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3月27日,《法證先鋒4》終於大結局,收視一路高開的背後,是接連下跌的豆瓣評分。

最終定格在5.1分。

比起之前三部8.6、8.2、7.6的評分,差的不只是一點點。

強湊CP、案件平鋪直敘、缺乏煙火氣……一堆“罪狀”宣告了TVB這個經典IP的跌下神壇。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法證先鋒4》是TVB的經典系列,它代表的是TVB金字招牌的一類劇——刑偵劇

這裡說的刑偵劇,是TVB警匪劇中的一種類別,特指以香港警察部門中的刑事偵緝部警察(CID)為主人公,利用法證、法醫等其他部門的技術手段,通過縝密推理來研究犯罪和抓捕罪犯的電視劇

這些劇集中,懸念叢生而又撲朔迷離的情節,智勇雙全的主人公、兇狠殘暴的犯罪手法……一切都在滿足著觀眾的獵奇心理和“惡有惡報”的原始願望。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從《刑事偵緝檔案》到《法證先鋒4》,刑偵劇一直是TVB職業題材中屢戰不敗的法寶。

這類題材的開山之作《刑事偵緝檔案》近日也準備開拍第五部,有消息透露TVB將再次力邀影后惠英紅回巢助陣擔正主演,還有最佳男配角姜皓文,且加入視帝王浩信,袁偉豪、黃智雯、張振朗等藝人。

聯想到之前《法證先鋒》的第三和第四部的高開低走,《刑事偵緝檔案5》也未被太多人看好。

加上這些年《使徒行者2》、《隔世追兇》、《古靈精探》、《讀心神探》等類似劇集的走下坡,可以斷定:

那些曾經引以為傲的TVB刑偵劇,正在慢慢消失。

這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01

難以逾越的刑偵劇高峰


時光回到90年代,當時的TVB電視城有一位“無所事事”的監製——潘嘉德。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刑事偵緝檔案》監製潘嘉德

與杜琪峰一樣出身第四期藝員訓練班的他,首部電視劇是和汪明荃合作出演《四季情》,在劇集裡,他還只是個沒有名字的“龍套演員”。

此後他發現演員並不適合自己,於是轉行做了監製。

在入行的第21年,他迎來了監製生涯的重大轉機。

當時,他正籌備開拍《天降奇緣》,女主角是宣萱、郭藹明;男主角屬意張衛健,但張衛健那時候沒有檔期。

老闆當然不允許監製一直乾等下去,於是讓他新開一部。

此時的潘嘉德想到了推理小說。

老闆很有顧慮:這類電視劇一般主角對話很多,推理的東西說多了,觀眾也會覺得沉悶。

既然如此,潘嘉德決定:把推理橋段和情節放進警匪劇的框架裡面,突出劇情的起伏,再加點感情線。

誰來當男主角呢?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潘嘉德選了陶大宇。

1963年出生的陶大宇,1983年進入TVB藝員訓練班,和劉青雲、吳啟華、劉嘉玲、藍潔瑛、曾華倩、商天娥、吳君如等是同班同學。

在成為主角之前,他大部分角色都在跑龍套。一直到1991年的《灰網》和1992年的《壹號皇庭》,才讓他人氣急升。

1995年3月,《刑事偵緝檔案》橫空出世,拿下當年的收視冠軍,陶大宇也終於一嘗走紅滋味,獲得“壹電視大獎十大藝人”榜首。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張大勇這個帶點驕傲、帶點不羈又心細如塵的角色,讓他一瞬間成為“師奶殺手”。

據媒體報道,《刑事偵緝檔案》系列開播後,陶大宇隨劇組做宣傳時,經常被大量師奶粉絲圍住索要簽名及合影機會,場面一度被擠得水洩不通。

整個劇集5年內連拍4部,也創下了目前刑偵劇難以逾越的高峰。

為什麼如此受歡迎?除了演員本身的表演能力之外,案件推理過程固然是最重要的一環,犯罪者的犯罪動機和犯罪手法,同樣需要經得起好好琢磨與推敲。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回看連續4輯的《刑事偵緝檔案》,它的成功之處在於案件設置的精彩,情節緊湊撲朔迷離,線索環環相扣,主人公抽絲剝繭地進行推理,兇手動機和犯案手法都在觀眾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所有案件都在最後讓人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比如第二輯中的案件“第三個女人”——死者關亞倫過著雙重身份的生活,兩個嫌疑人妻子姚美寶和情婦施淑君都有時間證人,死者住處和發現屍體現場都曾出現過一個紅衣女郎,可是卻毫無蹤跡可循。

劇情進行到這一段落,觀眾也跟警方一起陷於思考:這個神秘的第三個女人到底是誰?她在哪裡?

案情此時峰迴路轉,李忠義發現原來姚美寶與施淑君原來是中學同學,二人不堪受關亞倫的欺騙和暴力,於是決定聯手殺了關亞倫。而目擊者看到的紅衣女郎則是由姚美寶和施淑君分別扮演的,她們先後出場,一個負責從家中接死者出門,另一個負責棄屍。

是的,佈局就是如此巧妙。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觀看劇情的過程中,似乎也跟著大勇和他的同事們一起收集破碎圖片,嘗試拼湊出一個完整的故事。

特別的是,每一個故事中都融入了道德倫理問題,看劇的同時也思考著如何做人。

由於刑事偵緝檔案系列是單元劇,每4—5集一個案件,因此每個案件都需要反覆打磨。

潘嘉德之前接受採訪也說過:

創作組很花心思寫作,導演也拍得很好,因為受那個劇本感染,受演員感染,所以都拍得特別好。

在拍攝之前,我都是這樣說,你們要去感受這個案子。那個分工也是很好,比如說這個導演拍三集或者五集,或者是六集才一個故事,完全是一個導演從頭跟到尾,然後他再去跟下一個導演溝通,演員的愛情大家也都要知道去到了那一個階段,大家都很一體。

看過這個案件他已經投入到這個案件中,什麼時候會給觀眾看到一點點穿邦,什麼時候設計給觀眾猜到一點,什麼時候一點都不提,所有的來龍去脈他們都知道。所以做那個戲真的是一次很好的合作,而且越來越成熟。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刑事偵緝檔案》打開了我們對香港刑偵劇喜愛的大門,當中感情線的進展同樣是吸引人關注的重點。


智勇雙全的張大勇,表面看上去吊兒郎當,但是在正義面前毫不退讓,很多案件都是在他的堅持和觀察細微之下得以破獲。

讓人抓狂的是,張大勇為人非常大男子主義,總是不願意坦誠表白高婕,拖拖拉拉直到第三部才得以圓滿。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常常在想,這次《法證先鋒4》湯洛雯的角色前身應該就是高婕吧。因為高婕(郭可盈飾)的人設,正是內心住著一個警察的女記者。對待愛情自信又自我的她,和張大勇從相識相知到相愛,經歷的一切都讓我們揪心。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到了1999年,《刑事偵緝檔案4》首播,主角第一次大換血,好在徐飛武俏君也不負眾望,成為萬千觀眾心中最留遺憾的CP。


02

冷僻、神秘的法醫題材


嚐到了《刑事偵緝檔案》帶來的甜頭後,監製刑偵劇越來越熟手的潘嘉德,在深入劇情的同時也試圖試獵更多的題材。

這次,他想到了法醫。

1997年12月22日,《鑑證實錄》播出,法醫這個冷僻、神秘甚至帶點恐怖色彩的職業隨著高收視成為了社會熱門職業,也讓陳慧珊貢獻出了演藝生涯中最被觀眾喜愛的角色——法醫聶寶言。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開拍前,陳慧珊等主創親自去觀摩解剖現場。

為了達到逼真的現場效果,當TVB得知屍體模型不但3萬元一個,還得從英國進口時,絲毫沒有猶豫就拍板定了下來。

播出後,劇集廣受好評,也讓陳慧珊順利提名了第二屆萬千星輝頒獎典禮視後,這時距離她加入TVB才短短兩年。

《鑑證實錄》之所以成功,在於繼承了《刑事偵緝檔案》在案件偵破環節中豐富的懸念以及縝密的推理,但是它更側重在對犯罪現場、受害者身體和證據的“鑑證”上,加強了法醫屍檢、法證鑑定的情節,這和以前警察獨挑大樑的故事有很大的不同。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法醫的介入讓故事更加懸疑, 有時甚至帶有驚悚的感覺。

除了證物的化驗, 還通過對死者的解剖而步步推測還原案發經過, 科技破案的比例在劇集中大大提升。

儘管情節內容的拓寬削弱了偵破推理的力度,但是總體上卻提高了刑偵劇集的專業度和新穎感。

觀眾在看劇的時候,也會感興趣如何通過犯罪現場和屍體身上的蛛絲馬跡來探查兇手,還時不時會被科普很多的法證常識。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比如第一輯開頭的連環殺人案,三名年輕女性被姦殺、棄屍,但是三人之間毫無聯繫,在那個缺乏監控的時代,讓警方一時陷入了僵局。

在這起案件中,法證部先後從地毯纖維、死者指縫中的藍色皮膚纖維、花粉等蛛絲馬跡入手,真相重重揭開令人慾罷不能的同時,也為我們打開了刑偵片的新大門。

人物的設置和感情線也一樣讓我們揪心。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嘴賤的重案組警探曾家原,沉默寡言的法醫聶寶言,嫉惡如仇、善良樂觀的小棠菜……每個人物都寫滿了故事,他們有血有肉有缺點,就像我們身邊的朋友一樣。

在案件逐漸水落石出的緊張過程中穿插人物的情感走向,讓觀眾的情感隨之豐富起來。這是其他同類電視劇難以比擬的,也是《刑事偵緝檔案》和《鑑證實錄》成功的原因。

現在回看,短短10年,TVB就出了這兩大系列。

幾乎可以斷定,90年代是TVB刑偵劇的黃金十年。

經過這兩部劇的磨鍊,潘嘉德也被奉上“TVB刑偵劇之父”的美名。

03

高峰過後總會有下坡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比如劇集的展現形式幾乎都是倒敘,幾乎都用死亡作開頭,用兇手伏法作結尾。

在推理套路的創新上後期也遇到了瓶頸。

因為看多了刑偵劇,我們就會發現,這些案件中犯罪者的犯罪動機很固化。

要麼是心理畸形,連環殺人。

《刑事偵緝檔案》第三輯的“密室奇案”,兇手程守安兒時因為保護弟弟程守望而被繼母打成痴呆,由於繼母愛穿蝴蝶圖案服飾導致他一看到蝴蝶圖案就會發狂,幼年時因此殺人,成年後再次於商場內殺死頭戴蝴蝶髮箍的少女翠兒;

《法證先鋒》4個系列的劇情都有因為心理畸形而連環殺人的案件。

要麼為了掩蓋自己的犯罪事實繼續犯罪。

《刑事偵緝檔案》第二輯有這樣一個案子:富商馬成昌和情婦袁天麗開車撞死曹兆貞的女兒,兩人給了警方假口供製造了意外車禍的假象,馬成昌無罪釋放。曹兆貞為替女兒報仇,不斷尋找新的證據,馬成昌為了避免醜事暴露,殺了曹兆貞並毀屍滅跡……

要麼因為對社會不公正採取以暴制暴的手段來犯罪。

《法證先鋒》第一輯裡少女Tracy仰慕法醫古澤琛卻得不到情感上的回應,當她看到古澤琛因為法律無法懲戒一些道德淪喪的人們而感到內心沮喪之時,原本善良上進的 Tracy 開始模仿偵探小說中的殺人橋段懲戒世人。

觀眾早已看慣了這些套路,想要再推陳出新就很難,這也讓2000年之後的刑偵劇不復當年輝煌。

如何找到出路呢?只有求變,讓風格更加多元化。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有劇集向“靈異”題材下手。

2004年,《隔世追兇》首播。

這部劇可以說是腦洞大開,混合了穿越、科幻的手法,郭晉安與父親在劇中相隔兩個時空聯手追查連環兇殺案。

看介紹你會以為是恐怖片,其實內裡是充滿著反轉與溫情的刑偵片。雖然案件質量一般,但勝在有亮點和誠意,十分吸引人。

2007年的《通天干探》看片名就知道也帶著靈異色彩,說的是元彪利用第六感破案;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隨後,《古靈精探》和《囧探查過界》裡男主角更是有女鬼協助,總在案件陷入僵局之時獲得關鍵線索。

依靠通靈等玄幻手段來查案,始終不是刑偵劇的本意,看得多了也會食之無味。

不能只靠靈異查案,又想不出更新的推理橋段,那就專注談情吧。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2010年播出時候取得平均收視32點的《談情說案》,應該是談情談得最為深入的刑偵片了。

劇集講述的是物理天才景博,通過自身超凡的物理學知識,頻繁協助警方破案故事。

故事很簡單,更側重表現林峰和楊怡兩位主人公劇中“階級差別”式的愛情,看上去更像是偶像劇。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也有劇集創造性地加入了心理分析的專業戲碼,比如2009年推出的《仁心解碼》。

獨特的精神科題材+刑偵+感情,算是當時比較新鮮的產品。

到2010年利用“微表情分析”瞭解他人心理,從而破解案件謎題的《讀心神探》,著重的都是心理分析。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讀心神探》裡面,林保怡飾演的姚SIR將讀心術發揮得淋漓盡致,犯人一個無意識的小動作,或者一個不起眼的神態表情,都足以成為破案的關鍵。

在劇集中頻繁亮相的“人際交往距離”、“微表情”、“肢體語言”等學術名詞,也讓觀眾對相應的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知識有了初步瞭解。

印象比較深的就有:“揉鼻子代表說謊; 眼睛向左上方翻動表示回憶,而向右上方翻就代表說謊話; 如果一個人視線和手指方向不相同也表示說謊”。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讀心神探》題材可以說是非常好了,可惜當年風頭不敵《巾幗梟雄》,後續也沒有繼續深挖。

奉承港人的娛樂化精神,也有編劇認為,刑偵劇也可以不那麼正經。

於是,我們看到了不那麼高大威猛的偵探,這些偵探很另類也很有個性。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2004年黃子華和蔡少芬合作的《棟篤神探》,可以說是這方面的翹楚。

探員莫作棟(黃子華飾)手腳慢、體能差,腦筋可是動的快,智商更是一等一。

分析案情經常不按牌理出牌,卻又能於細微處看出破綻,人設確實挺討喜。

他破案無數,但冤家路窄,多次碰上保險經紀李慧慧(蔡少芬飾)。

李慧慧機敏活潑、誇張搞笑,在莫作棟身邊就像“柯南”一般的存在。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整個劇集的案件設置都很常規,暗示也足夠明顯,基本能猜到所有兇手,但是兩人合作的搞笑火花足以掩蓋一切不足。

《棟篤神探》在當年首播時錄得平均收視32.5點,大結局平均收視35點,最高39點,觀眾人數256萬,黃子華的“棟篤笑”魅力可以說是無敵了。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2008年《古靈精探》中郭晉安也被塑造成“風衣長毛怪”,整天漫畫書不離手,他所在的部門兇案調查分部 (Death Investigation Extension)也匯聚了各種各樣被其他部門放棄的古怪的警員。

看似不太正經的主角人設,也給整部劇帶來了歡樂的基調。

04

刑偵劇黃金時代的一抹餘暉


但這一切,都不是刑偵劇的靈魂所在。

只有真正聚焦在案件的偵破上,才有可能出精品,TVB也從未放棄對刑偵劇天花板的試探。

2005年9月,因為《隔世追兇》《奪命真夫》等破案題材劇集的大受歡迎,再加上古代法醫題材劇《洗冤錄》的高收視,TVB決定開拍一部以法證為主的推理劇《法證先鋒》,並由梅小青監製,蔡婷婷、陳靜儀編審,視帝歐陽震華與蒙嘉慧主演。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因此,就有了從《鑑證實錄》延伸而來的《法證先鋒》,彌補了法證題材的空缺。

《法證先鋒》同樣是將法證、法醫、重案組有機結合,講述警察與法證工作人員的共同合作, 但是與《鑑證實錄》 所不同的是,這部戲裡對高科技的依賴性更強, 和現在所推崇的“零口供”查案的手法不謀而合。

在剛剛落幕的《法證先鋒4》,我們會看到法證人員、法醫會和警方一樣最早到達現場,蒐集證物, 包括碎掉的玻璃渣, 牆上的腳印,被扔進垃圾堆裡的衣物、 排水溝裡的汙水等等。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通過細緻的化驗和電腦程序對現場的恢復,向警方提供更詳盡的破案線索。有時候甚至在化驗證物之後便可以直接破案,很強調證據的重要性。

隨著時間推移,該系列展現出來的鑑證科技、醫學知識越來越高能,也突出了法證在案件偵破中的重要性。

監製梅小青說,《法證先鋒4》高科技破案並非虛構:“聯繫了他們,才發現現在科技發展得太厲害了,用儀器一檢驗,就能找到兇手啦。”

前兩部是同一班人馬,因劇情連貫、演員出彩,被觀眾奉為經典。

2006年首播的《法證先鋒》收視最高達43點,成為當年的收視第二,還收穫了2006年TVB臺慶的7項提名。

其最大的優點,就是承襲了《刑事偵緝檔案》和《鑑證實錄》兩部經典之作的敘事風格,以偵破案件為中心,故事集中緊湊,懸念設置得當。

相較於同時期的刑偵劇,《法證先鋒》的推出還是讓早已失望的觀眾過了一把刑偵癮。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第三部改由黎耀祥主演,角色依然是高級化驗師,同樣性格冷靜,頭腦精密,處事謹慎,知識淵博。張可頤飾演的女法醫,也是幹練沉穩,極具說服力。

就這樣,《法證先鋒》前三部成了TVB刑偵劇黃金時代的一抹餘暉。

但到了《法證先鋒4》,我們已經無法看到這抹餘暉殘存的溫度了。

沒有讓人驚喜的推理手段,也沒有真實感的感情關係,這一切讓他的豆瓣評分跌倒了及格線之下。

這種情況背後,正是幾年來TVB臺前幕後的出走潮帶來的後遺症。

眾所周知,除了不少一線的花旦小生出走,編劇組也是出走的重災區。

據當時的香港媒體報道,2011年監製梁家樹負責的組別,共有五名編審及十名編劇請辭,而曾勵珍負責的組別,也有兩名編審及數名編劇請辭。

人才的流失,也讓TVB的內容創作因為不敢創新出現疲軟。

《巾幗梟雄》監製李添勝曾直言:

拍《24》、《CSI》那類的美劇,TVB不是不行,但高層擔心以師奶為主的收視群體會不接受,為了保證每部劇都有七成以上的收視,太創新、太顛覆的電視劇都沒辦法拍,因為這關係到你的飯碗,一旦收視低了,作為監製就有下崗之憂。

這也就不難解釋,在《法證先鋒》3和4中,為何要給主角們增加戀愛戲碼了。

正在消失的TVB刑偵劇

不知道,即將開拍的《法證先鋒5》以及《刑事徵集檔案5》,能不能讓已經失望的觀眾,再次過一把刑偵癮?

從現在開始,你有權保持沉默,但是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將成為呈堂證供。”——永遠忘不了刑偵劇這句洗腦的臺詞,但願未來的TVB刑偵劇,能給我們帶來新的刺激和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