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Atlas張迪煊:在最好的時代,做最強AI算力底座

作為華為Atlas數據中心業務的負責人,張迪煊和他的團隊迎來了最好的時代——智能時代。

越來越多的技術專家和傑出科學家都在加入華為Atlas團隊,每一個人都肩負著歷史賦予的使命。“我們專注於做好AI的算力底座,給世界提供最強的AI算力,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到競爭力世界第一。”面對未來,華為Atlas數據中心業務總經理張迪煊毫不掩飾自己的壯志雄心。

華為Atlas張迪煊:在最好的時代,做最強AI算力底座

張迪煊 華為Atlas數據中心業務總經理

乘時代東風 迎接計算產業黃金十年

所有人的命運都與他們所處的時代緊密相連,那些有幸站在時代前沿的人無疑是幸運的,張迪煊就是無數幸運兒中的一個。

迄今為止,張迪煊已經加入華為公司超過12年時間,前6年間,他一直從事傳送輸研發工作,參與研發了40G、100G長距離光傳輸產品,解決了大家除夕夜短信發不出去的問題。隨後的6年,張迪煊一直從事計算產品的研發工作。

在談及這樣的轉變,張迪煊深感榮幸:“華為給了我們很大的舞臺,也給了我們很大的機遇和挑戰,讓我們有機會去挑戰和攻克世界級的技術難題,迎接新時代的到來。

如今,人工智能領域風雲再起,一個全新的時代已經到來。尤其是雲計算、大數據等一系列新技術的應用走向成熟,算力、算法、數據這些人工智能發展必備的要素已經基本具備,由此,人工智能這個過去更多存在於實驗室的先進技術,開始從實驗室走向產業界。

與此同時,張迪煊和他的團隊一直在挑戰攻克計算技術的難題。比如,他們在做傳統服務器時實現了CPU和內存條在正常業務運行中進行在線更換,並進行了專利保護。

人工智能之所以逐步走出實驗室,算力的支撐必不可少;但隨著人工智能走向產業界,對算力的要求也是水漲船高。張迪煊表示:“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下一個計算架構創新的黃金10年,預計到2024年數據中心AI負載達到84%。”

華為Atlas張迪煊:在最好的時代,做最強AI算力底座

打造最強算力 讓AI真正成為“通用技術”

在這場由人工智能應用所帶來的計算產業變革中,張迪煊和他的團隊要做的,就是將華為Atlas打造成人工智能的底座,真正成為人工智能三駕馬車“算力、算法、算據”之一的算力部分,進而幫助人工智能成為一種通用技術,改變各行各業。

經過包括張迪煊在內眾多華為人的長期努力,華為Atlas已經成為端邊雲全場景的AI計算平臺。這得益於華為研發的覆蓋端邊雲統一的達芬奇架構,可以讓算法工程師開發的算法應用能快速部署到數據中心、邊緣計算、手機終端等。

同時,他們打造出業界最強AI算力的產品,全面展現出算法的魅力,給各個行業帶來了全新改變。其中,在醫療領域,疾病分析的時間大大縮短,診斷效率大幅提升;在電力行業,無線太陽能供電的智能輸電線可視化一體機守護著高壓輸電線路保障著千家萬戶的供電安全。

在張迪煊和他的團隊心中,一直有一個“普惠AI”的理想,將AI帶入千家萬戶,讓智能無所不及。

但張迪煊也知道,華為Atlas真正成為人工智能的底座,為普惠AI提供支撐,單靠自身的努力還遠遠不夠,還需要與廣大合作伙伴進行合作。

為此,他們會與合作伙伴共同探討AI如何使能行業,怎麼幫助行業實現智能化升級、實現業務價值;他們會討論華為Atlas算力如何與合作伙伴的算法模型進行更好的適配,通過軟硬件的調優來釋放算力和算法的潛力;他們還會和合作夥伴一起培養AI開發者,讓更多的人會使用AI計算的體系結構和編程方式,加速AI的發展。

華為Atlas張迪煊:在最好的時代,做最強AI算力底座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不負時代

前一段時間,我國正式吹響了加快人工智能、5G網絡、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號角,也讓張迪煊和他的團隊感受到了緊迫性。

因此,在華為Atlas AI產品研發過程中,張迪煊正和開發者們一道快馬加鞭,加快產品研發。硬件工程師們在PCB回板後就會去工廠現場跟線,希望能快速拿到貼滿器件的單板;軟件工程師則會提前準備調試自己的代碼,力爭幾小時就能調通業務。

這的確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時代。有預測顯示,到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超過6萬億美元;而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也提出,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面對這樣一個萬億級市場,幾乎所有的科技企業都已經開足馬力,來自各個行業的人工智能需求也已經出現爆發的苗頭,人工智能正在成為各行各業新一輪轉型和變革的發動機

這對於張迪煊和他的團隊來說,無疑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他們既可以憑藉自身的聰明才智,研發出更多更好支撐人工智能應用的產品和平臺;也可以幫助更多的合作伙伴和開發者,釋放出人工智能的洪荒之力,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貢獻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