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我往,印以各有所謀

日前,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和印度巴拉特電子公司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將為印度防空系統建立一個新的技術和維護支持中心。以色列該公司還與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動力技術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合作研發將在印度生產的無人機。

長期以來,印以兩國在防務領域保持著較為緊密的合作關係。近年來,兩國高層往來更是熱絡,雙邊關係不斷升溫,防務合作也愈加深入,並呈快速發展之勢。從過去的低調務實,到如今的高調“牽手”,態度轉變彰顯著兩國的戰略考量。

莫迪上臺以來, 印以兩國在防務領域的戰略合作可謂突飛猛進。2017年莫迪對以色列進行訪問,成為首個到訪以色列的印度總理;2018年內塔尼亞胡訪問印度,這不僅是他首次到訪印度,也是以色列總理15年來第一次訪印。兩國領導人同意組建軍工合資企業,聯合研發高技術武器裝備,以色列支持向印度轉讓防務技術。兩國防務合作不斷深化,雙方軍工貿易持續擴大。2017年莫迪訪問以色列期間,兩國簽署價值5億美元的軍火合同,同年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與印方簽署約20億美元的合同,為印軍提供先進防空導彈系統。

同時,兩國在反恐領域的合作不斷加強。印度和以色列都深受恐怖主義之害,相同的境遇使兩國都能理解彼此的關切。2016年,印度將其邊境安全部隊派往以色列接受雷達操作方面的訓練,並從以色列購買雷達探測器。2017年,印度採用以色列開發的綜合邊界管理系統,提高印軍對邊界的實時監控、預警探測和電子偵察能力。同樣,以色列由於陸地受到阿拉伯國家的封鎖,海洋通道對其非常重要,因此在反恐方面也需要印度的幫助。目前,對印度反恐人員進行培訓成為印以之間的經常性合作,而在情報收集、共享方面,印以兩國的合作可能超過印美。

長期以來,受制於國防工業基礎薄弱、軍工企業科研能力欠缺以及官僚系統效率低下等因素,印度軍隊難以依靠國產裝備滿足作戰需求。莫迪上臺後高度重視國防工業現代化,大力推動印度武器“自主化生產,多元化進口”,中東“微型超級大國”以色列備受印度青睞。印度一直是以色列主要武器出口國,根據以色列《經濟學人報》統計,從2013到2017年,印度訂單佔以色列武器出口的49%。以色列國防工業和科研實力雄厚,裝備質量上乘,且與美國和歐洲的類似武器相比,價格也較便宜。印度一方面希望向以色列採購質優價廉的防務裝備,實現武器進口多元化;另一方面希望引進以色列先進的防務技術,提高武器裝備的自主研製和生產能力。對於以色列來講,國防工業是其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其迫切希望搶佔印度軍火市場,在通過防務合作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帶動雙邊關係進一步提升,塑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總體來看,印以防務合作穩中有進。儘管兩國的防務合作可能受美國、伊朗等第三方的影響,但短期內不會出現劇烈變化。未來印以戰略合作將會繼續強化,有可能取得新的突破。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