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航班上,入境旅客一聲帶鼻音的“謝謝”露出馬腳


守好國門的第一道關卡

對堅守在這條陣線上的

海關檢疫員們來說

敏銳的觀察力十分必要

因為風險往往就存在於

最易被忽略的細節當中……

一聲謝謝露馬腳

北大公共衛生學院碩士畢業的李晨陽,是上海浦東機場海關值機處值機四科關員。

3月3日,一個來自東南亞的航班於凌晨2時抵港,李晨陽提前獲悉,機上有兩名自伊朗出發轉機回國的留學生,系此前已被通報的寧夏中衛伊朗輸入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李晨陽登機後,除重點鎖定兩名密接者之外,還篩查出了另5名在伊朗留學的中國學生。對上述7人的測溫均顯正常。

然而,在給他們發放健康申明卡時,一處細節被李晨陽捕捉——5名非密接者中的一人,在接過健康申明卡時,輕聲說了聲“謝謝”。

在這兩字間,李晨陽聽出了極易被忽略的鼻音。她隨即對這名學生開展流調,並安排他優先下機,途中又聽他有輕微咳嗽。

種種跡象讓李晨陽迅速作出判斷,在此後與旅檢同事的交接過程中,她提醒務必著重進一步排查此學生……兩日後,她獲得確切消息,寧夏中衛伊朗輸入確診病例的兩名密接者核酸檢測為陰性,那位說了“謝謝”兩字的非密接者,反而核酸陽性。

回國航班上,入境旅客一聲帶鼻音的“謝謝”露出馬腳


李晨陽與同事一起登機檢疫。(供圖)

發現疑點

三溫的溫差間隔不夠統一

浦東機場海關檢疫關員中有一位剛休完哺乳假的二胎母親朱馨怡,因分娩中盆底肌損傷在家休養的她,今年1月2日歸隊後即遇疫情。

回國航班上,入境旅客一聲帶鼻音的“謝謝”露出馬腳


朱馨怡在登機檢疫。(供圖)

與病毒貼身搏鬥時,她對蛛絲馬跡高度敏感,絲毫不松。

疫情初期,在某個自日本進境的航班裡,她鎖定了一名重點地區旅客,給旅客測了額溫、耳溫和口溫,顯示均未超標。唯一的疑點在於,這三溫的溫差間隔不統一。要知道,人體的各器官和組織的溫度雖然呈現複雜分佈,但彼此的溫差應在合理的範圍內(例如腋下溫度一般比舌下溫度低0.5攝氏度),不然就說明機體可能存在問題。

醫學背景和專業敏感令她直覺,其中有蹊蹺。旅客聲稱,她在日本旅遊已超過14天,但朱馨怡刨根問底時,對方暴露出許多邏輯漏洞——旅客說,她本要與丈夫同去日本,但丈夫因武漢管控沒出來,但她又否認自己14天內去過武漢……朱馨怡邊問邊觀察,但見對方眼神遮掩、言語含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