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曝!瑞幸涉虛假交易22億 或臨集體訴訟 投資人:不排除倒閉的可能


自曝!瑞幸涉虛假交易22億 或臨集體訴訟 投資人:不排除倒閉的可能


ID:BMR2004

“小藍杯”上頭條!

4月2日晚間,連鎖咖啡品牌瑞幸咖啡(Nasdaq:LK)爆出黑天鵝事件,稱自查發現公司首席運營官(COO)劉劍財務造假,牽涉約22億元交易額。此外,美國多家律所對其發起集體訴訟,控告瑞幸作出虛假和誤導性陳述,違反美國證券法。

美東時間4月2日晚間,瑞幸咖啡股價暴跌,美股盤前一度跌超80%。開盤後,瑞幸咖啡股價就觸發熔斷機制,在20分鐘內連續三次觸發熔斷。瑞幸咖啡共計在盤中六次暫停交易,跌幅68%。截止4月2日收盤,股價報收6.40美元, 股價跌幅75%。

自曝!瑞幸涉虛假交易22億 或臨集體訴訟 投資人:不排除倒閉的可能


公告中稱,瑞幸內部調查顯示,從2019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與虛假交易相關的總銷售金額約為22億元。

而就在今年1月底,渾水公司發佈沽空報告,認為瑞幸咖啡在經營數據等方面存在作假和欺詐行為。報告中指出,瑞幸咖啡誇大了門店商品的銷售數量,將2019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每店每日的商品銷量至少誇大了69%和88%。

瑞幸此番造假行為究竟會帶來多少經濟損失?第四季財報還能發出嗎?對於投資人該如何交待?瑞幸還能翻身嗎?

“自曝”22億元造假

2020年4月2日,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 Inc.)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已成立。專門委員會負責監督在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財年的合併財務報表審計期間提請董事會注意的某些問題的內部調查。

特別委員會由董事會的三名獨立董事肖恩先生、樸天若先生和魏源宗先生組成,邵先生擔任董事長。特別委員會已就內部調查保留了獨立顧問,包括獨立法律顧問和法務會計師。特別委員會已任命Kirkland&Ellis為獨立外部顧問。Kirkland&Ellis在FTI Consulting的協助下擔任獨立的法務會計專家。內部調查處於初步階段。

特別委員會今天提請董事會注意以下信息:從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公司首席運營官兼董事劉劍先生以及向他報告的幾名員工從事了不當行為,包括捏造某些交易。特別委員會建議採取某些臨時補救措施,包括中止劉劍先生和涉嫌不當行為的此類僱員,以及中止與已確定的虛假交易涉及方的合同和交易。董事會接受了特別委員會的建議,並針對目前確定的參與偽造交易的個人和當事方實施了這些建議。本公司將對負責不當行為的個人採取一切適當的行動,包括法律行動。

內部調查在初步階段確定的信息表明,從2019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與虛假交易相關的總銷售金額約為人民幣22億元。在此期間,某些成本和費用也因虛假交易而大幅膨脹。上述數字尚未經過特別委員會,其顧問或公司的獨立審計師的獨立驗證,並且可能會隨著內部調查的進行而改變。公司正在評估不當行為對其財務報表的整體財務影響。因此,投資者不應再依賴公司之前的財務報表和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九個月以及自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的兩個季度的收益發布,包括先前的淨收入指導來自2019年第四季度的產品以及與這些合併財務報表有關的其他通訊。調查正在進行中,公司將繼續評估其先前發佈的財務狀況和其他可能的調整。

對此,《商學院》記者就公告內容、22億數額、處理辦法等相關問題聯繫瑞幸咖啡的相關負責人發送採訪函,截至發稿未得到任何回覆。

“這對中國人的信譽有很大影響,今天港股開盤後陸正耀的另一個公司神州租車跌幅也超過40%。”星瀚資本CEO楊歌指出,美國向來不信任中國商業,這次逮到一個大的,對中國資本運作有比較惡劣的衝擊。

“瑞幸不排除倒閉的可能。”楊歌強調,在美國公眾信譽問題是最嚴重的問題,幾乎沒有重啟可能。

或面臨集體訴訟

劉劍是誰?

據瞭解,劉劍於2005年獲得中央財經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學士學位。2008年至2015年,先後擔任神州租車車輛管理中心副主任和收益管理負責人;2015年至2018年擔任神州優車收益管理負責人。自2018年5月起擔任瑞幸咖啡首席運營官。與瑞幸大部分高管一樣,劉劍此前也是瑞幸咖啡創始人錢治亞在神州優車團隊一員。2015年至2018年,劉劍擔任神州優車集團的收益管理主管。在更早的2008年至2015年,他先後擔任神州租車車輛管理中心副主任和收益管理負責人。

不過,上市公司的高管造假而其董事會不知情的狀況可能性較小。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創始人律師封躍平指出:“對公司而言這個人扛不了雷,最終還是公司承擔責任。投資人面對的是公司,集體訴訟基本不可避免。”

“如罪名坐實,或面臨20-25年的刑罰。” 封躍平指出,這個要看雙方對抗的程度,一般會在一年左右,高管可能構成惡意證券欺詐面臨刑事責任。這個SEC(美國證監會)的調查應該也會很快啟動。

隨後,據外媒消息,美國已有多家律所對瑞幸咖啡提起集體訴訟,控告瑞幸作出虛假和誤導性陳述,違反美國證券法。目前,該項集體訴訟已於2月13日在紐約南區地方法院立案。

美國律師事務所Block & Leviton宣佈,已就證券欺詐行為對瑞幸咖啡公司和特定管理人員提起集體訴訟。在此之前,美國加州的GPM律所、 Schall律所,紐約州的Gross律所、Faruqi律所、Rosen律所和Pomerantz律所等均表示,在2019年11月13日至2020年1月31日間購買過瑞幸咖啡股票的投資者如果試圖追回損失,可以與律所聯繫 。

據3月1日開始實施新《證券法》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證券發行和交易活動,擾亂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市場秩序,損害境內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處理並追究法律責任。”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許浩指出,這意味著,證券法規定了國內監管機構有權對境外上市公司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理,因此。國內監管機構可能會密切關注美國監管部門的動向,並採取相關措施。也可能會對瑞幸咖啡的國內公司進行前期的調查取證。如果,證監部門啟動調查程序,瑞幸咖啡可能成為為新證券法實施後,監管機構對境外上市公司追責的第一起案件。

曾遭做空

“早在一年前,我對瑞幸就做出了其預判。” CEO諮詢顧問、《增長五線》作者王賽強調,瑞幸現在面臨的不是商業問題而是法律問題。

自瑞幸咖啡成立起,碰瓷星巴克、高價補貼、持續虧損等等話題不斷。一路走來,瑞幸咖啡的商業模式一直以來也都頗受爭議。

今年1月31日,第三方調查機構渾水研究發佈的一份報告表示,瑞幸咖啡運營數據造假,並且指出瑞幸慣用的“燒錢”模式存在重大缺陷。該報告稱,瑞幸咖啡單均商品數從去年二季度到去年四季度持續下降,有效銷售價格在去年三季度被虛增。

渾水研究認為,瑞幸咖啡的商業模式並不成立。咖啡作為功能性產品在國內的終端需求有限,瑞幸的用戶群都是價格高度敏感的消費者,瑞幸無法在提高價格的同時保持銷量,所以無法盈利。

而對於運營數據是否造假、遭做空後資本市場是否受到影響等相關問題,《商學院》記者採訪瑞幸咖啡方面,但並未收到任何回覆。

不可否認的是,瑞幸咖啡規模的持續擴張卻並沒有帶來相應盈利,反而持續虧損。

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瑞幸咖啡總營收為人民幣15.42億元,同比增長540.2%。季末門店數量為3680家,較2018年第三季度末的1189家增加209.5%。門店營業利潤率為12.5%。當季淨利潤為虧損5.32億元。GAAP每ADS虧損2.24元,不及預期的虧損0.41元;非GAAP每ADS虧損0.26元,但好於預期的虧損0.37元。

瑞幸咖啡招股書和財報顯示,瑞幸咖啡2017年虧損5640萬元,2018年虧損16.192億元,去年前三個季度虧損17.017億元,共計33.771億元,歸屬於股東淨虧損達到54.6億元。

“瑞幸咖啡入市後一直鉅額虧損,那虧損是不是致命問題?虧損不是問題,並不等於虧損背後的價值邏輯不是問題。”王賽指出,互聯網企業分為三種:原生形互聯網公司、再生形互聯網公司以及互聯網營銷的公司。網絡效應、壟斷性、用戶留存——這三個戰略邏輯的答案,才是瑞幸虧損是否致命的“命門”。

截止2019年底時,瑞幸咖啡直營門店數達到4507家,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除上海外,在所有主流城市門店數量均為第一。

“瑞幸需要切入市場和收穫更多數據。這也就是為什麼瑞幸咖啡寧願虧本也要不斷的補貼用戶。”零售行業獨立觀察者、新零售頻道創始人王曉鋒稱。

就在今年1月份,瑞幸咖啡發佈了智能無人零售戰略,推出了無人咖啡機“瑞即購”和無人售貨機“瑞划算”兩大智能終端,宣佈進軍無人零售領域。錢治亞稱瑞幸咖啡正在構建一個“自由流量+自有產品”的智慧零售平臺。

早在瑞幸咖啡上市之時,創始人兼CEO錢治亞就表示過,瑞幸暫不考慮盈利,補貼政策還將持續3至5年。

而如今,瑞幸咖啡能不能活到3到5年還是個未知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