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公司年報丨燃氣企業:售氣佔利潤總額比例過半,新一輪整合併購啟動

全文4231字,閱讀大約需要

9分鐘

南方能源觀察

[email protected]

呂淼

3月以來,港華燃氣、新奧能源、崑崙能源陸續公佈了2019年業績。儘管只有3家,尚不能代表城市燃氣行業的整體水平,但也能從業績中看出一些共性,如城市燃氣企業經營效果較好,行業橫向整合開始啟動,並逐步迴歸到以天然氣銷售為主,以綜合能源和增值業務為代表的新業務引領的城市燃氣企業多元化發展道路。

1

港華燃氣、新奧能源、崑崙能源的財務表現

(一)營收方面

就營收來看,3家企業2019年的總體收入穩中有進,延續增長態勢。2019年,3家企業收入平均增長10.9%。其中,港華燃氣實現收入約11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6%;新奧能源實現收入701.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6%;崑崙能源實現收入11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4%。

值得注意的是燃氣銷售收入(相關產品銷售收入)在總體收入的佔比已經超過60%,而接駁費收入佔比則降至40%以下。其中,港華燃氣2019年的接駁費在總營收的佔比最低,為16%。

2019年城市燃氣企業的接駁費收入漲幅也普遍低於燃氣銷售(含相關產品銷售收入)。2019年港華燃氣的接駁費漲幅為3%,遠低於燃氣銷售8%的漲幅;新奧能源的漲幅僅2%,遠低於燃氣銷售15%的漲幅。接駁費仍有小幅增長,是由於去年還剩餘部分“煤改氣”業務的持續推進。由於國內工程安裝收費標準收緊,城市燃氣企業開始轉變銷售策略,對新老業務更替調整,天然氣供應和消費增長提升,從進一步提高了燃氣銷售收入佔比。

崑崙能源的業務結構與港華燃氣、新奧能源有所不同。2019年崑崙能源天然氣銷售、管道輸送業務板塊收入均呈現增長態勢,同比增長5%-7%,而LNG加工與儲運和勘探生產板塊的收入出現下滑,同比減少3%-5%。2018年以前,崑崙能源是以上游勘探開採以及LNG產業為核心業務的,2018年下半年終端政策確定後,崑崙能源開始轉向以終端零售業務為發展核心,並且傾注了很多的人、財、物力。

從經營性現金流來看,3家企業現金流均穩步增長,新奧增幅最大,達到40.9%,崑崙能源次之,達到10.7%,港華燃氣增幅最小,僅為3.5%。這反映了城市燃氣企業逐年優化應收、應付賬款管理的效果開始顯現,同時由於銷售氣量增長較快,企業分攤費用成本、對政府補貼的依賴程度均有所下降。

(二)淨利潤方面

從淨利潤來看,2019年,3家燃氣企業淨利潤平均增長14.9%,較營收業績更為亮眼。其中,港華燃氣實現淨利潤11.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新奧能源實現淨利潤5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中石油崑崙實現淨利潤55.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8%。

具體來看,燃氣企業的燃氣銷售利潤(相關產品銷售收入)佔總體利潤比重已經超過50%,而接駁費的利潤佔比則降至40%以下。其中,新奧能源的接駁費利潤佔比為33%。此外,燃氣企業的接駁費利潤增幅也普遍低於燃氣銷售(含相關產品銷售收入)的增幅,港華燃氣的接駁費利潤增幅僅1%,遠低於燃氣銷售利潤17%的增幅;新奧能源的接駁費利潤增幅為8%,遠低於燃氣銷售利潤13%的增幅。同時,新奧能源、港華燃氣兩家企業的淨利潤率僅為7%左右,與2018年相比降低1個百分點。

崑崙能源方面,其天然氣銷售、管道輸送業務板塊淨利潤均呈現增長態勢,而LNG加工與儲運和勘探生產板塊的淨利潤出現下滑態勢,主要是因為液廠成本與價格倒掛與開工率不足,且受國際油價不景氣影響,收益出現下滑。天然氣銷售和管道輸送業務不僅貢獻了崑崙能源全部的淨利潤增長,還彌補了LNG產業鏈和上游勘探開採的利潤下滑受損部分。

結合城市燃氣企業收入和利潤情況,筆者認為在經濟進入中高速高質量發展時期,中國的城市燃氣行業也進入了平穩發展期,高速增長階段將一去不復返。天然氣銷售逐漸成為收入和利潤增長的引擎,各個企業也逐漸迴歸到以天然氣銷售為主的路子上來。同時,由於以往省級門站價格普遍上浮10%—20%,城市燃氣企業採購高價LNG保障當地燃氣供應而導致成本增加,且銷售端順價情況不及預期,從而造成淨利率進一步下降。

(三)資產回報率方面

2019年,3家企業總資產穩步上升,但總資產同比增長率逐漸降低。同時,資產回報率基本保持平穩。2019年港華燃氣資產回報率為4.1%,較2018年增加0.2%;新奧能源資產回報率為6.4%,較2018年增加0.3%;崑崙能源回報率為4.2%,較2018年增加0.13%。不難看出,按照國家發改委確定的城市配氣監管指導意見和接駁費新政,城市燃氣相應調整了業務發展方向,目前的資產回報率符合不高於7%的監管要求。

2

港華燃氣、新奧能源、崑崙能源的業務表現

(一)氣量銷售均有明顯增長

2019年,港華燃氣實現天然氣銷售量111.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新奧能源實現天然氣銷售量199.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崑崙能源實現天然氣銷量280.3億立方米,同比增加27.4%,銷售規模和增速均超過了新奧和港華。

(二)傳統城市燃氣項目增長緩慢,但綜合能源業務提速升級

由於“煤改氣”基本完成,隨著管道天然氣普及率的提升,傳統城市燃氣項目發展空間較小。因此,城市燃氣企業開始逐步積累一批優質的綜合能源服務項目,併為推進企業向綜合能源服務商的轉型升級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港華燃氣全年僅新增1個城市燃氣項目,位於青島市嶗山區;同時新增8個分佈式能源項目,主要分佈在安徽、河北、河南、廣東和江蘇省部分城市開發區,預計5年後可實現天然氣用量4億立方米。新奧能源進一步拓展7個位于山東省的燃氣項目;新投運36個綜合能源項目,累計已投運綜合能源項目達98個,實現冷、熱、電等共68.47億千瓦時的綜合能源銷售量。

(三)以橫向併購為特徵的新一輪整合已經啟動

受宏觀經濟下行和終端消費不暢等多重因素影響,2019年以來,很多民營燃氣企業面臨更大的債務和融資問題,一些企業經營愈加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降槓桿、獲取流動資金,燃氣企業考慮出售資產或出讓部分股權的可能性增強。

新奧能源於2019年成功收購宣燃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獲得8個位於安徽和上海的優質燃氣項目;崑崙能源則依託資源優勢,強勢進入銷售終端,以16.55億元對價收購金鴻控股(含17個燃氣項目),並與黑龍江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全力推進東北地區終端利用項目開發。

3

城市燃氣企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一)挑戰

1、疫情使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壓力

2020年初,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各地相繼關閉各類生產及經營場所,延長春節假期推遲復工時間,社會消費及生產大幅萎縮,對工商業用氣的需求減少。以2月為例,國內天然氣消費的同比降幅約15%。東部和南部沿海一些城市燃氣消費總量同比下降20-25%。同時,各級政府相繼推出應對疫情支援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扶持措施,要求城市燃氣企業有針對性的實施降低氣價、收費和延後繳費等優惠政策,這對城市燃氣企業的生產經營都帶來一定的影響。

2、終端市場需求緩慢恢復

2月10日開始,全國絕大多數地區陸續復工,但實際復工進展較慢。一是部分地方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出於防疫謹慎考慮,對復工實行必要的管理措施;二是隔離要求推遲了員工實際能夠到崗的時點;三是行政方面的限制制約了人員和貨物的流動,進而影響產業鏈的正常運轉;四是一些本身就處於環保、稅費合規壓力下的行業和企業,疫情可能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即便恢復經營,氣用需求和支付能力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因此,對於城市燃氣企業來說,在做好用氣需求逐步回升甚至有可能減少的準備的同時,要嚴格預算控制,降低企業內部成本,儘量保持充足的現金流。

(二)機遇

1、開展進口LNG業務

受疫情和油價暴跌的雙重影響,國際LNG價格大幅下挫,目前美國亨利港價格在1.9美元/mmbtu附近,較2018年、2019年均價分別下降50%和23%。JKM現貨價格在今年的前三個季度也很可能持續處於3美元/mmbtu。對於自有接收站、儲罐和外輸管道的一線城市燃氣企業和可以跟中海油爭取TUA機會的第二梯隊來說,當前開展進口LNG業務非常有利。部分城市燃氣企業將在2020年進一步擴大LNG接收能力,例如奧舟山LNG的外輸管道將於今年第二季度建成,廣匯啟東LNG、上海洋山LNG將有新LNG儲罐建成投產。

對於擁有LNG進口能力的企業來說,在目前國際油、氣價格低迷的環境下,除了LNG現貨,LNG長協合同也是可以考慮的。但是,計劃簽訂LNG長協的企業,需要考量是選擇與亨利港掛鉤的美國資源,還是與油價掛鉤的其他供應來源。公開信息顯示,2020-2025年,國內將迎來LNG接收站的新一輪投資建設高峰,千萬噸級的長協合同將可能於近兩三年內簽署。根據思亞的預測,進口LNG的貢獻在最樂觀的情境下可達到1045萬噸/年。此前,美國LNG項目具有“優勢”的計價方式和商務模式而受到關注。然而疫情導致的需求銳減將使新增LNG進口目標難以企及,油價的走低更是讓潛在的國內買家擔憂美國LNG的競爭力。所以,儘早設計“一攬子”包括現貨、長協在內的LNG合同方案,是計劃開展LNG進口的企業的當務之急。

2、深化增值業務

目前,天然氣價格改革正逐步推進,全國天然氣消費增速下行,工商業用氣需求變弱,三年煤改氣工程基本完成,政策紅利釋放完畢。上游企業自2018年10月開始大幅度上調氣價,城市燃氣企業的採購成本普遍提高,企業很難通過順價緩解經營壓力。同時,城市管道燃氣行業投資規模大,維護費用高,建設週期長,用戶增長和用氣量提升都較為緩慢,在居民氣價格倒掛和天然氣價格未改革到位的情況下,燃氣企業單靠天然氣銷售業務帶來的利潤,恐怕難以為繼。

對於燃氣企業而言,除了繼續深度挖潛經營區域內的民用和工商等傳統市場,增值業務也大有可為。增值業務是指城市燃氣企業利用管道天然氣核心主營業務形成的用戶資源,發揮品牌、渠道和市場等優勢,不投入或投入少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為用戶提供主營業務以外的附加增值產品和服務,以增加企業的市場營銷價值和經濟效益的業務。簡單來說就是憑藉企業龐大的終端用戶基礎,進一步挖掘用戶價值,為客戶量身定製最佳的經濟運行方案,並逐漸形成城市燃氣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例如在居民用戶、工商用戶中拓展自有品牌壁掛爐、廚房燃氣具、燃氣綜合保險、波紋管、報警器等相關增值服務業務;還可以配套搭建線上與線下融合的銷售渠道,推出保險理財服務,燃氣培訓服務、燃氣設施設備安全維護服務。

3、加快智能化轉型

近幾年,城市燃氣基礎設施建設迎來爆發式增長,然而城市燃氣管理過程中的眾多矛盾日漸顯現,城市燃氣企業面臨規模化發展與用戶個性化需求的矛盾;急速增長的管道規模與安全性要求的矛盾;龐大的信息與落後的信息管理方式矛盾;複雜的用戶管理模式與輕鬆的用戶體驗的矛盾等。

此次受疫情影響,燃氣企業大量採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包含管網調度、天然氣銷售和採購、遠程計量和收費以及線上會議等生產經營管理活動。城市燃氣企業應以此為契機,依託“雲大物移智”技術,配合最新的服務理念,全面實現燃氣信息化應用方案,從而進一步優化企業的供應鏈和產業鏈,改善企業管理,提升企業服務質量以及決策能力,大幅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城市燃氣企業也將逐步由數字燃氣到智能燃氣,最終走向智慧燃氣。

(作者供職於北京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