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選擇死亡,也許是一種荒誕的“向生”的活法

加繆說:“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

鄭智化在歌中唱到:“別哭,我最愛的人,今夜我如曇花綻放在最美的一剎那凋落,你的淚也挽不回的枯萎。”

對於已經用生命作出決定的張國榮來說,這樣的話顯得有些太矯情了。

對於張國榮的這種死法,我們能說些什麼呢?

張國榮選擇死亡,也許是一種荒誕的“向生”的活法

最正常的反應,當然是惋惜,不解與痛惜。有的人會憤怒,恨他這樣突然離開世界,其實這樣的恨也是一種愛,還有的人則對他的自殺表示鄙視,認為這是一種沒出息的行為。

這些話張國榮都感覺不到了,那麼就讓我們尊重他的這一選擇吧。

“不要告訴我永恆是什麼,我在最燦爛的瞬間毀滅”,我相信他從樓上躍下的時候,大概不會有這麼詩意的念頭。但是,我還是尊重他用自己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張國榮選擇死亡,也許是一種荒誕的“向生”的活法

看一下張國榮飾演的電影角色:《霸王別姬》中的戲痴程蝶衣也許是他的自我寫照,我實在想不出還有誰能比他演得更好。《英雄本色》,《縱橫四海》之類的動作片中,他永遠是小弟弟,儘管身手也很瀟灑,但小脾氣總是有的。《倩女幽魂》中的文弱書生寧採臣,也是不做第二人想的,他的執迷。《金枝玉葉》,《阿飛正傳》,《安娜瑪德蓮娜》,《春光乍洩》中,他都是城市中俊秀而蒼白的青年,倔強的憂鬱,彷徨的迷離。而在《胭脂扣》,《白髮魔女傳》中的負心漢,則抒寫出他內心的優柔。

張國榮無疑是敏感而脆弱的,甚至傳出了他精神抑鬱的說法,作為平靜生活的我們,也許根本體會不到他活的痛苦。

張國榮選擇死亡,也許是一種荒誕的“向生”的活法

我們大多數人只是和外面的世界抗爭,但有的人除了和世界打,還要和自己交戰,他們承受的內心的掙扎,分裂,絕望,即使我們不悲憫,也不應該去鄙視的。

再提起加繆的那句話:在荒誕的世界中,人最終能夠堅持一種信念,擔當荒誕。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麼做的,而對於那些擔當不下去的人呢?從荒誕中掙脫出來是不是一種解脫?自殺是不是一種活法?選擇自殺是不是一種自由?

張國榮選擇死亡,也許是一種荒誕的“向生”的活法

我知道這樣的話,好像不應該說出來,我也不知道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我想起了自殺的詩人海子,以及他所處的那個年代。

那年頭海子可以從南走到北,從北走到黑,在他自殺前的流浪歲月中,可以,身上沒有一分錢,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據說他走進昌平的一家飯館,開門見山說自己沒錢,但可以給老闆背詩換頓飯吃,老闆說詩他聽不懂,但他可以管詩人吃飯。

大家的眼中只有海子,可有誰注意到他旅途中的路人,冬天裡的柴禾,四季中的糧食?

是他們,不懂詩卻懂得尊敬詩人的人們,給了他所需的養分,綻放的信心,才讓詩人成為詩人。

最後,海子痛苦的興起,索性表現了一把自殺。

好在,他享受了選擇死亡的權利,社會也盡到了讓他吃飽飯的責任。

張國榮選擇死亡,也許是一種荒誕的“向生”的活法

讓我們也尊重張國榮的權利吧,這也許是對他亡靈的最好祝福。

在張國榮主演的電影《白髮魔女傳》中,姬無雙是個連體人,最後被練霓裳劈開,其中的弟弟臨死前說道:“從來沒有這麼舒服的躺著。”

我知道這樣的話也是不應該說出來,但我真的希望張國榮接觸到大地時,是這樣沒有痛苦的離開。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最後,我用泰戈爾這句詩結束今天這篇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