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米為例談談價值投資的盲區

以小米為例談談價值投資的盲區

導語:搞清楚公司值多少錢是投資的第一步,搞清楚公司市值趨近價值的關鍵條件是第二步,畢竟每一筆操作都有機會成本。

二級市場的價值投資基本就兩個流派:

(1)撿帶股息的“菸屁股”。在港股,股息8%左右,5-7毛錢股價買價值1塊錢菸屁股(業績沒什麼成長性的上市公司),股息就足矣跑贏通脹,往往等個幾年,一攬子股票就能價值迴歸到0.7-1元錢。這個策略是一錘子買賣,得不斷的尋到符合股息和PB/PE都合適的標的。這方面@管我財是大家。

(2)分析基本面精選優質公司。也是7毛錢買1塊錢的股票,不同之處在於,這些股票對應的公司,成長性不錯,來年春天,股票價格和內在價值的關係還是7毛對1塊。持續持有,期許能夠在更長的時間內賺公司成長的錢。

後者是今天想聊的,這種類型的投資者往往很僵硬。

假如,你研究100家上市公司,調查了它們賽道的增長潛力,掌握各分部商業模式的核心,摸清楚財務數據。通過測算得到其中5個未來三年預期ROI在20%左右。

這時你該如何取捨,每個股票買20%倉位?還是扔硬幣先押注一隻股票等達到目標價了再買另外的?亦或市值大的看起來更穩多買一點?

其實,知道一家公司大概值多少錢,往往只是投資第一步(雖然這第一步已經很難了)。你還需要搞清楚以下這些問題,它們在弱有效市場都會對市值產生影響:

  • 公司的價值標籤;
  • 分部的成長性;
  • 盤外事件對資金配置的影響;
  • 外部強力競爭者的壓制;
  • 管理層是否與股東價值一致。

把這些問題,都在小米集團-W(HK:01810)身上問一遭,你就會知道它為什麼漲不動了。


01

小米初印象,食物鏈底部的低價手機


無論外界怎麼鼓譟AIoT,電視出貨量多少,小愛同學活躍用戶多少,生態鏈如何強健。

小米這兩個字給投資者的主要觀感,依然是食物鏈底部的低價手機!

說它是食物鏈底部。要知道,賺錢最多都在上游的SoC手上(SoC即System on a Chip,把系統做到一個芯片上),比如高通的SoC集成度最高,往往包括CPU,GPU,RAM,ISP,DSP,Modem,Codec等部分,什麼小米、Vivo、錘子等手機廠商在某個部分小改一下,換個部件作為突出噱頭宣傳。高通出了新一代SoC,馬上就搶著基於其發旗艦機。硬件部分就這麼回事。

說它價格低,因為手機ASP才980元。2019年,小米智能手機分部收入1221億元,銷量1.246億部。

說它是手機,因為手機收入佔比接近六成。2019年智能手機收入1221億元,佔總收入的59.3%。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621億元,佔總收入的30.2%。互聯網服務收入198億元,佔總收入的9.6%。

你可以說小米效率高。但在這個羅曼蒂克的消費主義的時代,沒有錢才用小米手機是事實,哪個屌絲不想換個蘋果手機。

先入為主的印象。

就是估值被看輕的理由。

等到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智能手機收入”;“AI+IoT”戰略的持續宣傳,小米給人的印象自然會改變,這可能在2021年中能看到(基本假設是小米手機高端化不太成功,見上一篇寫小米的文章《小米的高端化很難成功,就像二戰時德軍的“導彈笑話”》)。


02

航母群裡旗艦不能停滯,互聯網公司往往不進則退


互聯網模式的公司,沒有穩住一說,往往不進則退。

陸正耀的神州專車,當初跟滴滴上路solo,也是火得一塌糊塗,現在瞅瞅成什麼樣了?通過神州租車的年報可見,平均每日汽車租賃組隊11.2萬輛,車輛利用率57.5%,一天能上50萬單嗎?而看滴滴,日單在2000萬以上。老陸的瑞幸也是,已經開始做無人售賣機這種想象力不大的事情,那基本上故事也講完了,到了不進則退的檔口。

陳歐的聚美優品,方丈,管我財等都買過,大部分看重街電的投資者,都低估垂類電商被綜合電商打擊的慘烈,2018年聚美優品賺不了錢的商品銷售額下滑到幾十億,抬頭看看大哥們,都是幾萬億的GMV。

每當某個大公司的某個分部業務增速放緩。對投資者的恐嚇是很大的。即使計算當前價位對應的ROI時,已經將分部增速放緩的影響考慮的很充分。

小米智能手機板塊,2019年在國內很拉胯,沒辦法華為太強勢了。2020年,小米準備拼一波5G,效果如何,之前小米10發佈會我已經判斷過了,且行且看吧。

有人說,“你等著被打臉吧”。我只能說,在個股頁我已經被米粉捶了很多次,反正現在小米股價仍然在10元左右,結果仍未料。如果哪一天,小米打了個漂亮的5G翻身仗,請那位股價到了13元過來炫耀的兄弟,繼續來提醒我買入,真心的。


03

重大突發事件,影響資金的配置


新冠疫情以來,先知先覺的資金都忙著換倉:

線下業務屬性重的公司,拋;

線上業務屬性重的公司,買。

就比如,平安的保險業務主要靠代理人展業,拋;美團外賣主要靠騎手履約,拋;平安好醫生,更為人所知的家庭醫生業務是純線上,漲;GSX的K12,純線上(而且只做規模效應最強的大班),漲……

小米遇到什麼個情況呢,新冠疫情之下,它的線下銷售遇到了問題,比其它需要線下展業的互聯網公司問題更嚴重!


好不容易逮著國內的新冠確診增速下去了,國內每天就增長100多例,日環比增加0.2%;結果國外的新冠確診數又爆發式增長,每天確診5.7萬例,日環比增加7%(信息來自支付寶主界面,截止4月2日17:40)。

這跟小米有什麼關係?你知道嗎,小米現在已經是中國少有的成功出海的公司,海外營收佔總收入比例44.3%,就快要一半一半。

以小米為例談談價值投資的盲區

疫情是一個長期的事情,隔離,封城等手段用上,控制得好,可能烈度很降低,人們敢出門活動,但出門購物的熱情勢必會降低,只有等疫苗出來時才是問題解決的時候。

問題是,疫苗什麼時候出來?

一期,二期,三期臨床怎麼說也得個12個月,世衛給的時間是12-18個月出疫苗。看看當初埃博拉,2014年的病毒,2016年11月疫苗被證明有效,2019年疫苗才真正的上市。


04

強者越強,頂級競爭者對市值的壓制


  • 2019年,華為出貨量2.4億臺,其中mate和P系列旗艦機發貨量超過4400萬臺,同比增長53%。
  • 小米同期出貨量1.246億部,旗艦機小米9的表現一般般。

華為是小米要面對的最強對手,不止是手機,兩者的邊界越來越重合。IoT領域,華為正瘋狂往前趕路,衝擊小米的陣地(現在還是小米要牛啤不少,但華為已經無法忽視):


2019年,華為HiLink生態平臺積累5,000多萬用戶、接入100多個品類,IoT連接設備總出貨量超過1.5億。與博世西門子、飛利浦、松下、東芝、安朗傑、佳能、卡赫、Blueair、羅格朗、Sonos、Bose、海爾、格力、美的等600多個家電品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IoT平臺已連接的IoT設備數(不包括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達到234.8百萬臺,同比增長55.6%;擁有五件及以上連接小米IoT平臺的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記本電腦)的用戶數增加至4.1百萬,同比增長77.3%;2019年12月,人工智能助理小愛同學的月活躍用戶數達到60.4百萬,同比增長55.7%。

小米的IoT,核心競爭力是生態鏈公司強聯合,關鍵點是大量採購降低成本。

華為呢,且不談什麼研發投入和“標準制定者”這種帽子,它的關鍵成功要素還不明朗。但他是華為,A股產業鏈公司多,在分析師群體中有聲望(瞭解的越多就越維護),容易影響市場的情緒,讓各階參與者對小米IoT看衰一籌。

與龐然大物同處賽道,無形之中就會對市值形成壓制。關於這一點,只要小米能在大家電持續取得成功,生態競爭力大成,到時候也就沒華為什麼事了。就看電視之外,小米是否能再有作為。


05

管理層是否與股東價值一致


上市公司賺錢,有時候跟股東沒啥關係,只有分到股東手裡才是真的。但往往像互聯網公司都處於高速發展時期,資金用於發展比分紅能產生更大的股東價值。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判斷,公司未來的是否有這個意願,如果沒有這個意願跟旁氏就沒啥區別,可以從兩點看:

(1)創始人從公司拿多少錢。

小米上市前,給雷總髮放6396萬B類普通股(或股份拆分後6.4億B類股份),2018年4月2日將98.3億元確認為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作為其對公司所做貢獻的獎勵。


這種上市發大量獎勵給創始人的事,京東也幹過,看看京東這些年的走勢。對於鉅額獎勵,雷總稱“不知情”。

(2)創始人控制的其他公司對於分紅的態度。


比如金山軟件,雷總是董事長,大股東(持股24.97%)。金山軟件這些年發展的一直是不溫不火,遊戲停滯;雲服務雖然還在增長但這是個規模為王的行業,陪添末座的金山雲前景不樂觀;辦公業務也就是這兩年衝上市,不多說了。


金山軟件的股價近六年一直在20港元上下波動,而分紅呢,微乎其微,16/17/19每股分港幣0.1元,股息率在0.5%還斷斷續續。在雲業務上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管理層窮兵黷武的慾望是滿足了,但股東收益也微不足道了。


06

寫在最後


小米現在這價位,說實話估值可以了,我自己瞎算的三年預期ROI是19.3%。但因為上述的01/02/03/04/05,只有當下列5個限制條件至少實現3個才是買入良機(前提是預期ROI不能低):

  • 小米營收結構變化,IoT佔比更大;
  • 甩掉“食物鏈底部的低價手機公司”標籤;
  • 國外新冠得到控制;
  • IoT除了電視以外再出一個大家電爆款;
  • 展示出管理層跟股東價值一致的誠意。

寫了這麼多,想講的道理很簡單:搞清楚公司值多少錢是投資的第一步,搞清楚公司市值趨近價值的關鍵條件是第二步,畢竟每一筆操作都有機會成本。


————分隔符————


歡迎交流。


往期文章精選:

  • 2020年,閉眼吹中國平安的人:非蠢即壞
  • 華大基因的新範式
  • 微觀騰訊:從組織行為學看社交帝國的價值
  • 美團換倉拼多多的邏輯
  • 美團的高估:碗形曲線,頻率之爭與生態包圍
  • 衰落的百度,連新氧都“打不過”
  • 京東股價萎靡的原因:“超級CEO工具箱”缺貨
  • 對於閱文的估值:有些大媒體很業餘
  • 不僅是“網文一哥”,閱文集團的全局變量與網絡效應
  • 科大訊飛:11年16倍的“最慘”人工智能公司
  • 老妖芒格2020年Daily Journal股東會問答:多數人再努力也仍是底層(萬字長文)
  • 現在,美團收購滴滴的最佳時機
  • 現在,阿里把優酷等文娛業務,賣給今日頭條的最佳時機
  • 阿里巴巴,21世紀的蒙古帝國
  • 小米的高端化很難成功,就像二戰時德軍的“導彈笑話”
  • 碧桂園、萬科、恆大和融創,今後五年誰最具投資價值?
  • 致海康威視22萬股東:智者務其實,愚者爭虛名
  • 分眾傳媒:做一道簡單的數學題
  • B站對標YouTube?除非把CEO陳睿換掉
  • B站,逃得過被“收編”的宿命嗎?
  • 愛奇藝的“無限對標流”
  • 陌陌、映客&獵豹:夕陽公司投資方略
  • 1年漲5倍,跟誰學的套路:名師百萬年薪和“殘值”回收
  • 留給“中國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的時間不多了
  • 市值管理技術哪家行?福建廈門找瑞幸
  • 傳音控股的“國際下沉”走到了終點?
  • 掃地機器人龍頭科沃斯:被小米系壓的“自斷一臂”
  • 小米和格力的“戰爭”全面升級
  • A股、港股、中概股企業的《慶餘年》
  • 你在嘲笑巴菲特,巴菲特在等你破產!
  • 致A股投資者:比小聰明重要1000倍的,是你的底層操作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