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桃子的信》:恬淡治癒的故事背後,裹著家庭矛盾的羈絆

給桃子的信》由衝浦啟之執導並編劇,於2012年在日本正式上映。豆瓣評分8.2分,

榮獲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情片,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動畫電影,紐約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第36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動畫電影提名,第41屆安妮獎最佳動畫長片提名等多項獎項。

講述了11歲的桃子在父親去世後,和母親鬱子離開東京,前往位於海峽附近的港口城市汐島居住。在無法適應和融入島上的生活時,有三隻妖怪突然闖入了她的生活。在三隻妖怪和身邊人的幫助下她化解了和媽媽的矛盾,也彌補了和父親之間的遺憾,獲得了心靈上的成長的故事。

這部電影畫風細膩,質樸自然,可以讓觀影者遠離都市的喧鬧,沉浸在美麗的海島、藍海綠樹中,在平淡家常故事中感受到平淡的美好和感動。質樸的夏日,充滿了童年的回憶。在這樣的環境畫景中,講述以桃子為主的日常生活中開心、傷心、矛盾、成長的故事更加能給人一種心靈的洗禮。

觀看電影時,你會沉迷在悠然且治癒的風光中,配上溫柔的鬼怪傳說,你可以感覺到自己的心放鬆了下來。不再是燈紅酒綠的煩躁,而是恬淡靜雅的釋放,並且在看待家庭矛盾時又有了更加理性且冷靜的看法。

《給桃子的信》:恬淡治癒的故事背後,裹著家庭矛盾的羈絆

下面我以家庭矛盾為切入點,談談《給桃子的信》中桃子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衝突、矛盾激化、矛盾化解的過程,最後再談談我對家庭矛盾的思考和看法。

一、人物矛盾衝突:雙重矛盾交織,寫實的鏡頭下記錄了一家人的"離合"與"悲歡"

(一)、父女矛盾:經常和爸爸吵架到爸爸離世內心懊悔、留下心結

桃子是11歲的小女孩,怕生、個性有點好強、是個活潑有趣很有自己想法的女孩。但是和父母存在很多的誤會矛盾。爸爸生前曾無數次與爸爸爭吵,特別在一次父母紀念日,她本想帶爸爸媽媽去看歌劇,爸爸卻因為工作要去大海做調查研究而違約。生氣的桃子對爸爸說:"爸爸最討厭了,你再也不要回來了!"

但實際上爸爸很愛桃子,桃子也很愛爸爸,但是他們之間卻對關心與愛不知更好的表達。如媽媽說的,爸爸能很快寫出一篇論文,但是對桃子卻常常是啞口無言,桃子也總是隻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在電影中,桃子和爸爸的矛盾衝突很典型,是現實中很常見的家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之一。導演通過桃子和父親的對話,凸顯出父女兩人之間的矛盾所在:即桃子覺得爸爸只知道工作卻不在乎她的用心和這個家。而在爸爸看來,他身為一個海洋生物專家,身上不僅揹負家庭的責任,還有對工作身份的盡責。

《給桃子的信》:恬淡治癒的故事背後,裹著家庭矛盾的羈絆

桃子最後和爸爸說的話真的應驗了,爸爸乘坐的那艘船遇到海難,再也回不來了。傷心難過之時,桃子整理爸爸的遺物,發現了一張信紙,紙上只寫著"給桃子"三個字,這是封未完成的信。吵架的事在桃子心裡留下了深深的傷疤,曾經無知任性無情的話語讓桃子追悔莫及,她無法接受爸爸已離世的事實,也變得沉默寡言。

導演通過桃子視角,從她對爸爸的埋怨到爸爸離世的懊悔和遺憾,向觀影者展示了家人之間矛盾存在的問題,觀眾可以以第三方的身份,通過透明式的角度看到父女倆的內心真實想法:雙方都是很在乎對方的。從而我們可以更加理性地思考自己和家人之間存在的問題,提示我們要以更加正確的態度去解決和父母之間的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

爸爸的離世,讓桃子傷心愧疚不已,特別是看到爸爸給自己留下的未寫完的信。桃子的心中充滿了罪惡感,也埋下了心結。如高爾基說:"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鉅著,讀懂了它,你也就讀懂了整個人生!" 但實際上我們又有多少人真正去讀過父愛這部鉅著呢?我們總是像桃子一樣,總是會和他發生矛盾,跟他發脾氣。當人已去,才追悔莫及,而此時留下的就是遺憾了。

《給桃子的信》:恬淡治癒的故事背後,裹著家庭矛盾的羈絆

(二)、母女矛盾:各藏心事,誤會悄悄在濨長

桃子和媽媽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她和媽媽之間各藏心思。剛到海島不久,媽媽就留下她出海工作了,對海島陌生的她內心更是責怪媽媽只知道工作,埋怨母親不夠重視自己。

而且爸爸的離世本就讓她難以釋懷,媽媽平時又是一直一副笑臉,這讓桃子誤會媽媽根本就不在乎爸爸。對此她對媽媽的誤會和矛盾進一步加深,雖然沒有對媽媽發脾氣,但是卻開始對媽媽冷漠,並和自己慪氣。

實際上媽媽表面看起來很活潑,只不過是她把自己的悲傷掩飾了起來。實則會偷偷地看她和丈夫的相冊,偷偷地流淚。但她知道自己不能洩氣,因為她還有女兒要養。

桃子和媽媽的矛盾,藏著暗處,但只要有一個著火點,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導演通過兩人各懷心思的方式,向我們展示如同現實生活中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隔閡和漸漸疏遠的距離。以一個隱喻的方式,表達了家庭矛盾不可預想的潛在性。

《給桃子的信》:恬淡治癒的故事背後,裹著家庭矛盾的羈絆

二、人物矛盾激化:母女矛盾被推向最高點,藏在內心的誤會被激怒

在海島上,桃子意外地認識了三個守護她的妖怪。在認識了這三個妖怪之後,她經歷了許多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被野豬追得滿山跑……妖怪們喜歡偷東西來吃,有一次偷了很多東西堆在屋裡,媽媽因為看不見妖怪以為是桃子偷的。

桃子否認,向媽媽解釋屋裡有妖怪,是他們偷的,媽媽不信,覺得桃子在強詞奪理。桃子委屈地和媽媽大吵起來,媽媽氣急敗壞之下打了桃子一巴掌。桃子再也忍耐不住了,對媽媽說:"你根本不瞭解我,你甚至還把爸爸忘記了吧" ,就跑出了家門。這時海島上正下著大暴雨,又來了颱風,媽媽到處找不到桃子,急得犯了哮喘。

《給桃子的信》:恬淡治癒的故事背後,裹著家庭矛盾的羈絆

桃子和媽媽的矛盾被激化到最高點,桃子藏在內心的誤會被暴露。我們可以看出這倆人都是存在誤會的,但是不善於溝通的兩人把誤會推到了極點。

桃子一家存在的矛盾看似平常卻又是每個家庭中最令人苦惱的,這種有距離感的親情關係也正是大多數家庭所存在的。同時導演在優美又質樸、充滿鄉土氣息的小鎮上,更加真實地表現出平常一家人之間面臨的各種家庭問題,給了我們既深刻又不太沉重的思考,即矛盾還是可以解決的。

《給桃子的信》:恬淡治癒的故事背後,裹著家庭矛盾的羈絆

三、三隻妖怪和信紙:母女矛盾化解的促動力,父女心結的打開和遺憾的彌補

三隻妖怪阿巖、阿川、豆豆,是天上派來守護桃子和媽媽的"守護組"。三隻妖怪雖然外表猙獰,其實個性溫和內心善良。因為他們的到來,桃子的生活增添了許多的樂趣,每當桃子難受時都會默默陪著她。

桃子和爸爸的心結不僅因為爸爸的離世,還因為爸爸留下的那封未完成的書信。妖怪們會幫桃子寄她想寫給爸爸的道歉信。影片結尾時在天上的爸爸給桃子回了信:"好好努力了嗎?媽媽就交給你咯,我會一直看著你們的,爸爸"

書信和三隻妖怪貫穿了全片。可愛的妖怪們是爸爸離世後桃子的陪伴者,也是桃子和天上的爸爸取得聯繫的傳送通道。書信則是桃子和爸爸之間心結的打開、遺憾的彌補,書信成了桃子和爸爸之間聯繫的物品。

《給桃子的信》:恬淡治癒的故事背後,裹著家庭矛盾的羈絆

在媽媽哮喘發作時,桃子和鄰家叔叔冒著狂風暴雨去島外請醫生。但是暴雨太大,根本無法前行。這時本不能干涉人類生死的三隻妖怪,違背了上天的意願,叫來島上的同伴用各自的身體組成密不透風的通道為桃子遮蔽風雨繼續前行。

有了這些朋友的幫助,媽媽得救。桃子也和媽媽化解了矛盾,桃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對媽媽說對不起。而媽媽也對女兒說:"以後做事會先和桃子商量的。" 兩人最後都打開了心扉,臉上又揚起了久違的笑容。

三隻妖怪還是媽媽和桃子矛盾化解的促動力。妖怪們用自己的能力幫助桃子和媽媽,消除了她們疏遠的距離。影片加入妖怪的元素,在妖怪們的外表和內心的反差萌之下,讓女主一家以更加輕鬆的方式解決了令大多數家庭苦惱的矛盾。

導演通過書信和三隻妖怪這種第三方力量,來幫助桃子一家解決家庭矛盾,既新穎又有特點,這也是影片吸引人的看點之一。同時也讓我們對家庭矛盾進行思考,讓我們認識到家庭矛盾並沒有那麼的難以解決。只要我們都能勇敢地向對方表達出我們內心的想法,事情就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給桃子的信》:恬淡治癒的故事背後,裹著家庭矛盾的羈絆

四、我對家庭矛盾的思考和看法:溝通是破裂的凝聚劑,第三方是關係融合的推動力

在大多數家庭裡,家庭矛盾應該是普遍存在且令人苦惱的。就拿父母和孩子的相處來說,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父母和孩子生在不同的年代,思想教育也會不同, 久而久之形成了兩代人之間所謂"代溝"這種矛盾。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韓寒的一句話:"子女和父母之間的代溝並不像陰溝那麼容易填補。"確實如此,如同桃子和父母一樣,兩代人兩代思想。桃子也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壓在父母身上,覺得他們就該按自己的要求做事。而桃子父母則是自認為是為了桃子而努力工作卻忽略了她所真正在乎的。

但最後桃子還是和家人化解了矛盾,在我看來,這背後起主要作用的還是"溝通"。"溝通",它是每個家庭合力產生的凝聚劑,是處理關係的關鍵。

據調查統計63%的父母和子女很少會溝通。在子女小的時候是因為父母比較忙,而且功課比較多導致溝通較少。長大後子女也分別忙於自己的工作,有的是在外工作,這樣在一起的時候會更少, 自然交流溝通也更少,導致父母子女相互不理解,關係淡變。

關係變淡的大多數家庭又會通過"溝通",關係會越變越好,彼此互相理解。"溝通"這個詞看起來簡單,但毋庸置疑是大多數人認可的處理家庭關係的一個很關鍵的方法,簡單而實用。

俗話說:"別人會關心你飛得高不高,但只有父母才會關心你飛得累不累。"所以,和父母多點溝通,少點抱怨;多點理解,少點爭執。生活中因為有了溝通,才出現了冰釋前嫌、和睦相處等四字詞語,我們的生活才變得更美好。

《給桃子的信》:恬淡治癒的故事背後,裹著家庭矛盾的羈絆

但在大多數含蓄的家庭裡,主動溝通的還是在少數的,這時候就可以藉助第三方來幫助家庭之間解決矛盾。

如影片中的桃子和爸爸媽媽,他們都是不太善於向對方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的人,導致誤會越來越深。

所以電影中有妖怪們的幫助和書信的文字表達,這可以很好的推動有矛盾的兩者之間關係的融合。這裡所謂的第三方,可以是指推進兩個主體之間聯繫的人、物等。電影中可愛的妖怪們和書信就可以說是第三方力量的幫助。

在我看來,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與家人發生矛盾時都是處在不太理智的狀態。我們也看不出誰對誰錯,哪怕是知道自己錯了,往往又恥於主動去和家人認錯。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尋求其他親戚的幫助、向朋友聊天問問意見、或是把想說的話寫在信上給家人。通過這種第三方力量,可以既巧妙又不失尷尬地消除與家人產生的矛盾。

《給桃子的信》:恬淡治癒的故事背後,裹著家庭矛盾的羈絆

結語:

《給桃子的信》在質樸自然的鏡頭下,悠然美麗的海島中,讓我們看到了普通一家人親情的羈絆與愛的治癒。在夏日、藍天、綠樹、西瓜、海濱小鎮下,有天晴也有下雨,更有對家庭關係更深刻的領悟。

如莫泊桑說:"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確實如此,雖然和家人有過數不清的矛盾,但無可否認的是在我們的內心,家人永遠是最重要的存在。所以,別留下遺憾、多將心比心吧,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