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陽縣巴陽鎮永利村之變

在雲陽縣巴陽鎮,有個村落名為“永利村”,在短短几年內,它從一個幹勁不足的後進村,變成了奮勇爭前的先進村。在這蛻變的背後,兩名黨員幹部徐雲峰、萬丹帶頭建強黨組織,改善幹群關係,凝心聚力創事業,讓永利村唱響了農業強村、產業富村的鄉村振興之曲。

時光倒退到2016年,那年的巴陽鎮永利村,如同一潭深水,表面安穩靜謐,實則暗流湧動。當時正在開展的村支兩委換屆選舉,將兩名村支書競選人——曾經的老支書萬良玖和年輕的村主任萬丹,推上了風口浪尖。

支持萬良玖的村民表示,老支書萬良玖已經在村裡搞了二十多年,工作上沒有什麼過錯,已經不錯了,萬丹才當三年的村幹部,經驗不足;而支持萬丹的村民和黨員幹部覺得,村裡多年來產業不成規模,群眾思想散漫,大家各自為政、風氣不好,萬丹雖然年輕,但是有幹勁,有闖勁。

這場爭論最終在村支兩委正式選舉時有了結果,萬丹以一票的微弱優勢,當選為村支書。正當大家以為塵埃落定,但沒想到這才是艱難的開始。

“剛開始當選村支書後,工作開展起來壓力非常大,一方面是工作經驗不足,另一方面是我們的村組幹部、黨員的凝聚力差,工作安排下去基本上沒辦法落實。”永利村支部書記萬丹苦惱地說。除了隊伍班子離心渙散,萬丹在辦理村組事務時,還有部分黨員在背後煽動群眾,製造阻礙。2016年,永利村計劃將居民集中點一片爛泥地修建成橡膠籃球場,經過前期的討論、協調,村民紛紛表示支持。正當修建工作進展過半時,附近居民崔太華卻氣沖沖地找到萬丹,極力反對修建籃球場。

崔太華反對的理由可氣又可笑,竟是因村裡的一名黨員為了阻礙萬丹的工作,故意煽動崔太華,告訴他籃球場一旦修建後,門口那塊地的使用權就歸村集體所有,和他們家再也沒有半點關係了。明明是無稽之談,可不管萬丹是講明政策,還是分析利弊,崔太華就是不願意鬆口,每次溝通只撂下冷臉,連連擺手。

看著修建了一半被擱置的籃球場,萬丹突然覺得工作中的酸楚和勞累彷彿一股腦壓了過來,心裡滿是苦澀——在擔任村支書之前,自己已有步入正軌的事業,每年收入50多萬元,生活順遂圓滿;而擔任村支書之後,收入銳減不說,還要處處受氣。

這個村支書,當還是不當?

“要當,遇到再艱難的事情,還是要堅持下去。我父母常和我說,這個村支書是各位叔嬸、大伯相信你,選出來的,千萬不要辜負大家的期望。村裡不止我們一戶,有幾十上百戶,要時常想著他們的日子過得好不好。”這對於許多人來說,可能是一道不需猶豫的選擇題,而對萬丹來說,卻是一道耗費無數精力和心血來作答的必答題。

撫平心緒後,萬丹下定決心,一定要想方設法做通崔太華的思想工作。直接溝通不行,他便閉口不提此事,但每次去崔太華家中時,總是搶著幫著他幹活。通過長期接觸,崔太華對萬丹慢慢放下了心防。察覺到崔太華的猶豫後,萬丹以朋友的身份為他分析利弊,最終打消了崔太華的疑慮,將籃球場順利地修建了起來。“籃球場修建之後,家裡乾淨多了,孩子們玩也有地方了,還是要謝謝萬支書。”崔太華由衷地感謝。

經過籃球場修建風波後,曾懷疑萬丹能力不足、經驗不夠的村民們,逐漸轉變了態度,甚至還有部分故意給萬丹找茬的村民主動將自家種的新鮮蔬菜送給他。與此同時,萬丹也帶領村幹部開展自糾自查,著力凝聚共識、激發動力,不斷髮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當時村裡的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弱,村、組的工作非常被動,村民積極性調動不起來,村裡的公益事業群眾都不願意幹。為此,我自己帶頭,走訪村民,記下村民反響大、呼聲高的難題,想盡辦法尋找解決辦法;另一方面邀請離休老幹部、老黨員對整村發展提建議,並充分利用老幹部們的群眾關係,加強與群眾的溝通。”萬丹介紹。

村裡集中居民點一到下雨天,汙水和雨水橫流,大家抱怨已久,但是一直沒有得到解決。萬丹為此在巴陽鎮政府、汙水處理廠兩頭跑,積極協調,終於辦理好相關手續,解決了這個“老大難”。通過帶頭解決汙水廠、供水池等問題,這位能啃硬骨頭的萬支書逐漸走到了村民的心裡。在他的帶領下,永利村的黨員幹部也悄然發生了變化,這支活躍在村裡地裡的隊伍在面對難題時,主動走到前面,扛起了責任。

永利村3、4組的公路因匯車難引發了許多安全隱患,黨員瞿興倫響應村黨組織的號召,帶頭籌資,修建了匯車道。“之前我們這個路才3米多寬,一到春節,匯車很難。為著這事,我們開始牽頭組織村民自籌資金修路,為帶動其他人,我自己一家人率先拿出了4.3萬元。”瞿興倫不僅拿出錢,還在匯車道修建過程中,主動出工出力。

永利村的基礎設施底子差,除了主幹道外,各條產業路、機耕道基本上沒有。3、4組自籌資金修路的舉動,讓其他組的村民也活躍了心思。作為村支書,萬丹當即表態,不管哪組修路,自己第一個出錢。由此,籌資修路、自謀發展的良好風氣在全村逐漸盛行。近年來,永利村通過自籌資金45萬元,在全村修建了5條產業路,增加了30個匯車道。

村民楊得富高興地告訴記者:“原來在沒有修路之前,我們賣柑橘枇杷,要硬挑到譚家壩下面去賣,路修了之後,外地的商販直接開車到山上來收,方便得很!”

經歷了冬的孕育,迎來春的勃發。2017年,在全村幹群的努力下,永利村終於摘掉了“後進村”的帽子。近兩年,村裡興辦勞務公司,與其他村合資購買挖掘機向外租賃,不僅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評上了“先進村”的光榮稱號。

要做雲陽西部第一村

立足當下,謀在長遠。為進一步強化村級黨組織建設,提檔升級全村發展,經協調後,縣委組織部為永利村請來了擁有二十餘年農村工作經驗的重慶市社會主義學院行政處處長徐雲峰任駐村“第一書記”。

“來到永利村以後,經過調研分析,我們認為永利村的產業基礎較好,村支兩委戰鬥力比較強,交通也很方便。”徐雲峰分析,村裡要謀發展,首先就要破除大家的貧困意識,同時要樹立一個目標,經過研究,大家提出了把永利村打造成為“雲陽縣西部第一村”的發展目標。

窮了這麼多年的小村莊要變成“第一村”?在村民們還在為這位第一書記的敢想能想,而感到不可思議時,徐雲峰已經帶著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緊鑼密鼓地勾劃全村產業發展藍圖。

徐雲峰介紹,2019年上半年,全國受到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生豬的價格節節攀升,雲陽出臺了《生豬養殖補助政策》,計劃將引入生豬養殖企業作為破解村集體經濟難題的突破口。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想法一提出,就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因為生豬養殖的利潤雖然可觀,但是汙染防治的壓力也不小。

“生豬養殖確實是全村的發展良機,我們都不想放棄,於是徐書記和我多次走訪縣國土資源管理局、自然環境局、農委等部門,瞭解各項政策,勾畫永利村適合生豬養殖的區域,消除村民的疑慮。”萬丹說,目前全村共儲備了8個生豬養殖的區域。

得到群眾的支持後,徐雲峰與萬丹發動家人朋友,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積極招商引資。白天要忙村內事務,他們便經常在晚上、週末和客戶洽談,帶著客戶到適合生豬養殖的區域勘查、選址等,雖然辛苦卻特別有滋味。為招得來,留得住,徐雲峰特別注重招商引資的服務工作,得到不少企業業主的肯定、信任,其中盧山集團便將養殖場的選址由雲安換到了永利村。

“永利村的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在徵地、修路、配電等各個方面都大力支持、全力以赴,付出了很多!”盧山集團董事長張六三為他們點贊。2019年,永利村先後與重慶萬營生態養殖場、盧山集團以及本村業主湯福勇等達成分紅協議,在永利村發展生豬養殖。其中,盧山集團養殖種豬1200頭,商品豬2萬頭;重慶萬營生態養殖場養殖商品豬5000頭;湯福勇養殖商品豬2000頭。

打好開篇謀全局。以生豬養殖為支點,徐雲峰和萬丹帶領幹部群眾相繼拓展有機肥生產,提質柑橘、枇杷等農業產業,編織起全村良性循環、生態發展的發展網,實現了種植、養殖、生態環境的三贏局面。

目前,重慶萬營生態養殖場、盧山集團已陸續開工建設。各養殖場建成投產後,加上村集體成立的有機肥加工廠、村勞務公司等,預計2020年村集體經濟分紅能達150萬元以上,實現全村戶均分紅1000元左右。除了分紅外,企業發展還能為當地村民提供許多就業機會,令村民實現勞務增收。2020年的春節,在阻擊新冠肺炎的全民戰“疫”中,全縣兒女眾志成城,共同抗疫。2月9日,按照中央、市上相關決策部署,我縣企業陸續開始復工復產。2月16日,徐雲峰和村支兩委一行人幫萬營生態養殖場召回了工人。為保障大家的生產生活,徐雲峰將工作人員進行分組,專門幫大家購買物資、監測體溫等。處理好用工問題之後,徐雲峰又開始思考如何解決養殖場建設材料緊缺的問題,經過多方聯繫,他們終於在雲陽黃石碎石廠聯繫到了建設所需的材料。

永利村的變化不止如此。在村辦公室旁邊的圖書室,每天放學後,總有許多孩子圍坐一團,聽徐雲峰講課後習題。今年以來,因為受疫情影響,孩子們不能按時回到學校學習,這位擁有豐富從教經驗的“徐老師”更是擔起了給孩子們答疑解惑的重擔。

“現在學校還沒有開學,學生們都在家裡上網課,我在圖書室給大家講講課後習題,適當地輔導,他們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時問我。”徐雲峰說。因對孩子們有耐心,也善於與孩子們溝通交流,所以村子裡的孩子們格外喜歡這位徐老師。巴陽小學的學生馮佳覺得徐老師和其他的大人不一樣,她說:“村辦公室的大人們覺得我們是小孩,不太搭理我們,但是徐老師會在休息時間帶我們一起去打籃球。打羽毛球,教我們學習。”

徐雲峰的親切和善與耐心教導,讓村民們對他信任有加,把他當成了村裡的一份子。有了“自家人”的身份,徐雲峰便時常在院壩會上,通過講故事、舉例子,宣傳村規民約,弘揚文明鄉風,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如今,來圖書室學習、看書的學生們越來越多,學生的好學向上也感染了許多大人,村裡打麻將、鬧矛盾的村民越來越少,來到廣場、籃球場鍛鍊身體的村民越來越多。

後進成後勁,如今的永利村今非昔比。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村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幹部群眾凝心聚力、幹事創業的氛圍日益濃厚,村民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勁頭也更足了。草長鶯飛,楊柳拂堤,永利村的春天正在盛放!(雲陽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段斯斯張瑾歆)

舉報/反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