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抗擊新冠疫情人民戰爭禮讚,薪火相傳的褒揚紀念系統

英雄精神燭照今天抗疫戰場;

抗疫戰場湧現無數時代英雄。


在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背景下,全國褒揚紀念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和英烈褒揚工作重要論述精神,全面落實退役軍人事務部有關通知部署,在認真妥善做好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犧牲人員烈士褒揚工作的同時,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各級聯動、藉助新媒手段、大力宣傳引導,紮實開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活動,在全社會營造崇尚英烈、關愛烈屬的濃厚氛圍,用英烈精神激發血性豪情,匯聚抗疫力量,進而帶來抗疫戰場英雄輩出的生動局面,砥礪著廣大軍民為奪取疫情防控阻擊戰全面勝利而英勇戰鬥。


獻給抗擊新冠疫情人民戰爭禮讚,薪火相傳的褒揚紀念系統


從中央到地方,褒揚英烈工作持續進行


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國人有一個統一共識:英烈是歷史榮光、時代榜樣;英烈是國家精魂、民族偶像。


抗擊新冠疫情之戰,是一場遭遇戰、生死戰、艱苦戰,激勵全國軍民英勇戰鬥,離不開英烈精神的火焰。


2月中旬,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發出通知,部署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犧牲人員烈士褒揚工作,要求各地各部門妥善做好因疫情防控犧牲人員烈士褒揚工作,符合烈士評定(批准)條件的人員,應評定(批准)為烈士。同時要求各地深入挖掘整理烈士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突出事蹟,講好英烈故事,大力弘揚不怕犧牲、勇於奉獻的烈士精神,向疫情中的“逆行英雄”致敬,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凝聚精神力量。


2月下旬,在舉國抗疫如火如荼之時,著眼今年是抗戰勝利75週年、志願軍入朝參戰70週年等重要時間節點的實際,退役軍人事務部再發通知,部署清明期間開展網上祭掃英烈活動。活動以“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為主題,以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戶網站和中華英烈網為主要平臺,以其他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渠道為輔助,以清明節為重要時間節點,集中進行網上祭掃,致敬英雄烈士。


獻給抗擊新冠疫情人民戰爭禮讚,薪火相傳的褒揚紀念系統

"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網絡祭掃活動,通道開啟


各省市區褒揚紀念部門通過多種渠道將上級系列部署一貫到底。一方面認真做好疫情防控犧牲人員的調查摸底工作,一方面大力籌備清明祭英烈主題活動。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遼寧、山東、江西、福建、雲南、廣西等省市區褒揚紀念部門,紛紛成立網上祭掃工作隊,製作操作指南,借鑑往年多部門合作開展祭掃活動的經驗做法,發函黨政群團組織、宣傳教育等部門,告知網上祭掃渠道途徑,介紹平臺和網上操作方法。在各地政府、文明辦、教育、民政、團委、駐地部隊、婦聯等網站官微加掛網上祭掃鏈接網址,拓寬了紀念活動的渠道。


獻給抗擊新冠疫情人民戰爭禮讚,薪火相傳的褒揚紀念系統

獻給抗擊新冠疫情人民戰爭禮讚,薪火相傳的褒揚紀念系統

各地開展網上祭掃活動


在疫情防控閉園期間,各級烈士紀念設施如川陝革命根據地烈士陵園、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陵園、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等,為陵園安葬烈士修葺墓地、補漆翻新、擦拭墓碑、清理雜草,做好紀念設施室內定時通風、消毒和衛生清潔工作。同時調整完善網上展覽內容,培訓網上講解員,為清明祭英烈活動做好充分準備。


從線下到線上,祭奠英烈手段適時創新


適應疫情防控需要,組織網上祭奠英烈。清明節到來之際,各級各地廣泛開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主題活動,方式從線下轉到線上,服務從傳統變為時尚,不僅降低了疫情傳播蔓延的風險,而且使現代文明祭掃成為了現實。


獻給抗擊新冠疫情人民戰爭禮讚,薪火相傳的褒揚紀念系統


四川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官網建設“四川省網上英烈紀念堂”,主要彙集了為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突出貢獻、付出寶貴生命的英雄烈士,還特別設立了“5.12汶川地震”、“3.30木裡火災”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美逆行者”三個網上專題英烈紀念館;開闢“烈士尋親”專欄,持續為烈士尋找親人。與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合作,將“四川革命烈士詩文選析”音頻搬到網上英烈紀念堂,為社會各界提供聆聽烈士家書的條件,營造崇尚英烈、學習英烈的濃厚氛圍。


獻給抗擊新冠疫情人民戰爭禮讚,薪火相傳的褒揚紀念系統


獻給抗擊新冠疫情人民戰爭禮讚,薪火相傳的褒揚紀念系統


革命老區江蘇有10.9萬名烈士載入共和國烈士英名錄,還有許多無名烈士長眠於江淮大地。在去年開展的“傳承•2019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動中,共有800萬人次的群眾赴各級烈士陵園祭掃,取得良好社會反響。與往年轟轟烈烈祭掃氛圍不同,今年是“線上祭掃唱主角”,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網站率先開設清明網上祭掃活動專欄,打造江蘇特色的H5“朵朵鮮花敬英烈”網頁,建立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戶網站、中華英烈網及全省各紀念設施保護單位網站網址鏈接,引導全省廣大軍民更好地在網絡平臺表達愛國情感,培養英雄情懷。


打造新媒體網絡祭掃宣傳矩陣,提升網站的活躍度和點擊量,是黑龍江、河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貴州、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青海、西藏等地清明線上祭英烈的創新之舉。他們通過各大媒體網站同步推送清明祭掃活動信息和烈士紀念專題,組織清明祭英烈專題宣傳活動資料,報道祭掃活動信息,運用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抖音等新媒體,對網上祭掃活動進行實時轉播,形成了廣泛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上海龍華烈士陵園、廣西百色起義烈士陵園、湖南嶽陽平江烈士陵園、烏魯木齊革命烈士陵園等單位,在新媒體開通網上英烈祭掃平臺和視頻直播,通過綠色祭掃寄託對英烈的哀思,並推出為烈屬提供代為祭掃等服務,採取“點餐”與“配餐”相結合,增強網上祭掃的儀式感和臨場感,讓烈屬和社會各界祭掃人群足不出戶就能感受祭掃英烈的莊重,便於充分表達對英烈的敬仰和緬懷。


從傳統到現代,緬懷英烈活動豐富多樣


“網上祭掃,虛擬祭奠,原來手段可以這樣靈活,形式可以這樣多彩,內涵可以這樣豐富。”這是全國多地群眾參加線上清明祭英烈活動的共同感受。


重慶紅巖烈士陵園利用官方網站提供遠程服務,推出兩處主體場館和所屬五處重要革命遺址720度在線全景漫遊;每天在微信公眾號推送紅巖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形成全方位感官體驗。截至3月底,網上全景展館、網上數字展覽、網上館藏文物展點擊量總和超過10多萬次。


獻給抗擊新冠疫情人民戰爭禮讚,薪火相傳的褒揚紀念系統

新鄉市開展網上“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活動


銅梁邱少雲烈士紀念館,運用烈士紀念館網站、微信公眾號向社會廣泛宣傳烈士的生平事蹟,按照平時講解流程全面錄製五個展廳陳展內容的影像視頻,通過互聯網、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向社會推出,讓全國各地群眾坐在家裡就能全面瞭解烈士光輝戰鬥的一生。


開展“四個一”祭掃服務,是安徽省所屬各個烈士陵園的統一行動。他們堅持莊重、簡樸、務實的原則,組織開展“為每座烈士墓擦拭一遍墓碑、敬獻一束鮮花、拍攝一組照片,給烈屬打一個電話”的代為祭掃服務,並將祭掃過程中拍攝的照片和視頻發送給烈屬,以寄託哀思;通過媒體向社會公佈烈士陵園的祭掃熱線,針對烈屬的不同需求提供個性化祭掃服務;組織“弘揚英烈精神·擦拭烈士墓碑”“以我之筆寫你之名·為烈士英名牆描紅”等志願服務,用實際行動表達對英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緬懷。


福建省漳州市烈士陵園推出代為祭掃“套餐”服務,內容包括代烈屬讀一封信,表達對烈士的哀思;代烈屬獻一束花,寄託對烈士的敬仰;為墓碑描一次紅,銘記烈士的恩情;為墓地清理一次雜草,緬懷烈士的豐功偉績。


雲南省麻栗坡縣退役軍人事務系統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共40人,將全縣47位無名烈士墓認做自己的親人墓,採取“一花”、“一曲”、“三鞠躬”的方式開展認親祭掃;當地群眾自發到烈士陵園祭掃,陪烈士說一番話、誦一首詩、點一支菸、敬一個軍禮。


佳木斯日報為紀念劉英俊烈士犧牲54週年發表專刊,與劉英俊的家鄉長春市共同製作了紀念活動專輯,在兩地同期播放,利用“紅微”以“歷史上的今天”為視角,推出介紹佳木斯籍和在佳木斯犧牲的烈士的“紅色微信”,去年底以來已推出59位烈士的事蹟信息。


發動文藝工作者、黨員幹部、部隊官兵、退役軍人、大中小學生吟詩作畫學英雄,譜曲放歌祭英烈,是廣州、瀋陽、南寧、青島、長春、遵義、延安等城市和重慶市黔江區的活動做法,他們運用詩歌、音樂、美術、書法等形式,創作一批有愛國情懷、戰“疫”鬥志、民族精神的特色作品,讓英烈事蹟和英雄精神在新時代追夢人心中深深紮根。


從感動到行動,弘揚英烈精神砥礪抗疫


在全國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鍵階段,祭掃英烈活動,學習英烈事蹟,弘揚英烈精神,帶給廣大軍民的不僅僅是心靈的感動,更多的是打贏這場人民戰爭的底氣和力量。


“人民軍隊為人民擋風雨,祖國戰士為祖國盡忠誠”。疫情肆虐,危機重重,生死關頭,軍隊數千白衣戰士聞令逆襲、衝鋒陷陣、赴湯蹈火,把使命履行在抗疫鬥爭最前沿。那些曾經參加過抗擊03非典的老同志知道,在非典期間犧牲的白衣天使佔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此次往前衝意味著再次觸碰死亡線;年輕醫護人員也知道,“新冠”比“非典”更鬼魅更兇殘。然而,全體將士沒有一個退縮。


“棄身鋒刃端,生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國家臨難,軍人當先。此時此刻,軍人腦海中總會閃現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李向群那些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


曾經是汶川抗震和援非抗埃功臣的女將軍陳薇,帶領團隊晝夜戰鬥在抗疫最前線,重組新冠疫苗的誕生給世界帶領福音。火神山醫院“專家黨員突擊隊”隊員徐迪雄、毛青、李琦、楊仕明、曹國強、任小寶、陳萍……都是生命線上的扛鼎主力。國家有關部委聯合表彰 “抗疫巾幗英雄”宋彩萍、陳靜、仲月霞、路美、江曉靜等20人。諸如這樣一大批戰士,讓人們看到了為新中國奠基和人民美好生活拋頭灑血的英雄前輩的影子。


軍隊官兵做英烈傳人壯舉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學英烈精神同樣英雄輩出。生命永遠定格在抗疫戰場上的,有黨員幹部,有白衣戰士,有雙擁成員單位職員,也有退役軍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多少人仍在學著他們的樣子繼續戰鬥。


重慶市武隆區700餘名退役軍人,在英烈精神的感召下自發參加志願服務,深入村(社區)守卡點,召集邱少雲烈士志願者18500餘人參與疫情防控,同時與一線醫務工作者及其家屬結對送關愛,為取得抗疫勝利提供堅強保障。


獻給抗擊新冠疫情人民戰爭禮讚,薪火相傳的褒揚紀念系統


“一日當兵,終生報國”。在河北、河南、浙江、安徽、湖北、吉林、江蘇、山東、江西、福建、陝西、貴州等省區,各有十萬乃至幾十萬的退役軍人勇上“疫”線、逆行“疫”路,他們把革命英烈當榜樣,用忠誠的行動詮釋“我們多一份付出、群眾就多一份安全”的諾言。為什麼能把個人安危拋到腦後?回答充滿英雄豪氣:“危急關頭,共產黨員就得站出來!退役軍人就要守陣地!”


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座標。崇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越是面對危機,我們越能更清楚地看到,誰是這個社會的脊樑,怎樣才能算作英雄。守護我們歲月靜好的,都是那些危急時刻敢於衝鋒在前的人。

致敬!在抗擊疫情人民戰爭中衝鋒陷陣的英雄。 致敬!讓英烈精神薪火相傳的褒揚紀念工作者。


溫馨提示: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中華英烈網(ID:zhonghuayingliewang)

投稿須知:投稿請將作品以附件形式(建議將郵件主題命名為“作品形式+標題+投稿人姓名/單位/地址/聯繫方式(手機/QQ/微信)”)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詳情請點擊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