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課《回延安》課內練習題答案分析

一、詩人闊別延安十年,當他重新“撲”進“母親延安”的懷抱時,那激動喜悅的心情是一般人難以體會的。朗讀這首詩,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內容,說說詩人是按照怎樣的線索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答案:第一部分表達重返延安的激動之情,以及見到延安親人時的喜悅之情。第二部分追憶當年在延安的生活,表達對延安的感激之情。第三部分描寫與親人歡聚時的熱烈場面,表達親人之間的喜悅之情。第四部分描述延安城新面貌,表達對延安建設成就的讚美之情。第五部分回顧延安的光榮歷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表達詩人的惜別之情。

抒情線索是“重逢——回憶——讚美——展望”。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課《回延安》課內練習題答案分析


二、詩人除了直接抒情,還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和場景描寫等來間接抒發情感。試著找出相關詩句,細心揣摩其中蘊含的詩人的情感。

答案:直接抒情:“革命的道路千萬裡,天南海北想著你……”——延安熔爐鍛造了“我”,“我”對延安有永遠割捨不掉的感情。“身長翅膀吧腳生雲,再回延安看母親!”——盼望著能常回延安,能見到親人,能看到延安的大發展。

動作描寫:“手抓黃土我不放,緊緊兒貼在心窩上”——用“黃土”代表這片土地,養育了這裡的人民,“抓”“貼”等動作,將重回延安的興奮之情表露無遺。“滿心話登時說不出來,一頭撲在親人懷……”——心中的千言萬語,卻“登時說不出來”,表現出詩人見到親人們時無以言表的激動,“撲”這一動作正是這種心情的外在表現。

語言描寫:“‘我夢見雞毛信來——可真見親人……’”“‘保衛延安你們費了心,白頭髮添了幾根根。’”——表現了以老爺爺為代表的革命群眾與詩人之間的親密無間的感情。

場景描寫:“一條條街道寬又平,一座座樓房披彩虹”——描寫延安在新時期的面貌,表達了對延安建設成就的讚美。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課《回延安》課內練習題答案分析


三、這首詩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試根據下面的提示深入體會,完成練習。

1、全詩採用陝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兩行一節,節內押韻,形式活潑,節奏自由。試選兩三個詩節做簡要分析。

答案:詩人注意到了信天游節內押韻這一特點,在詩文中,以每兩小句為一單位,分別押了ao(注:“莫把我眼睛擋住了”的“了”讀“liǎo”),ang,an,i,ao,ai等韻,使得整首詩讀來音韻和諧。示例:“手抓黃土我不放,緊緊兒貼在心窩上”這兩句,韻腳為“放”“上”,押“ang”韻;“……幾回迴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這兩句,韻腳為“安”“山”,押“an”韻。


2、詩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詞語,描摹了當地的生活細節和場景。試找出幾處,感受陝北的地域風俗。

答案:本詩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詞語。如“莫要”“緊緊兒”“幾回回”“白羊肚手巾”“登時”“白生生”等都是陝北的口語,充滿著濃郁的的地域特色。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課《回延安》課內練習題答案分析


四、品味下列詩句,說說修辭手法的使用所產生的表達效果。

1、千聲萬聲呼喚你,——母親延安就在這裡!

答案:“千聲萬聲”所表現的是連聲呼喚,“千”“萬”是誇張,極寫其呼喚聲之多、之密。“母親延安”把延安比作“母親”,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示親切和敬意。

2、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

答案:“唱”“笑”“招”是描寫動作和表情的,這是擬人的修辭手法的連用,渲染了歡樂的氣氛。

3、千萬條腿來千萬隻眼,也不夠我走來也不夠我看!

答案:“千萬”“不夠”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表明延安變化之大,看也看不過來。

4、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了你,母親延安換新衣。

答案:“換新衣”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表明延安變化之大;把延安稱作母親,無限親切,抒發了詩人對延安的深厚感情和對延安舊貌換新顏的由衷歌頌。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課《回延安》課內練習題答案分析


五、略

六、答案:“延安精神”的主要內容是:堅定的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總結“延安精神”時,可重點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