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開到用戶身上,鬥魚客戶端居然用觀眾電腦“挖礦”

在以比特幣為首的數字加密貨幣興起之後,“挖礦”這個詞就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不過由於挖礦的暴力運算過程非常影響被用於挖礦的顯卡等硬件的使用壽命,因此由挖礦而衍生出來的礦卡、礦機成為了人們避之不及的二手貨。

開源開到用戶身上,鬥魚客戶端居然用觀眾電腦“挖礦”

既然用自己的硬件挖礦非常費錢,那麼為什麼不用別人的設備呢?於是一些黑客開始在網頁中植入挖礦代碼,讓訪問頁面的用戶不知不覺地就被盜用資源來幫自己挖礦,前兩年就有過統計,當時全網有超過3萬家網站或主動或被動地內置了挖礦代碼。隨著加密貨幣的獲取愈發困難,挖加密貨幣的熱潮開始退散,但與之相關的分佈式技術仍然活躍於互聯網,比如說最近的新冠疫情,英偉達就呼籲用戶捐出多餘的顯卡算力幫助破解新冠病毒研製疫苗,就是對這種技術的一種很好運用。而鬥魚最近也突發奇想,打算挖一挖用戶的“礦”。

鬥魚直播客戶端在前不久進行了一次更新,更新日誌中官方寫道,“新增福袋功能,觀看直播可領取獎勵”,而關於這個福袋功能的具體玩法,鬥魚倒是很貼心地做出了比較詳細的說明。

開源開到用戶身上,鬥魚客戶端居然用觀眾電腦“挖礦”

開源開到用戶身上,鬥魚客戶端居然用觀眾電腦“挖礦”

簡單來說就是在打開鬥魚的PC客戶端之後,這個客戶端就會自動調取電腦的閒置資源,包括網絡帶寬、CPU算力、內存等,然後鬥魚會衡量用戶電腦提供的資源量以及時間,並根據這個給予玩家福袋作為獎勵,福袋中開出的道具則能夠贈送給主播,就和飛機火箭一樣主播都能夠藉此換取酬勞(當然了,福袋開出來的道具價值要低很多)。而在這個過程中,鬥魚能夠通過PCDN(P2P+CDN)的技術來使用用戶資源為自己分發直播流內容,雖然

和“挖礦”獲得加密貨幣的目的有所不同,但其方式並無二致

相信所有看過鬥魚和國外直播平臺Twitch直播的人都會有一個共同的體驗,國內直播的藍光4K甚至打不過國外直播的高清畫質,這除了運營思路的區別之外,也在於國內網絡帶寬費用非常高昂,於是為了節省成本,國內的直播平臺都會通過壓縮畫質、降低碼率等方式來減少自己在帶寬方面的支出。但即使是這樣,網絡帶寬仍然佔據了直播平臺運營成本非常大的一塊,除了降碼率這樣的節流方式之外,還需要有開源

或許這就是鬥魚推出福袋功能的初衷,通過PCDN來調用用戶的算力以及帶寬,幫助自己分發直播流內容,這樣自己所需要負擔的帶寬壓力就會降低很多,花的錢也就少了。至於福袋轉化成的主播收入,鬥魚還能從中收取一筆可觀的手續費,顯然是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對於鬥魚來說穩賺不賠,那麼賠的是誰呢?

為了驗證“鬥魚客戶端使用用戶電腦資源挖礦”這一傳言的可靠性,有不少人嘗試著將鬥魚客戶端升級到了最近版本,果然發現

在開啟福袋功能之後,自己電腦的CPU、顯卡佔用率大幅提升,甚至於在沒有打開任何直播間的情況下鬥魚直播就用掉了顯卡25%的算力。

開源開到用戶身上,鬥魚客戶端居然用觀眾電腦“挖礦”

除了CPU和顯卡,網絡帶寬也被大幅佔用,有網友反映觀看鬥魚直播所花掉的上傳流量甚至比下載流量還要多,而同樣是直播類的虎牙下載流量用了32GB,上傳流量卻只有11KB。

開源開到用戶身上,鬥魚客戶端居然用觀眾電腦“挖礦”

這些截圖毫無疑問說明了鬥魚的確在幹著“挖礦”的事,而這對於用戶來說除了蚊子腿一樣的福袋之外沒有任何好處,反而還可能影響自己電腦硬件的壽命,於是有人選擇了卸載鬥魚客戶端保平安,也有勇士“迎難而上”,選擇用防挖礦程序來對抗鬥魚客戶端。

開源開到用戶身上,鬥魚客戶端居然用觀眾電腦“挖礦”

其結果就是發現鬥魚直播客戶端的進程和福袋挖礦是兩個獨立的進程,即使關閉了鬥魚直播客戶端,仍然會佔用電腦資源,必須關閉挖礦進程才能停止。

開源開到用戶身上,鬥魚客戶端居然用觀眾電腦“挖礦”

開源開到用戶身上,鬥魚客戶端居然用觀眾電腦“挖礦”

或許是收到了用戶的反饋,現在鬥魚直播的客戶端上已經看不到福袋這個功能了,根據鬥魚客服的回答就是這個功能需要臨時進行維護,所以下架了。

開源開到用戶身上,鬥魚客戶端居然用觀眾電腦“挖礦”

作為一家上市企業,鬥魚的開源想法無可厚非,但這種佔用用戶電腦資源卻又無法給出合理回饋的做法,顯然有點太自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