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雙卿:負絕世才秉絕代姿的農民詩人

賀雙卿是以農民詩人形象進入我們的視野的。身為田家婦,直用田家語,訴說田家事,抒寫田家愁。古代農人稼穡生活的辛苦緊張、封建時代下層社會婦女的苦難悲酸、傷感命運卻又止禮不爭的人生無奈,浸透了詩人的一歌一詠。

賀雙卿:負絕世才秉絕代姿的農民詩人

因為農家婦女的特殊身份,讓我們在浩瀚如煙的古代詩卷中,讀出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那就是原汁原味的泥土氣息。

文學史上描寫農家生活、反映農民苦況的詩文並不稀少,但作者大多是農民疾苦的旁觀者、同情者、鼓與呼者,他們常常是在側隱之心被觸動的時候,俯下身子完成一種人文關懷。於是,我們讀到的只是表象,比如把酒話桑麻的閒適,比如朱門酒肉臭的慨嘆,比如豐年留客足雞豚的嚮往,即使寫生活之苦人生之痛,比如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細品起來也總與真實的生活有著一層隔膜,與悲慘世界中的艱辛粗糲與痛苦掙扎相比,不過是些詩化的閒愁暗恨。而賀雙卿,她在非刻意的日常的表達中,把農民的貧窮痛苦表達得那樣真實、深刻、感人!

大詞家黃燮清評曰:“雙卿詞如小兒女,噥噥絮絮,訴說家常,見見聞聞,思思想想,曲曲寫來,頭頭是道。作者不以為詞,而閱者亦忘其為詞。而情真語質,直接三百篇之旨,豈非天籟?豈非奇才?乃其所遇之窮,為古才媛所未有,每誦一過,不知涕之何從也。”  

賀雙卿:負絕世才秉絕代姿的農民詩人

這樣的一位農民詩人,早已得到文學史的認可,享譽清代第一詞人。清代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談及賀雙卿的作品《鳳凰臺上憶吹簫(送韓西)》,從疊詞使用的角度,稱讚賀雙卿堪與李清照比肩:“其情哀,其詞苦。用雙字至二十餘疊,亦可謂廣大神通矣。易安見之,亦當避席”,由此賀雙卿又有“清代易安”之冠。且讀詩文如下:

寸寸微雲,絲絲殘照,有無明滅難消。正斷魂魂斷,閃閃搖搖。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隱隱迢迢。從今後,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春遙。問天不應,看小小雙卿,嫋嫋無聊。更見誰誰見,誰痛花嬌?誰望歡歡喜喜,偷素粉,寫寫描描?誰還管,生生死死,夜夜朝朝?

賀雙卿:負絕世才秉絕代姿的農民詩人

作為詩人,賀雙卿的成長經歷幾乎是一個傳奇。她本是江蘇丹陽貧寒農家女子,以此出身,若能識文斷字已是不易,哪裡有賦詩填詞的資格?恰恰“其舅為塾師,書館與之鄰,默聽悉暗記,以女紅易詩詞誦習之”。勤於旁聽,善於暗記,聰於易物,少年早慧的賀雙卿就是這樣拼得一番寒徹骨,自學成才,換來了詩詞寫作的花香盈懷。

賀雙卿:負絕世才秉絕代姿的農民詩人

婚姻決定著人的一生,對於女人尤其如此。18歲時,父親去世,由叔父做主,以三石穀子的聘禮,將她嫁到金壇綃山村周家,從此,賀雙卿便踏上了一條血淚之路。

夫家家境不僅極為貧寒,而且毫無禮儀。年長賀雙卿10餘歲的丈夫周大旺,是位大字不識的佃戶樵民,庸俗不堪,生性粗暴,且嗜賭成性;婆婆楊氏更是刁潑蠻惡,不講情理。因為原本身體孱弱,賀雙卿在孃家時就很少從事重體力活,而在以農立命的百姓家裡,識文斷字不勝農活的她,婚後自然不受賞識,甚至被看成另類。在暴夫惡姑的家境裡,柔弱的賀雙卿承擔著繁重的農事活與煩瑣的家務活, “纖手生服、指訴隱隱,時見血痕”。懾於婆婆和丈夫的淫威,讀書知“禮”的她唯有忍氣吞聲。

賀雙卿:負絕世才秉絕代姿的農民詩人

在體力與精神的雙重摺磨下,賀雙卿又患上了嚴重的瘧疾。勞動的艱苦,疾病的煎熬,婚姻的不幸,精神的折磨,心靈的悽楚,滿腹愁情無人解,一腔悲怨向誰訴?生活磨損著花顏玉容,卻磨損不去詩文才情。於是,她開始寫詩,藉以發洩胸中的鬱悶。沒錢買筆墨,就用粉書;沒錢買紙張,就寫於葉片上。葉易敗,粉易脫,寫了就丟,丟了還寫,不在乎保存,也無法在乎,她只求遍地鱗傷的心靈能在詩詞歌賦的憩園裡得到片刻的休整。

賀雙卿:負絕世才秉絕代姿的農民詩人

這樣的生活,日積月累,不是賀雙卿這般柔弱的肩膀所能承受的,但她又謹遵婦德,默默承受,不作抗爭。婚後僅僅兩年,一代才女賀雙卿便香消玉殞,如同田埂上一朵初綻的野花早早地凋謝而去,那年,她才22歲。 

賀雙卿:負絕世才秉絕代姿的農民詩人

一個貧苦農民, 賀雙卿究竟寫下了多少首詩?又是誰把賀雙卿和她的詩詞介紹給人們的呢?這裡必須提到一個名叫史震林的人。

史震林是乾隆丁已進士,賀雙卿的金壇同鄉,“載異書,攜美人,登名山,遍採歌詠以為一代風雅”的風流才子。雖然世代務農,但父輩卻是遠近聞名的文人。史震林自幼聰慧,學習刻苦,學問道德、詩詞文章、書法繪畫俱佳,青年時代已才名遠播。可是,他仕途不順,幾番落第。

在綃山耦耕書院避暑讀書期間,1733年,史震林建議敞開書院大門,廣納天下賢才。這年四月,他邀約朋友回鄉遊玩,偶見一婀娜女子手執畚箕外出倒髒物,頓生疑問:一村之人,怎不認識?再看垃圾中的樹葉上隱約寫有一首首詩詞,便愈加驚奇:何來如此才貌雙全的奇女子?經打聽,很快知道了,這原來是一個家境貧困忍辱負重命運悲慘的小農婦,後又多次尋讀到賀雙卿的詩詞,越發敬佩、同情至極。於是主動探訪,寫詩作詞以示問候。孤獨的賀雙卿突遇知音,也欣然詩詞唱和,但她熟讀班超,知禮守節,往往發乎情而止乎禮,從不逾矩。史震林曾多次要幫賀雙卿擺脫困境,都被婉言謝絕。賀雙卿表示:“田舍郎雖俗,乃能宛轉相憐,何忍厭之,此生不願識書生面矣!”

賀雙卿:負絕世才秉絕代姿的農民詩人

作為清代文壇名家,史震林寫有《西青散記》《華陽散稿》《遊仙詩草》等,可謂著述頗豐,但他對中國文學史最重要的貢獻,則是發現並真實記錄了農民詩人賀雙卿。他在《西青散記》中,以賀雙卿所吟詩詞為主線,串連了一個個精彩動人的故事,真實記錄了一代佳人的才高、色美、情幽、境苦、德貞以及悽慘悲涼的命運,從而使這位清代傑出女詩人沒有被歷史煙塵湮沒,讓後代的人們永遠珍惜中國詩詞苑裡那一枝散發著山野泥土氣息而獨領藝術風騷的奇葩。  

賀雙卿:負絕世才秉絕代姿的農民詩人

今天懷念賀雙卿,在欣賞她人生困境中迸發出來的絕世才華之外,美貌似乎並不重要。但是作為一個女人,其絕代姿容的確令人不忍省略。出嫁之前,她的美麗已傳遍鄉野, “山中無有知其才者,第噴噴豔其容”。《西青散記》寫道:“雙卿浣衣汲水娟然坐石,見之者稱之神女”“雙卿容止愈婉而整,目神請發射數十步,光彩欲流”。當年,史震林曾仰天長嘆:“才與貌至雙卿而絕,貧與病至雙卿而絕,天妒紅顏,孰能奈何!”那番痛心疾首,怎一個情字了得?!

賀雙卿:負絕世才秉絕代姿的農民詩人

紅顏再美,奈何也是薄命。曇花一現的悽美人生,留給人們的,卻是彌足珍貴的詩詞華章!有人將賀雙卿流傳於世的作品輯為《雪壓軒詞》,雖然只有寥寥14首,但我們依然能讀出這位農民詩人苦難的短暫人生和非凡的藝術才華。在筆者看來,即使整部中國詩歌史,賀雙卿也應因其獨特的存在享有重要一席。

賀雙卿:負絕世才秉絕代姿的農民詩人

行文至此,唯有讀一讀她的作品,才是對芳魂最好的告慰:

《贈史震林》:終日思君淚空流,長安日遠,一夜夢魂幾度遊。堪笑辛苦詞客,也學村男村女,晨昏焚香三叩首。求上蒼保佑,天邊人功名就,早諧鸞儔。應忘卻天涯憔悴,他生未卜,此生已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