

普京說,俄方已準備好在歐佩克+框架下與合作伙伴達成協議。俄能源部長諾瓦克2日也表示,俄羅斯可能恢復與沙特的石油談判。不過普京強調,俄羅斯並不是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協議的破壞者,沙特擴大產量是石油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對此,沙特能源大臣、王子阿卜杜勒-阿齊茲4日回應說,俄羅斯才是首先宣佈退出歐佩克+協議的一方。沙特外交大臣、王子費薩爾當天也指出,所謂“沙特退出協議”的說法並不正確,俄羅斯才是退出的一方。

3月初,歐佩克與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曾就原油減產舉行會議。歐佩克建議,將日均170萬桶的減產計劃時限從3月底延長至今年年底,同時實施同期日均150萬桶的額外減產。

然而各方最終未能達成一致。會後,沙特宣佈大幅下調原油價格,並計劃4月提高日產量至1230桶,俄羅斯也表示,自己有能力將日產量提高至1180萬桶。在此期間,國際油價暴跌至2002年以來最低水平,重挫產油國並打擊美國頁岩油產業。

但俄能源部長已認識到,若再不採取行動,下個月世界石油市場將出現積壓,導致嚴重不穩定。沙特2日也呼籲召開緊急會議,以穩定石油市場。

國際能源署(IEA)3日警告說,即使是每日減產1000萬桶,也不足以抵消原油需求的大幅下降,且第二季度的原油庫存仍將以1500萬桶/日的速度增長。

不過,美國目前尚未就減產作出讓步。總統特朗普2日曾說,自己已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及俄總統普京通話,預計俄羅斯與沙特將減產1000萬桶,但他未同意美國國內減產。在頁岩油革命的推動下,美國石油產量已在今年1月站上日產1300萬桶的歷史高點。

由於全球用油需求驟降,市場因增產降價供需失衡,美國已有頁岩油企業面臨破產危機。特朗普3日也會晤了國內石油巨頭高層,協商扶助石油產業舉措,但並未提及減產。

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社,美國能源部長丹·布魯耶特(Dan Brouillette)在之後的電話會議中還告訴石油巨頭高層,政府並未與沙特或俄羅斯協商,只是鼓勵兩國達成減產協議。

目前,還不清楚歐佩克+會議是否會邀請美國的代表參加,也不清楚具體的減產份額。《華爾街日報》援引歐佩克知情人士的話稱,為實現減產1000萬桶的目標,沙特或減產300萬桶/日,其他海灣國家和俄羅斯分別減產150萬桶/日,美國、加拿大、巴西等國減產200萬桶/日,剩餘減產額則由一些小型產油方共同承擔。

據報道,美國一些頁岩油生產商已告知歐佩克,表示願意主動削減產量,不過大型石油公司仍擔心這樣做會招致反壟斷訴訟。

但美國石油學會(API)首席執行官邁克·索默斯(Mike Sommers)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減產已經在發生,只不過不是源自政府命令,而是價格暴跌所帶來的自發行為,低至20美元/桶的油價已扼住了許多美國油企的咽喉。

而若美國不參與減產,歐佩克+減產協議恐怕也難以達成。美國商業數據分析公司鄧白氏(Dun & Bradstreet)高級經濟學家沃裡克·諾爾斯(Warwick Knowles)認為,美國頁岩油產業的成功,是原油供應上漲、油價上升受限、OPEC+協議破裂的原因之一,在沙特和俄羅斯看來,美國也應減產,因為與產量增加相比,價格上漲同樣利好。

經濟學人智庫(EIU)全球經濟學家凱琳·伯奇(Cailin Birch)表示,若美國不作出減產表態,沙特與俄羅斯的相應談判或將推遲至第三季度,直至全球儲油空間被填滿。EIU預計,這一情況或將在6月底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