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營打敗5個團:井岡山紅軍“黑虎掏心”打破國民黨“進剿”

【井岡山第三次“進剿”:江西國民黨軍是怎麼被兵力不足其三分之一的紅軍打敗的】

在井岡山革命鬥爭期間,江西國民黨軍隊井岡山進行過多次“進剿”。其中第1次和第2次明顯是派兵太少,導致一線兵力實力遠遜於井岡山的紅軍,所以慘遭凌虐。直到第三次,派兵實力與紅軍接近,這場戰鬥才開始有了一些看頭。

戰前實力對比:總實力來看,紅軍略佔優勢,但實際參戰紅軍很少。

紅軍兵力:紅四軍直轄4個團共約6000人,此外還有數量不詳的各縣赤衛隊等農民武裝。但是實際參戰紅軍只有4個營。

贛敵進攻兵力:5個團又一個師部直轄部隊。

從字面上看似乎贛敵多一個團,兵力佔優,但實際上很難說。因為國民黨軍吃空餉的情況很嚴重,尤其像贛敵這種非中央系的國民黨軍。一般來說,國民黨軍一個團的編制兵力在1000人左右,考慮到吃空餉的情況,贛敵字面上的5個團實際兵力可能還不到紅軍的4個團6000人。

贛敵並非國民黨中央軍主力,裝備和戰鬥力均較差,平均實力可能還不及當時百戰餘生的紅軍主力。再加上紅軍主場作戰,有民眾支持和地方農民武裝輔助,所以紅軍實力略佔優勢。

戰鬥進程:贛敵盲人瞎馬,遭遇紅軍偷襲。

當時井岡山根據地的核心區域在寧岡縣。贛敵的目標就是寧岡縣城。為此,5個團的贛敵先佔領了寧岡東北方向的永新縣。然後,贛敵將指揮部(該部贛敵所屬之27師的師部)設在永新縣,留1個營在永新縣,1個團向永新縣城西面前進,餘下4個團(欠1個營)向西南方向的寧岡縣進發。

(評:這就明顯看出來國民黨對紅軍作戰時的短板了——對紅軍所在的位置一無所知。因為根據地老百姓支持紅軍,所以不會向國民黨透露紅軍所在的位置。贛敵只知道紅軍盤踞寧岡縣,所以他們的目標就是攻佔寧岡縣。至於紅軍主力在何處?他們是一無所知的。進剿過程中能否撞到紅軍完全隨緣。但反過來,因為根據地有大量赤衛隊等農民武裝,他們都可以作為紅軍的耳目,隨時報告國民黨軍的動向,導致紅軍對國民黨軍的動向要清楚得多。)

事實上,當時紅軍有有一個團又一個營(合計4個營,朱德親自帶隊)就埋伏在永新縣城以西,距離贛敵指揮部僅35公里,處於一夜急行軍的範圍之內。

贛敵對此一無所知。

但是紅軍卻很快知悉贛敵主力4個團已經遠離敵軍指揮部,且指揮部只有贛敵1個營。

於是紅軍這4個營立刻向東直撲永新縣城,途中與西進的贛敵1個團迎頭相撞。紅軍3個營正面攻擊,1個營側後迂迴,2小時即全殲該團贛敵。

(評:紅軍1個團又1個營對陣贛敵1個團的遭遇戰,字面上 的兵力對比約為4:3,而後者竟然2小時內即被全殲。而且全殲該團後,該股紅軍竟然仍有餘力繼續東進攻打永新縣城,足見贛敵平均戰鬥力之低下,遠非紅軍對手。)

紅軍得手後立刻東進,以得勝之師撲向幾乎毫無防備的永新縣城。此時永新縣城贛敵僅有1個營再加上指揮部(27師師部),不是紅軍4個營的對手,很快遭到全殲。因指揮系統遭此痛擊,贛敵其餘4個團(欠1個營)立刻全線撤退,一直退到了永新縣東北方向的吉安。

第三次“進剿”就此告終。

此戰,贛敵的處置看起來是中規中矩的:指揮部靠後,主力向前攻擊。紅軍參戰僅有4個營,不足贛敵進剿5個團的三分之一。但結果卻是紅軍殲滅贛敵1個師部,1個團又1個營,迫使贛敵4個團退出根據地。

根本原因,就在於紅軍深得民心,造成了敵明我暗的態勢。贛敵不知道紅軍有4個營就潛伏在自己師部邊上,所以把主力5個團實際上都派了出去。而紅軍卻及時掌握了贛敵該動向,果斷來了一記黑虎掏心,直接打掉了贛敵指揮部,導致贛敵全線動搖,放棄了戰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