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相聲界曾經的輝煌—青曲社

昨天在頭條上面發了一篇《喜劇界的六大巨頭》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在評論區問我“青曲社”呢?所以我搜集的各方資料,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西安相聲界的輝煌—青曲社。

西安相聲界曾經的輝煌—青曲社

青曲社是陝西西安的一個相聲社團,在2007年創立。以鄭文喜 、鄭小山、張常泰、張常鎖四位老藝術家為首。

西安相聲界曾經的輝煌—青曲社

這四位老師藝術家從輩分上面論是比郭德綱高一代的。鄭文喜老先生,八歲學藝,自幼登臺,之後在全國各個地方演出。有人這樣評價老先生“兩條瘦腿遊天下,一身絕藝冠九州”。足見老先生在相聲方面的造詣有多深。

西安相聲界曾經的輝煌—青曲社

鄭文喜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老先生曾經苗阜(鄭文喜的乾兒子)的手將《張雙喜捉妖》的錄音孤本送給郭德綱,也本著將相聲藝術傳承下去,將相聲發揚光大的角度出發。郭德綱在演出《張雙喜捉妖》時曾多次表示對鄭老先生的感謝。不想被有心人當成了炒作的籌碼。

鄭小山先生13歲學相聲,師傅王本林是相聲大師馬三立的得意弟子。代表作有《戲劇與方言》《對對聯》《賣布頭》《廣告漫談》等。張常泰、張常鎖是親兄弟,出生於相聲世家,其父是陝派相聲創始人張玉堂先生,師承相聲前輩連笑昆先生(馬三立之徒)。所以這三位老先生都是馬三立先生的徒孫。

西安相聲界曾經的輝煌—青曲社

新一代的領頭人是苗阜(師從鄭小山)和王聲(師從鄭文喜)。

西安相聲界曾經的輝煌—青曲社

西安相聲界曾經的輝煌—青曲社

苗阜可以說是青曲社的創始人,原名為陝西青年曲藝社。苗阜最開始一直在陝西的文藝界活躍。2013年11月,參加北京喜劇幽默大賽,表演相聲《滿腹經綸》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走紅。走紅後參加很多地方春晚,在喜劇節目中擔當嘉賓,導師。

西安相聲界曾經的輝煌—青曲社

但現在新聞,電視都比較少看見青曲社的身影。一方面現在德雲社的發展確實對其他相聲團體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另一方面這與領頭人的一些作為也有很大關係。

西安相聲界曾經的輝煌—青曲社

青曲社曾經試圖依附於德雲聯盟德雲聯盟,苗阜作為中間人送《張雙喜捉妖》的錄音也是有這方面的目的。但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德雲社不帶青曲社玩了。苗阜與郭德綱也是結下了樑子,(其實主要是苗阜,因為郭德綱從未公開談過苗阜,但是暗諷過)

知乎中有人總結兩人的矛盾,我覺得特別好,在此引用一下“1、我送錄音,有恩於你;2、你來西安市場搶我生意,不地道;3、我已經加入曲協,開始反三俗了。”

西安相聲界曾經的輝煌—青曲社

青曲社屬於“根正苗紅”的相聲社團,開始時,創團的初心是非常好的。繼承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並結合陝西所特有的歷史文化積澱,讓陝派相聲慢慢壯大。但隨著一些老藝術的相繼離世,苗阜作為青曲社的領頭人似乎有些偏離了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