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成大醫,能捨《易》乎?


欲成大醫,能捨《易》乎?

《周易》是一本專門講陰陽變化的書,而且這個陰陽的變化它用一個二維的圖像表示出來,這就使陰陽的變化更為直觀、更為清晰。

特別是描述一年的陰陽變化,它有專門的“十二消息卦”,即復、臨、泰、大壯、夬、乾、姤、遯、否、觀、剝、坤,如果用一句詩來記憶十二消息卦,就是“復臨泰壯夬乾姤,遯否觀剝坤二六”。

其中復卦對應的是老歷十一月的變化,依次類推,臨為十二月,泰為正月,大壯為二月,夬為三月,乾為四月,姤為五月,遯為六月,否為七月,觀為八月,剝為九月,坤為十月。

欲成大醫,能捨《易》乎?

欲成大醫,能捨《易》乎?

上述的十二消息卦,在易系統裡又叫別卦,它是由兩個經卦重疊而成的,經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八卦系統,別卦也就是常說的六十四卦系統。從十二消息卦裡,我們可以看到,除了乾、坤兩卦以外,其他的十個卦都是陰陽爻混雜在一起,既有陰,也有陽。而乾、坤兩卦不同,它是純陰純陽。乾卦由兩個純陽的經卦(乾)重疊而成,所以,又稱重陽卦。坤卦由兩個純陰的經卦(坤)重疊而成,所以,又稱重陰卦。從復卦開始我們可以看到,陽爻在逐漸增多,標誌著陽氣的生髮、釋放在不斷地增強,一直到乾卦,變成六爻皆陽,變成重陽,陽的生髮、釋放也到了最大的程度。再往下去怎麼樣呢?


重陽必陰。所以到了下一卦,到了姤卦的時候,上述這樣一種陽的格局就起了根本的變化,陽不再增長了,而陰卻悄然而起。 姤卦所對應的月份是五月,而姤卦對應的這樣一種重陽必陰的轉換則發生在五月的夏至節上。“至”不是到來的意思,“至”的意思是極限。夏為陽,到夏至這個點上,陽的增長已經到了極限,而物極必反,所以就有這個“夏至一陰生”的變化,就有這個陽極生陰、重陽必陰的變化。姤卦以後,我們看到了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格局,陰不斷在增長,而陽不斷在萎縮,直到坤卦,變成六爻皆陰,變成重陰。而重陰必陽,所以,到了下一卦,到了復卦,又重新轉入陽的格局。於是我們又看到了一個陽爻不斷增長,陽氣的釋放漸漸增強的過程。


在上述這個變化過程中,我們還應留意另一個問題,這就是重陰必陽的變化,一陽生的變化並不發生於立春,而是發生在隆冬。同樣,重陽必陰的變化,姤所涵的一陰生的變化,也沒有發生在立秋,而是在盛夏。這又反映了陰陽的另一個顯著的特徵,那就是:陽生於陰,陰生於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欲成大醫,能捨《易》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