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傻傻分不清楚?微生物簡史(二)初創期

上文提到了人類與微生物共生共存的漫長的史前期。從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中刻有“酒”字。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列有穀物制曲,釀酒、制醬、造醋和醃菜等方法;公元二世紀的《神農本草經》中,有白殭蠶治病的記載;古希臘留下來的石刻上,記有釀酒的操作過程。

微生物的初創期是由顯微鏡的發明推動的。

從0到1 詹森發明複式顯微鏡:所謂複式就是兩片凸透鏡(放大鏡)

1595年的一天,荷蘭一位名叫詹森(H.Janssen)的少年,他是眼鏡商的孩子,無意中把兩片大小不同的凸透鏡重疊在一起。當他把兩個鏡片移動至適當的距離時,發現很小的東西一下子被放大了好多倍。他把這個奇異的現象告訴了父親,父子兩人隨即動起手來,做出了第一個複式顯微鏡。複式顯微鏡的出現是一項里程碑式的成就,我們今天所使用的光學生物顯微鏡就是由其發展而來的。

140倍 羅伯特·胡克用顯微鏡觀察到細胞

英國物理學家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的研究工作使顯微術變得流行。1665年,胡克自己設計製造了一架由上下兩塊透鏡組成的複式顯微鏡,觀察了櫟樹皮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細胞的構造,併為這些蜂巢狀的小室起名為“cellar”。細胞的英文“cell”即為他所定名,一直沿用至今。其實,他所觀察到的只是纖維質的細胞壁,並非完整的活細胞,但這一發現開創了顯微鏡以後的發展方向。同年,他發表了《微觀畫集》一書,展示了他在顯微鏡底下看見的昆蟲器官的精細圖案。

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傻傻分不清楚?微生物簡史(二)初創期

266倍 列文·虎克自制顯微鏡觀察到細菌

1665年列文虎克製成了一塊直徑只有0.3釐米的小透鏡,把這塊小透鏡鑲在架上,又在透鏡下邊裝了一塊銅板,上面鑽了一個小孔,使光線從這裡射進而反射出所觀察的東西,就這樣列文虎克的第一臺顯微鏡研製成功了。

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傻傻分不清楚?微生物簡史(二)初創期

1683年,列文虎克在顯微鏡中加了一塊透鏡,雖然只加了一塊透鏡,但是它能把標本放大266倍。列文虎克是第一個看到許多單細胞的人。他觀察牙垢、雨水、井水和植物浸液後,發現其中有許多運動著的“微小動物”,並用文字和圖畫科學地記載了人類最早看見的“微小動物”——細菌的不同形態(球狀、桿狀和螺旋狀等)。

列文虎克因此成為歷史記載中材料科學的始祖,更被人視為微生物學之父。1676年,他將自己彙總的觀察結果寄給倫敦皇家學會,報告中還穿插著各式手製繪圖。此舉使一波又一波想要先睹為快的人潮湧 進臺夫特,在目睹那一切之前,沒有人願意相信列文虎克所聲稱的“人類肉眼無法企及之處存在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小宇宙”竟然會是事實。只要透過這些臺夫特的鏡片瞧上幾眼,再不信邪的懷疑論者也會馬上心服口服。

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傻傻分不清楚?微生物簡史(二)初創期

在微生物學的發展史上,將1676年作為一個標誌性時間點,1676年到1861年近200年的時間(整個清代),被成為微生物學發展的初創期。

那麼,放大鏡,顯微鏡和望遠鏡有什麼區別呢?首先,從數量上來說,放大鏡是單鏡,而顯微鏡和望遠鏡都是複式的,也就是用多個透鏡進行光學疊加和物理調整。其次,從目鏡上說,無論是顯微鏡,還是望遠鏡,幾乎都用的是凸透鏡,也就是放大鏡,這是三者的一致性。再次,從物鏡上說,顯微鏡依然用的是凸透鏡,物體位於物鏡1倍焦距以上,2倍焦距以下,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可以理解為再次放大或次放大,倍數越大越好。目前光學顯微鏡的分辨極限是0.2微米,正在向0.02微米努力。放大倍數是物鏡放大倍數乘以目鏡放大倍數。而望遠鏡的物鏡則不然,他的目的不是放大,而是“拉近”。所以望遠鏡的物鏡一般位於兩倍焦距以外,是縮小倒立的實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