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自己會說話


大話明清/瓷器自己會說話

(圖片系館藏明青花罐)

瓷器,查英漢字典始知,英文翻譯有porcelain和chinaware,前者屬正式名稱,後者乃別稱。

說起來挺有意思。中國使用“China”英文名稱是公元1912年,可西方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認知這個東亞國家了。到底“China”一詞起源於何時,具體有哪些造意,還需進一步探索和考證。

有學者認為,“China”是漢語“昌南”(原景德鎮名)的音譯。景德鎮瓷器大量流傳到海外後,使得“瓷”(china)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美國遺產大詞典》解釋“China”一詞與公元前三世紀的秦朝有關,“China”是秦國的“秦”的譯音。

是瓷?是秦?是絲?是茶?在此並不重要,有興趣的可進一步探索尋覓。至少明白這個東西不簡單……

chinaware的英文意思是中國器皿,china則是chinaware省略詞尾ware後的簡化。所以,china亦為英文瓷器。大寫開頭China是中國,可見,瓷器作為國粹,文化源遠流長……

盛世收藏。明清瓷器有著驚人的美感和底蘊,代表了中國製造、中國文化、中國匠人的諸多品質和文化,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結晶。

明呈宋元,尤以青花瓷為最。明代時期,各窯口瓷器逐步被景德鎮窯一統天下。因其釉上彩、釉下彩、單色釉、鬥彩等色彩斑斕,釉色出眾而聞名遐邇,格外出彩。也被多數藏家視為一生追求,擁有一件佳品而得願。

特別是宣德時期青花,以胎釉精細、精雅古樸、髮色濃豔、渾然莊重、造型品類多樣、紋飾優美而頗負盛名。我想,它至少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藝術極致的思想觀念。

成書於清代的《南窯筆記》宣窯中講宣德青花“宣窯一種,極其精雅古樸,用料有濃淡,墨勢渾然而莊重,青花有滲青,鐵皮鏽者”。


大話明清/瓷器自己會說話

(青花庭院仕女圖高足碗,明宣德,高10.3cm,口徑15.2cm,足徑4.4cm。清宮舊藏。

此件器物,紋飾佈局疏朗,場面開闊,意境清幽。所繪的仕女賞畫情景,表現出一種恬靜淡漠的格調,有青花楷書款,屬於典型的宮廷御用器。

這個時期,為何青花如此出眾?焉何被譽為“開一代未有之奇”?

明張應文《清秘藏》論窯器中描述“我朝宣廟窯器,質料細厚,隱隱橘皮紋起,冰裂鱔血紋者,幾與官、汝窯敵。即暗花者、紅花者、青花者、皆發古未有,為一代絕品”。

其實,對瓷器有研究者都清楚,這主要與蘇麻離青進口青料有關。據說是鄭和從西洋帶過來的。我們不去考究,但此種料含鐵量高,含錳量低,故稱“高鐵低錳”料。蘇麻離青發色深沉濃豔,在爐火氣氛好的情況下能燒出寶石般的色澤確是事實。

大話明清/瓷器自己會說話

(故宮藏明宣德青花海水龍紋缽)

當然,精美者人皆效之。又尤以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為成功,達到另一藝術巔峰。

大話明清/瓷器自己會說話

(故宮藏康熙五彩蝴蝶紋瓶)

大話明清/瓷器自己會說話

(故宮藏乾隆 粉彩鏤空“吉慶有餘”轉心瓶)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俗稱“清三代”。也是我國瓷器集大成的時期,隨後,傳統制瓷業就由盛而衰了……

瓷器自己會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