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金龍”憑空消失,竟是博物館人員監守自盜,造成損失800萬

說起考古,關於它似乎永遠離不開另一個話題“盜墓”,人們喜愛著文物,卻也都對盜墓者非常的厭惡,因為這些從事違法活動之人不僅破壞歷史遺蹟、古墓,還將盜掘出來的文物販賣到海外。在中國有財產歷史文物的流失可以說是民族的敗類,不過現實卻是並非只有盜墓者會盜掘文物,還有一部分文物是放在博物館中被盜走的,這樣的情景同樣是十分可恨的。

遼代“金龍”憑空消失,竟是博物館人員監守自盜,造成損失800萬

在上世紀,我國的各種珍貴文物都差不多都保存在博物館中,本以為這是一個安全的地方,但是卻仍然沒有阻擋一些壞人的腳步。因為當時科技不發達,博物館並沒有什麼嚴密保管的設備,而安保人員也比較短缺,所以就造成一些博物館工作人員監守自盜的行為。

遼代“金龍”憑空消失,竟是博物館人員監守自盜,造成損失800萬

湖南馬王堆漢墓中的十多件國寶被盜就是一件震驚全國的案例,而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類似案例。二十年前,我國某個博物館工作人員在清點文物時,突然發現展櫃中一件遼代金龍消失了,考慮到事態的嚴重性,他們立即報警處理這件事,但是都是沒有任何攝像頭等線索,所以警方一直破不了案。

遼代“金龍”憑空消失,竟是博物館人員監守自盜,造成損失800萬

警方覺得重新換一個思路考慮問題,既然市面上找不到相關文物,那麼有可能是盜賊將其熔為黃金呢,想到到這裡,警方立即開始排查當時的金銀首飾店,終於在一家黃金店鋪裡發現了線索,店主說不久前便有人拿著一塊破損的黃金飾品,讓他將其打成金鎦子,雖然很疑惑別人都是當首飾,他反而要金鎦子,但是他還是將其熔成了金塊。

遼代“金龍”憑空消失,竟是博物館人員監守自盜,造成損失800萬

而經過調查,當是熔的黃金首飾就是博物館失竊的那條金龍,只不過不是完整的金龍,而是其中的一截。而通過人員追蹤,警方抓住了盜竊者,竟然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可是發展到此時,那件珍貴的金龍已經不復存在了。在知道警方調查後,盜賊將一部分扔進了護城河,一部分熔成了黃金,專家說這至少損失了八百萬元,而其任何歷史、藝術價值都已經消失了,只剩下黃金的市場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