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線新經濟”跑出加速度

聚焦工業互聯網、遠程辦公、生鮮電商零售、“無接觸”配送等重點發展領域佈局

在線新經濟4個“100+”行動目標

■集聚“100+”創新型企業,加快培育100家以上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成長性創新企業,聚焦支持10家左右創新型頭部企業和領軍企業發展

■推出“100+”應用場景,集聚用戶流量,催化在線新經濟發展

■打造“100+”品牌產品,推出“上海製造”爆款精品,不斷推陳出新、迭代升級

■突破“100+”關鍵技術,產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

危中必有機。在疫情最嚴峻的2月份,叮咚買菜營收一舉突破12億元,以生鮮電商“黑馬”的姿態闖入大眾視野;在線教育、數字娛樂也重回風口,一季度,嗶哩嗶哩營收預計增長118%,喜馬拉雅增長32%;遠程辦公業務也在戰疫中崛起,華為的Welink業務量增長80%,為上海4萬家企業和組織提供著優質服務。

生鮮冷鏈、遠程醫療、在線視聽等領域企業呈現爆發式增長,釋放出新興消費潛力。而在普通人不太關注的製造業領域,同樣在疫情中醞釀著新機遇。

一段時間以來,上海製造業一直面臨用工成本高、招工難等問題。這次疫情暴發後,外省市勞動力難以流動、長時間隔離、復工難等更是促使勞動密集型行業對少人化甚至無人化的迫切需求。如今,無人工廠、工業互聯網、無人車等經濟新模式開始走向全產業鏈條。寶鋼寶山基地冷軋熱鍍鋅智能車間,變成24小時運轉卻不需多人值守的“黑燈工廠”;京東“無人車”為疫情一線醫院配送訂單,可完成超過50%的單量;大疆無人機則在物流配送、噴灑消毒、疏導宣傳等方面助力疫情防控。

“上海在線新經濟正跑出加速度,呈現出蓬勃興起態勢,必將對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帶來深刻改變。”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說,危中尋機、化危為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抓住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的趨勢,順時應勢並加以支持引導,通過壯大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以此來做足“新增量”。

上海在智能服務、醫藥健康、在線消費等領域具有先發佈局優勢、市場潛力巨大,一批本地創新企業已經走在前列,成為行業翹楚。但與此同時,新經濟模式效應疊加放大也遇到發展瓶頸。比如,投資消費趨謹慎,疫情增加經濟不確定性,包括5G在內的各類數字經濟投資將受到較大沖擊,企業進行數字創新、改造的投入收緊。

為穩定社會投資信心,著力解鎖一批新經濟發展瓶頸,推動本土潛力企業搶抓機遇,上海積極行動起來。就在本週一的市政府常務會上,一個備受業界關注的政策文件《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原則上獲得通過。方案明確了4個“100+”行動目標。方案提出,到2022年末,將上海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領先的“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

據編制該方案的相關部門透露,方案將聚焦無人工廠、工業互聯網、遠程辦公、在線金融、在線文娛、在線展覽展示、生鮮電商零售、“無接觸”配送、新型移動出行、在線教育、在線研發設計、在線醫療等12個重點發展領域,開展全方位佈局。如無人工廠方面,計劃建設100家以上無人工廠、無人生產線、無人車間,加快高端裝備、汽車、航空航天、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鋼鐵化工等行業智能化轉型;生鮮電商零售方面,線上建設網上超市、智慧微菜場,線下發展無人超市和智能售貨機、無人回收站等智慧零售終端,鼓勵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社群電商等智能營銷新業態;在線教育方面,打造“上海微校”“空中課堂”等線上教育品牌,建設“學分銀行”,完善市民終身教育和數字化技能培養體系。

對政府而言,“在線新經濟”這一全新經濟形態,需要有創新性的監管思路和模式。吳金城表示,上海將探索適用於新業態新模式“沙盒”監管措施,最大程度放寬新業態、新模式的市場準入,減少政府對在線新經濟創新活動的管制,允許試錯、寬容失敗,探索擴大“免罰清單”等容錯監管方式。(記者 劉錕)


分享到:


相關文章: